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勒良:270-275年间的罗马帝国历史

奥勒良:270-275年间的罗马帝国历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凭借军功,奥勒良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路晋升为边境将军。他把女儿塞维莉娜嫁给了奥勒良。奥勒良当上皇帝后,匆忙赶到罗马。奥勒良欣然同意。奥勒良并未紧随其后进入意大利。在奥勒良同阿勒曼尼人作战期间,罗马城内出现了叛乱。奥勒良回到罗马后,采取了严厉甚至残忍的措施来惩罚叛乱者。面对境外蛮族威胁的同时,奥勒良还有两个境内的对手需要对付。奥勒良继续追击,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

奥勒良:270-275年间的罗马帝国历史

同克劳狄二世一样,奥勒良出身寒门,能力出众。据说,奥勒良出生于西尔米乌姆附近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一个小农场主,母亲是太阳神神殿的祭司。凭借军功,奥勒良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路晋升为边境将军。当着瓦勒良的面,奥勒良被乌尔比乌斯·克利尼特乌斯收为养子(也有人说是瓦勒良要求乌尔比乌斯·克利尼特乌斯这样做)。

乌尔比乌斯·克利尼特乌斯是元老,与图拉真来自同一个家族。他把女儿塞维莉娜嫁给了奥勒良。瓦勒良还让奥勒良担任执政官

哥特人作战时,克劳狄二世曾委托奥勒良担任骑兵指挥官。奥勒良当上皇帝后,匆忙赶到罗马。不料,哥特人突袭潘诺尼亚。奥勒良又急忙返回战场。这是一场大战,双方都没有取胜的绝对优势。战斗发生在夜晚,一战定胜负。第二天,哥特人退往多瑙河岸,提出了和解的要求。奥勒良欣然同意。此后多年,哥特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未发生任何摩擦或敌对行为。但正当奥勒良忙于潘诺尼亚的战事时,阿勒曼尼人四万骑兵和八万步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在波河平原烧杀劫掠。奥勒良并未紧随其后进入意大利。得知阿勒曼尼人带着战利品返回后,奥勒良在多瑙河守株待兔,伺机拦截他们。阿勒曼尼人陷入困境,便派人求和。奥勒良带着大臣,走在军队前面,接见了阿勒曼尼使者。阿勒曼尼使者先是一阵沉默,然后通过翻译,表达了来此谈判不是因为害怕战争,而是因为渴望和平。阿勒曼尼使者夸大了自己的兵力,还说如果再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还要求罗马帝国和此前一样,每年都向阿勒曼尼进贡金银礼品。而奥勒良则表示:除非阿勒曼尼人无条件投降,否则免谈。阿勒曼尼使者带着谈判失败的消息回到了军营。阿勒曼尼人掉转马头,重新进攻意大利。奥勒良紧随其后,在普拉森舍赶上了阿勒曼尼人。阿勒曼尼人埋伏在树林里,黄昏时分,突然袭击罗马军队。罗马军队一时陷入被动。如果不是奥勒良意志坚定,指挥有方,罗马军队将溃不成军。第二场战斗发生在翁布里亚的法诺附近,也就是五百年前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鲁巴被击败和杀害的地方。在帕维亚,罗马军队取得了对阿勒曼尼人的决定性胜利,使意大利避免了被蹂躏的命运。奥勒良对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蛮族穷追不舍。公元271年,奥勒良挥师进入潘诺尼亚,与这里的汪达尔人大战。汪达尔人溃败。战败方派使者前来和谈,奥勒良让士兵们来决定要不要和谈。他们大声表达了和解的愿望。之后,汪达尔人送上他们的王子和主要贵族的孩子作为人质。此外,奥勒良还带走了两千个汪达尔人,让他们为罗马人服役。

在奥勒良同阿勒曼尼人作战期间,罗马城内出现了叛乱。奥勒良回到罗马后,采取了严厉甚至残忍的措施来惩罚叛乱者。因此,他被指控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处死高级元老,而这些元老只有轻微的过失。奥勒良意识到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已经无法阻挡蛮族入侵了,便决定给罗马建一道防线。他下令在罗马四周建造高大的城墙。这一浩大的工程直至他的继任者统治时期才完成。最终,罗马四周有了一条长达二十一英里的环形防线,而该城墙的存在见证了罗马帝国的一步步衰落。

面对境外蛮族威胁的同时,奥勒良还有两个境内的对手需要对付。一个是僭主泰特里库斯一世,他在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广受认可。另一个是芝诺比阿,她是奥德奈苏斯的遗孀,统治着东方。奥勒良首先对哪一个下手,我们无法确定。因多数学者更关注东方战场,所以我们不妨先讲芝诺比阿。

奥德奈苏斯和自己的长子希罗德一世被亲戚马约尼乌斯所杀。但其遗孀芝诺比阿迅速控制了局势,惩罚了凶手,镇压了反叛,然后以儿子瓦巴拉图斯的名义掌握了政权。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自称是埃及托勒密王室的后裔。芝诺比阿有着典型的东方美:面容清丽,唇红齿白,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她说话时声音铿锵有力、悦耳动听,精通希腊语、叙利亚语、埃及语,还能听懂拉丁语。她酷爱学习,热爱剧烈运动,曾陪丈夫奥德奈苏斯追逐狮子、黑豹及森林或沙漠中的其他野兽。由于聪慧机敏并能提供锦囊妙计,芝诺比阿在对外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通常在男人身上才有的英勇气概,芝诺比阿还具备东方女人的贞洁。她认为两性结合是一种约定的传宗接代方式,所以自己与丈夫结合只是为了生儿育女。平日里,芝诺比阿节制又清醒,但在必要的时候,她也可以和将军们开怀畅饮,酒量甚至能够压倒一些嗜酒如命的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作为最高统治者,芝诺比阿对下属要求严格但不失温和。平时,她生活节俭,锱铢必较,但在必要的时候,她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奥德奈苏斯死后,芝诺比阿授予瓦巴拉图斯“奥古斯都”的称号,但她把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给自己冠以“东方女王”称号,身穿长袍,头戴王冠,接受东方人的崇拜,还发行了刻有自己统治年份的钱币。芝诺比阿打败了加里恩努斯的军队。她控制了埃及,成了埃及的女主人,其统治范围一直向北延伸到比提尼亚的边界。

奥勒良来到亚洲战场,先恢复了比提尼亚行省的秩序。卡帕多西亚的提亚纳举兵对抗奥勒良,但城中一个平民的背叛使奥勒良占领了这座城市。入城后,奥勒良赦免城中的居民,只是把出卖情报的叛徒交给城中义愤填膺的士兵随意处置。在奥龙特斯河岸,奥勒良与芝诺比阿的帕尔米拉军队正面交锋。帕尔米拉骑兵一度占了上风。于是,奥勒良采用了一个战术,让骑兵佯装逃跑,然后趁帕尔米拉骑兵被沉重的盔甲压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反攻。战败的帕尔米拉军队撤退到安条克,当晚又放弃了安条克。第二天,安条克的大门向奥勒良敞开。奥勒良继续追击,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一路追击到埃美萨时,奥勒良发现帕尔米拉军队在距离埃美萨不远的开阔平地上安营扎寨,兵力多达七万人。芝诺比阿亲自坐镇。她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扎伯达斯将军。双方交战时,罗马骑兵无法抵挡帕尔米拉重装骑兵,转身逃跑。但当帕尔米拉骑兵追击时,帕尔米拉轻装步兵则失去了保护,无法抵抗罗马军团的攻击,导致全军溃败。芝诺比阿看到战机已失,知道埃美萨人更欢迎罗马人,就放弃了这座城市,退回她的首都帕尔米拉。(www.xing528.com)

帕尔米拉又称“塔德莫尔”。它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连接波斯湾地中海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是沙漠中的绿洲,牧草丰茂,树木葱郁,流水潺潺,距离幼发拉底河不到六十英里,距离叙利亚海岸约一百八十英里。历史上,以色列王所罗门曾控制此地,并在此修筑了防御工事。塔德莫尔是大自然的馈赠,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无论罗马帝国如何变迁,它都经久不衰。图拉真时代,它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城市中心矗立着高大庄严的公共建筑。即使是塔德莫尔留下的废墟,现代欧洲人也称奇赞叹。

罗马军队在沙漠上行进时,遭到阿拉伯贝都因人的袭击。在围攻帕尔米拉时,罗马军队发现此城固若金汤,极难攻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奥勒良写信给芝诺比阿和城中军民,许以非常优厚的投降条件。但芝诺比阿坚信罗马军队很快就会遇到饥荒问题。另外,她认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会迅速前来替她解围。芝诺比阿以非常高傲的语气回了一封信,把罗马皇帝羞辱了一番。然而,她的救援大军并未如期抵达,罗马军队后勤保障部队倒是先到达了。此前,奥勒良派普罗布斯前往埃及镇压叛乱,普罗布斯完成使命后率军支援奥勒良的主力部队。帕尔米拉城中的物资日渐匮乏,芝诺比阿发现帕尔米拉快要保不住了,决定逃往波斯求助,以图东山再起。她骑着一匹骆驼,离开帕尔米拉,来到幼发拉底河,甚至已经登上了渡船。这时,罗马轻骑兵赶了过来,抓住了她。芝诺比阿被带到奥勒良皇帝面前。当被问到为什么敢羞辱罗马时,芝诺比阿回答说,奥勒良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她输得心服口服,而加里恩努斯、奥勒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她辱骂的是这些无能的皇帝。这个谨慎的回答让奥勒良对她产生了好感,也为她赢得了一线生机。很快,帕尔米拉就沦陷了,奥勒良率军回到埃美萨。在埃美萨,奥勒良设立了审判法庭,审判芝诺比阿及其大臣。罗马的士兵大声嚷嚷要判处芝诺比阿死刑,但奥勒良则决定留下她的性命以便在凯旋式上为自己增添光彩。另据记载,芝诺比阿装出一副小女人的可怜模样,把同罗马为敌的过错都推到自己的大臣身上。于是,几名大臣被处决,其中包括哲学家朗吉努斯。面对死亡,朗吉努斯极其平静,甚至用哲学来安慰同样不幸的伙伴。

奥勒良率领大军返回罗马。途经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他得到情报:帕尔米拉人屠杀了留在那里为数不多的罗马驻军。奥勒良立即原路折回,来到安条克,在帕尔米拉人得知消息前火速赶到帕尔米拉,重新占领了这座城市,并且开始屠城。帕尔米拉的男女老少、贵族平民,无一幸免。屠城结束后,奥勒良返回欧洲。这时又有消息传来,埃及发生了叛乱。叛乱者推举一个叫菲尔穆斯的富商为皇帝,还宣布停止向罗马供应粮食。不知疲倦的奥勒良很快出现在尼罗河畔,打败了叛乱者,处死了菲尔穆斯。

泰特里库斯一世被推翻后,罗马帝国境内暂时回归平静。据说,泰特里库斯一世受不了高卢军队动辄造反的日子,他秘密写信向奥勒良求助(目的也可能是诱敌深入)。奥勒良率军来到高卢。泰特里库斯一世认为将领的意志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但当双方军队在查隆斯平原交锋时,他还是抛弃了军队,临阵脱逃。尽管泰特里库斯一世的军队殊死拼搏,最后还是全军覆没。

在战胜所有对手和敌人后,奥勒良决定举办辉煌壮观的凯旋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凯旋式上,各种珍禽异兽、角斗士和各国俘虏在游行队伍前面开路。泰特里库斯一世父子行走在俘虏队伍中,身着高卢服饰。而俘虏队伍中的芝诺比阿,盛装华服,带着金锁链,由奴隶看押着。奥勒良乘坐马车走在队伍的前面,由四匹高头大马拉着,它原属一个哥特国王的御辇,先皇克劳狄二世也曾乘坐过。奥德奈苏斯和芝诺比阿的豪华马车跟在后面,它是波斯国王送给奥勒良的礼物。元老、游行公民、军队方阵、骑兵部队和步兵部队跟在后面。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到卡比托利欧山时已是深夜了。

罗马的一个元老站在泰特里库斯一世的立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奥勒良竟然也同意他的观点。这使其他元老心情不爽,他们觉得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在故意污辱罗马。结果引发了罗马公民的游行示威。然而,奥勒良我行我素,任命这位元老为意大利南部行省的总督,还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在蒂布尔,奥勒良为芝诺比阿置办了一处府邸,芝诺比阿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她的几个女儿也都嫁给了罗马贵族。奥勒良实施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改善城市的公共设施,每日向市民发放面包猪肉,将市民欠国库的债一笔勾销。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但他的货币改革引发了暴动。为了平息暴动,他失去了七千士兵。虽然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并不详尽,但元老们肯定与此次暴动脱不了干系,因为事后奥勒良狠狠惩罚了一大批贵族,其中许多人被投入监狱,一些人则被处死。

为了与波斯人开战,奥勒良再次离开罗马。驻跸色雷斯时,他发现自己身边的大臣麦尼斯特乌斯敲诈勒索他人的财物,对此,他非常生气,威胁回头要好好收拾麦尼斯特乌斯。麦尼斯特乌斯认为奥勒良是言出必行之人,而自己现在身处险境,只能铤而走险。于是,他伪造了一封奥勒良的文书,上面列出了皇帝要处死的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大臣和将领的名字。他让名单上的人看了这封文书后,大家都惶恐不已,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决定把谋杀皇帝的地点选在拜占庭赫拉克利亚之间。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奥勒良被利剑刺进胸膛,一命呜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