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水史话:唐元和年间的古城历史超过1200年

建水史话:唐元和年间的古城历史超过1200年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元和年间南诏国在此筑“惠历”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朝阳楼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水众多的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现存的有建水文庙、彝族纳楼司署、双龙桥、指林寺、朝阳楼、团山民居、朱家花园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史话:唐元和年间的古城历史超过1200年

建水,古称步头,也叫巴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城东燕子洞发现距今3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开疆拓土,在云南设置郡县,建水属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晋宁)毋掇县地。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代前期为南宁州都督府属东爨地。

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南诏国在此筑“惠历”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惠历”为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意思是“大海子”,因为每年夏秋雨季来临,溪水涨溢如海,汉语就译为建水,这就是建水得名的原因。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僰部。

元朝为巩固政权、教化边民,在建水置临安广西道宣抚司,统辖云南南部军政事务,同时建文庙、设庙学,拉开了建水作为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宗教中心的序幕,开启了建水雄镇东南700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年间随着大量江南汉族移民的到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商贸兴旺、经济繁荣,建水有了“金临安”的美誉。这种兴盛与辉煌一直延续到清朝晚期。民国时期的建水,经历了辛亥临安起义、滇南保卫战、个碧临屏铁路通车等历史事件,社会开始转型。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历史细节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多元并存,建水赢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项桂冠

朝阳楼(www.xing528.com)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水众多的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现存的有建水文庙、彝族纳楼司署、双龙桥、指林寺、朝阳楼、团山民居、朱家花园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占地面积达114亩,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性文庙;朝阳楼历经风雨600多年仍雄镇滇南,是建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大型私家园林朱家花园被誉为“滇南大观园”;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团山古村是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建筑美学的典范指林寺,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双龙桥,国内罕见的彝族纳楼司署、学政考棚,古塔奇迹文笔塔等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遍及城乡,堪称一座大型的综合历史博物馆。

建水历史上文风盛行,儒家思想广为传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成为闻名遐迩的“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境内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建水共出文武进士111名,仅次于昆明、大理;共出文武举人1273名,仅次于昆明。史上曾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

建水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遗产,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苗族采花山及傣族歌舞和风俗习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已成为誉满南滇的文化瑰宝,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齐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