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传播学》中的五类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电影传播学》中的五类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根据不同景别对镜头的分类根据景别的不同,可以将镜头分为五类: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用全景镜头的目的是交代清楚人物的全貌,或者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写镜头强调物体或者人物的脸部、手部等局部的镜头,主要的目的是排除与表现的形象无关的一切形象,同时突出有价值的细节部分。

《电影传播学》中的五类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如果从动态的、线性的、时间方面来考察,那么镜头就是由一系列画面所组成的画面流。从拍摄的角度给镜头下一个定义的话,镜头就是摄像机每次开机进行拍摄到关机过程中所摄录的连续画面。从编辑的角度来给镜头下定义,镜头是经过两次切换,一段完整、连续的有效画面。镜头的长度、角度、摄影机离被摄主体的距离、摄影机的运动等,这些都会影响拍摄出的画面对于意义的表达。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镜头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不同景别对镜头的分类

根据景别的不同,可以将镜头分为五类: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

简单地说,景别镜头是指由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所造成的画面上形象大小的区别,即我们通常说的如何取景。具体指处理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而引导观众注意力的镜头运作方式。

1.远景镜头

远景镜头就是用摄像机远距离进行拍摄,是视路最远的一种镜头,可以用来展示大的环境和场面;而画面中如果出现人物,所占面积就会很小。若将其进行细分,又包括大远景和远景。

大远景是用广角镜头的拍摄广阔区域的景别镜头,用广阔的视野来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者气氛,给受众一种气势磅礴的视觉感受。所以,可以用来表现比较壮阔的风景战争或是群众场面,还可以用来完成抒情的功能。大远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画面的范围大,造成画面信息容量大,所以视觉要处理的信息就会比较多,从而形成视觉冲击。而不足点也十分突出,因为画面的信息量大,所以比较注重信息的数量,而没有办法表现画面中人物的细节,尤其是动作,对于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没有帮助。

相比较而言,远景比较突出的是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示环境、表现气势、创造意境,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和大远景相比,远景也可以展示环境,更擅长表现多层景物,而不同的地方在于画面的视觉主体是人物,展现的是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在环境当中的动作和位移。对于受众来说,画面中的人物比大远景中的要大,又能看到人物所处的环境,更适合交代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远景所展示出的环境没有大远景那么恢弘壮阔。比如,在电影黄土地》中,影片一开头,就用了大量的远景来介绍“黄土地”的环境:

第1个镜头:远景,余晖中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第2个镜头:远景,镜头从画面左侧摇向画面右侧,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第3个镜头:远景,空荡荡的山坡,顾青慢慢地走上来。

第4个镜头:远景,由土崖向月亮摇。

第5个镜头:远景─全景,顾青走来的身影。

第6个镜头:全景,镜头从画面左侧摇向画面右侧,山坡的横断面。

第7个镜头:全景—中景,顾青慢慢走下山来的身影。

第8个镜头:远景,镜头从画面左侧摇向画面右侧。落日时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影片一开头,就用了上面8个远景镜头交代了“黄土地”的环境,除此之外,在这些镜头的背后,还让受众感受到拍摄者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

2.全景镜头

全景镜头就是将人像的全身或者环境、场景全貌摄入的镜头。用全景镜头的目的是交代清楚人物的全貌,或者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镜头关注的是人在环境中的状况,比如在表现多人运动的场面,歌舞、打斗场面时常常用的就是全景,可以充分地展示场面的华丽或者动作的观赏性。与远景镜头相比,全景镜头更适合、也更擅长于将人物的行为动作、面貌、表情,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示清楚。

3.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指的是超过人物半身(膝盖以上)的近距离镜头。它便于处理人物的细节、半身动作,还可以看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电影中,常常被用于全景和近景之间的过渡,有时也会用中景镜头给受众传达一种与拍摄人物之间的距离感,以便让受众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审视人物。除此之外,中景镜头常常还用于叙事性的表述上,也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镜头,可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表达人物的情绪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是,中景镜头也不能大量的使用,否则会打乱叙事的节奏,将节奏性降低,容易使故事变得死板单一。

4.近景镜头

近景镜头是人物的半身镜头(胸部以上),近景镜头能够近距离观察人物,常用于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变化。近景镜头的画面从范围上来说比远景和中景镜头要小,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就会比较大,细节展现得就会十分清楚,所以,近景镜头常常用来表现人物或者环境的局部和人物的状态。比如人物面部的表情,或是其他部位的细微动作。可以通过使用近景镜头实现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表现,也适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小幅度的动作等内容。近景镜头最适合刻画人物的性格,同时,还可以拉近主体人物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从而产生交流感。

5.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是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强调、放大,以丰富和增强电影艺术的表现力。特写镜头强调物体或者人物的脸部、手部等局部的镜头,主要的目的是排除与表现的形象无关的一切形象,同时突出有价值的细节部分。它强化细节的处理,揭示事物本质,让受众能够更直接、准确地接受信息,还可以形成独特的场面调度。(www.xing528.com)

不同的景别镜头在叙事上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为了让叙事更加紧凑,也更加多元化,对于景别镜头也是交叉使用的。作为符号而言,景别镜头也约定俗成地带有特殊的表达意义。下面就以表格的形式将不同景别镜头所带有的特殊意义展现出来,如表3-2。

表3-2 景别镜头的意义

(二)根据摄影机与被摄物体形成的角度分类

镜头的位置变化也会给画面意义带来不一样的解读,所以,对于电影内容的表达,镜头的作用不可小觑。

1.仰角镜头、俯角镜头和平视镜头

镜头在垂直角度上产生变化,从这个角度上镜头又可以分为平视镜头、仰角镜头、俯角镜头。这一类型镜头的作用在于可以表现角色和背景的不同关系,还可以使景物产生透视变化。

平视镜头就是摄影机镜头和被摄对象在同一高度上,没有倾向性地进行拍摄,所以也可以叫作水平视点镜头。仰视镜头拍摄的视点通常要低于表现的主体,而俯视镜头就是拍摄者的视点要高于被摄对象。

不同的镜头角度会有不同的意义表达,如表3-3。

表3-3 垂直镜头角度表达的意义

2.正面镜头、背面镜头和侧面镜头

根据镜头水平角度的变化,可将镜头分为正面、背面、侧面三种类型。同样的,不同的水平角度表现出的人物和景物的造型特点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如果从画面的效果来定义,那么,正面角度镜头就是表现人物或者是景物正面形象的镜头;背面角度则是在镜头中表现被摄主体人物或者景物背面的镜头角度;而侧面角度就是指在镜头中表现被摄主体侧面的镜头角度。

该角度镜头对于意义的表达,如表3-4所示。

表3-4 水平镜头角度表达的意义

(三)根据摄影机运动情况的分类

运动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的位置、改变镜头的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的方法进行拍摄的方法。这种拍摄方法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于画面好看的需求,也更加能够体现电影本身的视听特性,通过运动镜头的使用,给受众展现出运动的画面。从整体上来说,运动镜头就是对于连续画面的拍摄,通过对摄像机机位的移动、镜头光轴的改变来实现这一目标。运动镜头可以分为推、拉、摇、移、跟五种类型。

推镜头就是使画面由大景别持续向小景别变化的一种运动镜头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光学变焦镜头来扩大焦距实现的。

拉镜头和推镜头相反,画面是由小景别持续向大景别变化的效果,利用光学变焦镜头缩小焦距的方法;拉镜头可以分为起幅、拉出和落幅三个部分。

摇镜头就需要借助一些辅助设备,使镜头的光轴以摄像机为圆心,做扇形运动的镜头,辅助设备包括脚架、云台等。

移镜头也需要借助轨道车、轮式脚架等辅助设备,最后取得机位移动的拍摄效果。

跟镜头就是指摄像机通过使用一些辅助手段,在跟踪中拍摄移动中的被摄主体,但是在拍摄过程中要求二者之间基本保持一定的距离。

运动镜头的使用丰富了电影语言,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运动性,让画面表达更加真实、生动和多样,对于整体叙事、空间转换、节奏控制都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