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成绩提升必备的历史记忆法

学习成绩提升必备的历史记忆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一举两得。如果在复习知识时,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

学习成绩提升必备的历史记忆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属于文科科目,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很大比重,而历史知识主要由一个个的历史事件构成,头多面广,靠机械识记的方法灌进脑海里的知识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而且很快会被忘记,那么,我们该如何记忆呢?

“对于历史的学习,我认为自己还算小有心得,100分的卷子我都是95以上,高考时也差不多是这个分数。对于历史来讲,事情发生的时代很重要,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生产关系了,在生产关系这一大范畴下要讲求君主的政策、社会普遍生产力、对外开放程度等,一般历史试题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与生产力对应的生产工具,而另一部分题则是考察你对当时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的了解程度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买一本有大事年表的书,好好看几遍。你会发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状况会对某些事情造成必然影响,所谓有果必有因,一件事情就是下一件事情的起因之一,这是纵向的分析;之后看每一个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横向的分析了,因为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渐渐加强,所以基本上发生的事情之间都有因果联系,不是背景就是原因。学习历史,多融会贯通几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大量的练习题虽然不推荐,但是对某些人很必要,做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只要你认为有必要就好;还有请不要对历史产生排斥感,这样会使你无法很好地融汇,到时效果会不好的。”

这里,这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上很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我们可以加以学习和借鉴。另外,我们还总结出五点记忆历史知识的经验:

1.比较记忆法

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往往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比如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这类历史事件和知识,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在记忆时难免混淆。

要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将比较记忆法运用其中。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就便于我们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但是,即使是比较,我们也不能蜻蜓点水,而要从各个方面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分析和了解。

举个例子,《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都是强迫通商,其中主要条款之一都是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些是同。

《南京条约》强迫开五口,《天津条约》强迫开十口。这些口岸很容易记混。但我们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些口岸,就会发现《南京条约》的口岸都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的口岸已经延伸到北方和内陆了,找到了这个异,就不易混淆了。通商口岸由南延伸到北,由沿海延伸到内地,从这个异中可以看到帝国主义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这又是同。从这里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由此可见,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一举两得。

2.归类记忆法

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如果我们死记硬背,难免容易混淆。如果在复习知识时,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种历史记忆方法就是归类记忆法适用于总复习。

比如,我们要了解自古以来台湾的问题,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关于大陆与台湾相联系的史实列出来: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夷洲,大将东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此;元朝时,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和澎湖;明末清初郑成功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朝政府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样,台湾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归类记忆法好比以线穿珠,能够把不同时期、性质相同的历史基础知识贯穿起来,成为一串串系统的知识。它既有利于牢固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www.xing528.com)

3.网络记忆法

网络记忆法适用于记忆复杂的历史事件。对于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我们就很容易记住了。

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井冈山根据地是怎样建立的这个历史事件。我们经过分析,首先确定它有五个要点:

湘赣暴动;文家市转移;三湾改编;井冈树旗;市会师。

然后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要点的顺序和要点之间衔接的内在关系,这样就能够牢牢地记住这个历史事件了。

网络记忆法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必须理解要点之间的联系和每个要点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和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分析得越透彻,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否则,这种方法就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4.歌谣记忆法

歌谣生动轻松、朗朗上口,通过歌谣记忆法记下的知识让人久久难忘。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而效果不佳,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老师编,学生也可以编,编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把握教材重点,又便于记忆就行。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5.地图助记法

即结合地图,形象直观记地名。历史上涉及许许多多的地名,如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都城、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战争等,这就需要利用地图来帮助记忆。如“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我们可以这样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可这样记:从南到北“广厦福宁上”。这就既记住了名称,又记准了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