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不能参加公开展示活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孩子不能参加公开展示活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立马我就意识到,《吹泡泡》这首歌是前几天幼儿园接待观摩者时上的公开课内容。我笑着和H妈妈解释道:“是这样,这个活动确实只有部分孩子参加,是幼儿园的一个公开展示活动。”公开展示课活动,是每个幼儿园发展、每位教师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项目。教学活动必须是有效的,不能有假。

孩子不能参加公开展示活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史纳玺

像往常一样,我在教室中迎接每一位走进班级的孩子。孩子越来越多,我微笑着周转于和家长沟通、和孩子聊天、观察孩子游戏等事项中。H是平常来园较晚的孩子,当我看见从远处跑来的H时,我开心地走到教室门口,蹲下身拥抱他,并和他身后的H妈妈问早。可很快我发现,H妈妈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她似乎有话要讲。于是我走上前问她是不是H有什么事情。

H妈妈没有太多表情,慢慢地问:“老师,小朋友们上课,是不是有分组呀?”我不太明白H妈妈的意思,但也回答道:“孩子们的学习形式确实会比较多,有时候会让他们小组讨论、交流,有时候是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某一个任务。”H妈妈接着问:“前几天,小朋友们是不是学习了一首新歌,叫《吹泡泡》?H回到家和我说,他没有学,不会唱,听其他小朋友唱,他觉得好好听。”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还告诉H妈妈我们班并没有学这首歌,可能是小朋友们自己学会的。但立马我就意识到,《吹泡泡》这首歌是前几天幼儿园接待观摩者时上的公开课内容。我笑着和H妈妈解释道:“是这样,这个活动确实只有部分孩子参加,是幼儿园的一个公开展示活动。”H妈妈追问:“咱们班级的这种公开活动,老师们是怎么选择孩子的呢?每次有多少孩子会参加?是不是那天我们家孩子来晚了,所以没赶得及参加?”我微笑着解释说:“确实,那天公开活动开始得比较早,H来的时候公开活动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展示课,参与的孩子会比平常集体教学要少,一般15到16个。这一次参与展示课的孩子,是执教者亲自选择的,她不认识班里的孩子们,就随机选择了。平常公开课,我们也会让孩子们轮流参加,但一般公开课开始得比较早,所以如果晚来那就比较可惜了。”听完我说的话,H妈妈才离开教室。

中午交接班,我和另一位老师像往常一样沟通。这才知道,原来H妈妈在离开教室后,又打电话给了这位老师,问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在惊讶之余,也感到欣慰,虽来不及提前沟通,但语出默契。

公开展示课活动,是每个幼儿园发展、每位教师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项目。其中对孩子的选择问题,相信会成为每位教师的纠结之处。如上述案例中,直接找到教师询问公开课事宜的家长不多,但这并不代表家长们内心没有想法。看似平静了的公开课问题,成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一道墙。

1.对案例中主人公的分析

案例中的H,属中班内年纪偏小的孩子。由于老来得子,他父母对H尤为关注与爱护。H妈妈常常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时,偷偷走到班级门口看H在园内的表现。因此,也就可以理解H妈妈为什么直接找到老师了解公开课事宜了。同时,由于H父亲工作性质,父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即使在一起,父子间的交流也较少。

H的能力发展,在班中处于中等偏弱水平。在语言发展方面,H在交流中显现出语言完整性不足、语音语调不合理、语句情绪把握不当等问题。在自我情绪控制方面,H常在集体活动中出现情绪失控、尖叫等现象。

2.对案例中道德两难问题的分析

从公开课选择幼儿的问题可发现,作为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道德两难的问题。

(1)追求公开展示活动的效果与遵循教育人人平等的原则。公开展示活动的执教者希望实际教学过程顺利、流畅,继而从中收获多次磨课后预设的良好效果,而公开展示活动的观摩者,也期待实际教学过程的精彩与惊喜。因此对公开展示活动的参与对象,教师们一般会选择发展能力、常规表现等多方面相对较佳的幼儿,如此才能提高活动中师幼互动、自主操作、交流分享等环节的流畅性与完整性。即使将参与的幼儿平衡化,教师一般也不会考虑能力弱的幼儿。而科学、合理的儿童观、教育观等都告诉我们,教育应遵循人人平等原则,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他们拥有着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我们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与沟通者,并给予他们多种多样的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因此,在公开展示活动中选择幼儿时,教师们确实面临着追求效果与遵循内心科学教育观念的两难问题。

(2)相信幼儿的发展潜能与给予家长危机意识。教育者始终坚持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等待幼儿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对幼儿给予应有的鼓励、肯定与支持,在陪伴与引导中静待花开。而幼儿无论能力高低、发展快慢,都是每位家长心中的骄傲。因此教师往往无法打破部分家长内心对自己孩子的惯有认识,倘若教师提醒家长孩子的不足,有时不但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反倒易引起教师与家长间的不信任与隔阂。如本案例中,教师不考虑将H作为公开展示活动的幼儿人选,其原因之一便是H的语言发展能力相比同龄幼儿明显较弱。但在与H妈妈的沟通中,我们两位教师都没有向其说明该点原因。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线教师也常常面临着相信幼儿发展潜能与适当给予家长有关幼儿发展的危机意识之间的两难问题。(www.xing528.com)

名师引领1

上述教育故事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对于家长的质疑能够委婉地解释,尽量减少家长的不悦,这种处理方式首先应该给予肯定。然而透过问题看本质,我们在教育中难道就无法避免此类事件吗?

如果一个观摩活动被赋予了太多的非教学功能,那么老师实际上是在为观摩者“表演”。人们更多地关注老师怎么讲得清楚,怎么展示得好,可大家都忘记了这节课是孩子和老师的一段生活,是他们共同的一段生命历程。在素质教育的思想下,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孩子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孩子和老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有效的,不能有假。缺少任何一名孩子的公开课,都将是有缺憾的。因而,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公开上课的权利,而不是主观地将其进行区分。

如果客观需要,必须限定人数,那么我们老师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对幼儿进行公平的分组,如单双数组,单号的幼儿去参加公开课,等公开课结束,老师再为双号的幼儿开展一次同样的教学活动。

其次,通过家长会或家长群,向家长告知此类活动的分组要求,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赢得家长的理解,避免之后不必要的猜忌。

(点评专家:余静,宁波市余姚市骨干教师,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名师引领2

我认为这个教育故事是现实需求和平等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展示活动只需要一部分幼儿参与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给予幼儿平等参与的权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尊重与平等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给予幼儿个性成长的空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妨采用这几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1.公平轮流——轮流制。根据幼儿的情况,在公开展示活动中给予轮流参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公开活动。2.扬长避短——特长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短板和长处,如故事中的H语言能力比较弱,那是不是他会有其他方面的强项和特长?比如体育运动方面、艺术表现方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让H参与这些公开活动?这样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又能以长带短,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3.兴趣为先——兴趣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中会表现出参与的积极性和非凡的潜力,那么在安排幼儿参加公开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本着兴趣为先的原则。

通过这几种方式,在尊重幼儿、保护幼儿平等参与活动的权利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安排公开教学活动的人员,从而解决或者缓解这一矛盾。此外,在这样的安排下,相信家长也会理解并赞同教师的想法和做法。这样也能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促进幼儿良好成长!

(点评专家:苏静,宁波市江北区教坛新秀、区教研先进个人,宁波市祥星幼儿园教研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