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早期营养精典:手术患儿的最佳营养支持途径

生命早期营养精典:手术患儿的最佳营养支持途径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在术前、术后,在胃肠道功能合适的情况下,应该首选肠道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状况、有利于肠道生理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优点。最为常用的是鼻胃管、鼻空肠管,手术中经皮空肠穿刺置管、内窥镜下经皮胃或空肠置管也是肠内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手术患儿的营养支持途径最常用的是肠外合并肠内营养支持。

生命早期营养精典:手术患儿的最佳营养支持途径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体内营养素储备相对不足。因此,预计术后3~5 d无法恢复正常饮食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无论在术前、术后,在胃肠道功能合适的情况下,应该首选肠道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状况、有利于肠道生理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优点。最为常用的是鼻胃管、鼻空肠管,手术中经皮空肠穿刺置管、内窥镜下经皮胃或空肠置管也是肠内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尤其是手术中经皮空肠穿刺置管和内窥镜下经皮胃或空肠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不刺激与损伤黏膜的特点,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简称新华医院)对术后留置空肠管的患儿5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提示经皮空肠造口可以减少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但是,一部分小儿手术患者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耐受全肠内营养支持。也就是说,即使是能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儿,也需要肠外营养的补充,以满足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因此,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儿肠道功能的维持与减少肠外营养支持相关胆汁淤积的意义大于营养素的补充。

手术患儿的营养支持途径最常用的是肠外合并肠内营养支持。短期营养支持(<10 d)可选周围静脉进行静脉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通过周围静脉给予营养液的总渗透压应小于900 mOsm/L H2 O;如PN大于10天应考虑选用中心静脉,途径可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或脐静脉。其主要问题是导管相关的感染和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率应控制在3/1000天以下,即每1000天导管使用,感染率发生低于3次。应用导管期间,如遇不明原因发热,应想到有导管相关感染,予以血培养寻找病原菌,可以先试带管抗感染治疗,如不能控制可拔除导管继续抗感染(导管头剪下也需送培养),常见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一般使用抗生素1~2周。导管堵塞,可选用链激酶或尿激酶冲洗封管,效果肯定。我们在大于1周PN首选经周围静脉到中心静脉(PICC)。PICC的优点是置管操作简单,损伤和感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并具有中心静脉耐受输注高渗液体和长期应用的优点。在无菌条件下按操作规程床边进行,以选上肢为主,置管后每天严格遵守护理要求。我们比较了经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显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我们通过对新生儿使用PICC和一次性PIV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平均成本PICC组为(1 281.3±251.6)元,PIV组为(931.7±740.0)元(P<0.05),PICC组高于PIV组。EI(PICC组)=1.03,EI(PIV组)=0.67。虽然PICC的总成本要高于PIV,但由于PICC的静脉输液综合效果指标EI明显要高于PIV的EI,故使用PICC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目前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儿童医学中心或妇幼中心都已掌握了此项技术,关键是无菌条件下置管和置管后的导管护理。有时也可选择颈内、颈外静脉作为PN的途径。PICC应用国内已逐渐普及,且相当安全,但置管护士需专门培训,导管护理需严格遵守规范。这对减少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起关键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