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文言文教学,还原真实之美

提升文言文教学,还原真实之美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什么作用会有疑惑,除了应付考试,文言文的学习似乎并不能为个体参与现实社会生活提供显性、有效的帮助。这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只就“文言”教“文言”,与现实、未来缺少联系与关照,无形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与现实、未来之间的隔膜。文言文教学要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长点,架通“古”“今”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提升文言文教学,还原真实之美

学生对文言文缺少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难懂;另一方面,“距离”——现代汉语古汉语的距离、让学生与古人的距离、历史生活与当代世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难以产生美感,让学生常有惧怕感与陌生感。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什么作用会有疑惑,除了应付考试,文言文的学习似乎并不能为个体参与现实社会生活提供显性、有效的帮助。这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只就“文言”教“文言”,与现实、未来缺少联系与关照,无形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与现实、未来之间的隔膜。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就必须把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指望文言文为我们的下一代解决什么问题、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进一步搞清楚。这里同样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必须突破文言诗文的原点,向生活靠拢,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文言文教学要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长点,架通“古”“今”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六年级的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元方的行为以及性格特征。我在教学时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焦点集中到一个标点符号上,就是“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应该用句号还是感叹号。

(学生在读中产生争议。注:给学生没有断句标点的文章,让学生边读边断边加标点)

生1:我觉得是感叹号,因为前面友人已经说了一句“非人哉”……

师:“非人哉”是什么意思?

生1:不是人!

师:他骂谁不是人?

生1:他爸爸。所以他就应该表示自己的气愤。

生2:他是无礼,因为元方有礼,所以说元方不会像友人那样。

师: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2:粗暴无礼的人。

师:难道友人粗暴,元方就应该跟着粗暴吗?你们平时都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

生3:友人是无信无礼的。(www.xing528.com)

生4: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可能也会对着骂,但事后可能会后悔。因为我和友人没区别。

师:我们都很不喜欢友人的一句话是……

生:(纷纷)非人哉!

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个人最起码素养不是很好。面对这样无礼的一个人,元方会如何呢?你们能否感受到?

生5:从文章中看,元方对友人一直尊称“君”,并没有因为友人骂“非人哉”而改变,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有礼的人,与友人是有区别的。

师:这个时候你觉得应该是句号还是感叹号?

生:(纷纷)句号!

师:大家同意了,这样一个句号表现了元方是一个有礼的人,元方并没有“针尖对麦芒”,“以牙还牙”,而是有礼有节,所以,友人最后也惭愧了,“下车引之”。只有七岁的元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类似于这样的教学,还有《陋室铭》。“陋”是“简陋”之意,但并没有表现出房子的大小,我从学生熟悉的“一室户”提起,问为什么不是“一房户”,“一室户”具体指什么样的房屋,学生很快就答出是一间屋,接下来我再和学生谈“室”与“房”的区别:

室,实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古者前堂后室。

房,室在旁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

所以说,有室才有房,《陋室铭》的“室”其实就是一间屋子。

如果说《陋室铭》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中处处有传统文化的影子,那么《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对元方说话语气的辨认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相关联,学生能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元方作为学生的“小伙伴”引入课堂学习中,元方的“有礼有节”的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感觉到文言文其实是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他们的成长有直接帮助,没有距离感,有现实意义,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