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中国实践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中国实践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周期性流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体现为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国际资本的接收者,而且被动地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推动者。IMF亦部分认同适当进行资本管制的重要性,并为资本管制提供了指南。因此,研究政策转换期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内生性问题,对于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与政策设计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中国实践

国际资本周期性流动已成为决定国际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周期性不仅体现在资本流动方面,这些投资决策还可能与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供求完全脱钩(Kevin,2013)。

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周期性流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体现为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国际资本的接收者,而且被动地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推动者。世界银行债务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私人净资本流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显著上升[1]。双向国际资本流动加重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周期性。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反馈,国际资本流动的周期性波动放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加重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墙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Forbes et al.,2012)。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仍具不确定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趋淡出,欧元区仍未摆脱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发达国家仍存在长期低通胀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内生成的制度缺陷、结构性改革等多重因素,导致国际资本波动重新加剧。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4)》警告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国际投资组合转移和资本外逃的风险。针对当前国际资本周期性波动加剧的情况,Mohan(2013)建议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当将资本账户管理作为常规的宏观管理工具。IMF亦部分认同适当进行资本管制的重要性,并为资本管制提供了指南。但是,从实践上看,资本账户管理作为常规宏观管理工具,在实施和有效性上缺乏理论基础;IMF行动指南亦过于宽泛且缺乏针对性。从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来看,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周期性特征、宏观经济效应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层阶段,利率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国际化步伐继续向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入“战略机遇期”[2],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与方向将愈加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表明,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并非是对市场放任不管,而是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忠,2012),并通过宏观和价格工具及时引导和调控跨境资本流动(巴曙松,2012)。因此,研究政策转换期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内生性问题,对于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与政策设计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本项目基于国际投资组合视角,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nilibrium,简称DSGE)框架内,将居民国际投资组合纳入DSGE模型,分析国际资本周期性流动的冲击来源及微观机理,并在将货币、银行中介、政府部门引入模型后,对国际资本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模拟,进而提出并评估应对国际资本波动的价格工具,为中国跨境资本监管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工具转变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