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缩短犹豫时间:无条件尊重力量的应用

有效缩短犹豫时间:无条件尊重力量的应用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警察面对生命安全威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时,强烈的“阿尼玛特质”有助于解决过度使用武力的问题,也有助于避免警察在面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人身威胁时犹豫不决并使自己面临不必要的风险。我的职责之一是审查所有涉及我们警局警察的使用武力事件。其结果是,当对方突然使用暴力,警察的犹豫不决加上情况迅速变化,导致警察处在极端致命的局面。

有效缩短犹豫时间:无条件尊重力量的应用

培养一种内在的“阿尼玛特质”,即对所遇到的人表现出无条件尊重,最终是为了促进执法的使命。为了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必须努力抛弃所谓的社会价值判断,这些判断会阻碍我们看清周围情况。警察必须主动地培养“阿尼玛特质”,才能不让自己在各种情感的驱动下做出贬低性判断并采取行动。恐惧是“情感”反应,我们努力克制恐惧感,就是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例如自我限制等。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情感只不过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主观印象,任何情感的价值都取决于“阿尼玛特质”或价值体系。如果缺少“阿尼玛特质”,那么产生的情感往好了说是错误的,往坏了说是非常危险的。

几乎所有警察都会承认,无条件尊重他人可以减少公众不满和社区投诉的概率,而且正如前文所说,还可以帮助警察做出正确的、合理的决定,甚至保障自身的安全。

我们来探讨一下“正直”这一品质。描述这个概念的最好方法是类比。假设你强烈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行为,毕竟在我们的文化中,堕胎是一个会引起强烈情绪的话题。但你报名参加了辩论课,你的老师要求你准备一份为堕胎辩护的辩论稿。现在,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你可以把事实和论点整合在一起以达到老师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被定罪吗?我认为这要比准备一份反对堕胎的辩论稿更具挑战性,毕竟你自己是强烈反对堕胎的。

当一个人追求与他所坚信的价值观相一致的目标时,他身上充满了“正直”的品质。当坚定的信念和个人意志相符合时,这个人的效率就会更高。

有一项综合研究表明,因公殉职的执法警察中,85%的人从未在执行任务时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开枪。(21) 该项研究对1998—2000年间148起执法警察被杀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有125名(占总人数84.5%)被害警察从未向杀死自己的凶手开枪。(22) 许多警察在可以使用致命武力的情况下,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克制和犹豫,或者根本不使用武力,但即使这样也得不到大多数市民的同情。如果警察开枪打死50%用武器攻击他们的人,他们每年射杀的人数大约有5000人。实际情况是,警察每年射杀的袭警人数大约只有350人,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了警察在使用致命武力上有多么克制。(23)

换句话说,虽然执法部门应当关注过度使用武力的投诉,但我们必须看到,绝大部分警察还是会冒着失去性命的危险,在危急时刻变得犹豫不决,以尽可能减少武力的使用。当警察面对生命安全威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时,强烈的“阿尼玛特质”有助于解决过度使用武力的问题,也有助于避免警察在面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人身威胁时犹豫不决并使自己(以及其他人)面临不必要的风险。(www.xing528.com)

从1999—2003年,我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学院担任枪械和防卫战术教员。我的职责之一是审查所有涉及我们警局警察的使用武力事件。我曾观看过一段有关一名年轻警察执法的视频。这名警察面对的是一名好斗的男性嫌犯。警察伸出手,用警棍打那个人的腿。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这名警察并没有使出全力击打,因此毫无效果。嫌犯显然也没多想,因为他变得更加愤怒,打斗迅速升级。在支援警察的协助下,这名嫌犯才被制服。我对这位用警棍击打嫌犯的警察进行了后续采访。我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力量来击打嫌犯。他的回答很诚恳、很自然。他说:“我不确定我是否应该打他,我只是觉得我要打他。”

这句话的含义令人震惊。当警察使用武力那一刻,应该是内心的正义感达到了最高点,因此他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在执法过程中运用更多的技巧和更高的气势。警察应该完全相信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公正地使用武力。使用武力不足只会证明,并且已经证明,是致命的。

我们需要从头做起,以确保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切努力,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管是明显的还是不明显的。我提议,如果警察能够无条件地尊重对手,那么他将有权使用任何客观上合理的武力,从而在嫌犯发起攻击时在肢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制服他。如果警察在潜意识层面上能深刻地意识到,他的行为不是由评判性的、受社会影响的偏见所决定的,而是由客观标准所驱动的,那么他就会拥有我提出的那种正直品质。因此,他将有能力并且愿意为了追求高价值的目标付出全部努力。

我们可以把尊重看作一个平衡的概念来理解。一般来说,对你所接触的人的“不尊重”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方式,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是蔑视对方。这种想法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低估了对方伤害我们的能力。如果他人并没有与我们建立起信任关系,而我们还是夸大他的优点,这也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当我们根据个人偏见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认为对方和自己价值观不同,就会和他保持距离,从而让自己感觉更舒服。相反,如果我们认为对方与我们有相似或共同的理想,就会本能地去相信他。许多警局都有警察殉职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殉职的警察在应对嫌犯时没能意识到对方是潜在的危险分子。其结果是,当对方突然使用暴力,警察的犹豫不决加上情况迅速变化,导致警察处在极端致命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