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行不能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执行不能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贫弱主体的存在当被执行人是自然人时,执行不能的原因往往是被执行人是社会贫弱群体。(三)执行措施的限制执行不能主要是由于被执行人确实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若法院执行措施受限,不能有效查获被执行人的财产,将导致虚假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弱

执行不能不仅是司法现象,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现象的体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风险机制、法律机制不完善。前文也有提到,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面临各种风险。除了市场本身风险机制和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外,市场主体风险意识不强是造成执行不能的一大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经济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风险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市场主体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但是大多数市场主体被盈利的欲望所驱使,盲目投入市场,最后投资失败,即使申请强制执行,也无法实现债权。此外,市场主体还存在过度投机、法律风险意识缺失的现象。在执行不能的案件中,常有一些申请执行人过度投机,为获取利益,一味地相信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能力状况能有所好转,企业会起死回生,从而能够实现全部债权,而没有及时运用保证、抵押等法律担保措施,最终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此时,申请执行人采取措施已经为时已晚,被申请执行人已经没有财产可供执行。

(二)社会贫弱主体的存在

被执行人是自然人时,执行不能的原因往往是被执行人是社会贫弱群体。一旦遇到意外风险成为义务承担者,他们并不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在执行不能案件中,被执行人可能是下岗职工、在押犯人、贫困农民、肇事司机、农村五保户等社会贫弱主体,维持基本生活尚且不易,除了执行中必须保留的生活必需品外根本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也是存在的。(www.xing528.com)

(三)执行措施的限制

执行不能主要是由于被执行人确实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若法院执行措施受限,不能有效查获被执行人的财产,将导致虚假执行不能。随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高速发展,被执行人抗拒执行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即通过一些新型方式来隐匿财产或逃避执行。近年来,随着第三方平台支付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现金”生活,这也就成了某些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重要渠道。实践中,失信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方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若执行法院不提高执行能力、优化执行措施,调查不到被执行人的财产,会导致虚假的执行不能,将无法有效地保护胜诉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