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言能力教学成果

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言能力教学成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要从素养层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后者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言能力教学成果

3.1 开展主题引领的六要素英语活动

语言能力与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有着密切关联。主题提供了社会情境,语篇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语言知识是语篇呈现的表层信息,文化知识是语篇呈现的深层意义,语言技能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行为途径,学习策略是促进行为的有效体现。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主题引领的六要素英语学习活动来培养。

3.1.1 创设主题语境

六要素学习活动是一个整体活动。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英语课标2017》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下,分列了九个主题群:“人与自我”包括“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人与社会”包括“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人与自然”包括“环境与保护”“自然与灾难”“地球与宇宙”。教育部审订的各套教材都包含了这些方面的主题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依据各个主题群,创设具体主题语境。这种语境要承载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教师在主题语境设计过程中,从价值导向上,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积极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学生生活实际方面,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环境、身边的动植物。活动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主题语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整合语篇、语言和文化资源。

3.1.2 选择适合的语篇

语篇的选择既要基于学习活动的主题,也要考虑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范围。一般来说,教材里已经提供了相关的语篇材料,但教师需要对语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主题意义,从学生实际出发,或适当补充材料,或删除不适合的语篇,或调整不当内容,确保语篇的针对性、多样性。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主题要求,针对语言特征;所谓多样性,就是要兼顾口语语篇、书面语语篇和新媒体语篇,以及各种类型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等。

3.1.3 关注语篇与语用

支撑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是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不仅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还包括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从素养层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后者是必不可少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形成的只是语言知识的直线形态,语篇才把语音、词汇和语法整合在一个平面上,语用帮助建构语言使用的时空场景,形成语言知识的立体结构。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在不同的语篇结构里,融合了语音、词汇、句子,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语音与词汇、文字与图标之间形成不同的意义和逻辑上的联系,譬如:论说文的段落第一句往往是主题句,但在记叙文中则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语篇的结构特点,便于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正确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特定语境不同于主题语境,它涉及语言交际的时间、地点、对象等语言外部环境因素,也涉及交际的目的、身份、处境、心情等个体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训练学生正确选择正式还是非正式、直接还是委婉、亲近还是礼貌等不同方式的表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得体地表达自己。例如:学习情态动词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场景,通过明确场合的正式程度以及交际对象的具体描写,让学生在模拟社会情境中,合理选择礼貌用语,体验情态动词的语言功能。语篇和语用两大知识建构起来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就能够把语言、思维、语境和功能整合起来,学生学习的就是具有生命的语言,而不是一套机械的语言符号。

因此,语音教学应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听说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词汇教学应结合语篇学习的听、说、读、看、写活动进行;语法教学要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及语用功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结合主题和语篇学习进行,引导学生在语篇中感悟文化知识的内涵、背景和价值观念等,防止脱离语境的知识讲解,避免单纯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

3.1.4 融合语言与文化

文化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纵观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文化可以分为本土文化、异族文化和共同文化。文化知识的获取、理解和传递都是借助语言的媒介,但不同的语言承载的功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国而言,英语是一门外语,也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英语能够提供一整套英语国家和国际的语言体系。通过这一语言体系,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而且也能够提高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平时的英语教育必须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让语言真正起到承载真实信息的作用,而不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虚假情境,将英语教学变成文字游戏。(www.xing528.com)

3.1.5 整合各项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形成的行为过程。听、说、读、看、写与主题、语篇、语言和文化知识相结合,就再也不是单纯的机械行为,而是有意义、有深度、有目的的学习活动途径。从通过听、读、看获取信息,到通过说、写传递信息,整个过程贯穿着基于主题的真实语言和真实信息,整个过程又是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真正体现做中学和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情景化、真实性和综合性,在主题引领下,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以及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合理地整合各项技能,如听说、读写、看说、说读写等各种组合,将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健康食品”话题,属于“人与自我”主题,教师可以将五大技能结合起来,围绕话题,首先让学生看和听一段食品广告视频,通过新媒体语篇和口语语篇,了解一种食品;其次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喜欢这种食品、为何喜欢、是否有利于健康等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健康食品的看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介绍健康食品的书面语篇,并思考作者的观点,如有需要或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增补不同观点的语篇,拓展学生视野,从中梳理出对话题的观点;最后要求以书面形式,总结自己对健康食品的看法。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语言技能组合,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组合,都要把握口语语篇比书面语语篇简单、说的语言质量要求要低于写的语言等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要求到高要求进展,语言能力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英语教学课堂虽然每节课有所侧重,但总体上是各项知识综合学习、各项技能综合训练的课堂。

3.1.6 培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也就是学习方法与习惯,是确保英语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根本。通俗地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策略主要在于四大方面:学习规划、学习方法、交流手段和情绪调节。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教师厘清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各个要素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把语言能力理解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相加。所谓能力,是指有运用基础知识的意识,以及将它们正确运用于新情境和新任务的潜力。能力是在不同的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的主体性能动性,因此能力不能靠记忆和传输获得,只能在不同新情境中反复运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由此可知,要想真正培养语言能力,在课堂上创设合理的情境,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运用基础知识才是唯一的渠道。

3.2 明确语言能力培养的等级要求

《英语课标2017》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三个级别的要求,按照三个级别水平对语言能力的高低做了划分,级别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情境的复杂程度、行为的深度和内容的难易度上,并做了具体的内容描述。见下表。

表1-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水平划分

语言能力三个水平级别按照语言认识、语感、语言理解、语篇能力、语言表达和语言交际等几个方面做了内容上的描述。语言能力的分层体现了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整个过程,英语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提高和发展。第一层有关英语语言意识,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前提;第二层语篇能力是语言能力提高的基础;第三层的语言交际能力指英语学科总目标中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指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