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课程总目标直接相关。教学活动设计突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内化,增强对英国的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对词语的真正理解,也就不可能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全球化的语境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民族、种族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广泛。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地球村”共处共存,能否共同努力来解决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9.1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及概念界定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课程总目标直接相关。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梅德明(2018)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认知(知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三个层面。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即跨文化交际所需的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要对异国文化要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技能指的是交际语境中有效恰当的活动方式和具体表现。

《英语课标2017》中对文化知识的要求为: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传统节日地理概况、旅游资源、习俗;了解英语俗语、成语、英语典故和传说;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在跨文化交际中初步体现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等。《英语课标2011》要求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设计的外国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较高阶段,要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量表2018》的语用能力总表三级要求: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委婉的请求,理解并恰当地表达简单的建议,能在餐馆、商店等公共场所表达请求服务。四级要求: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中礼貌地与人交谈,能写信和邮件,简单介绍个人信息兴趣爱好及校园生活,能简单介绍中国文化,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9.2 跨文化交际能力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解读

课程标准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如下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学习中外文化知识,实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

9.2.1 基于阅读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教学首先要突出跨文化意识的建构与发展,注重在语篇中体现热点话题、典型篇章、经典语言,让学生了解英语反映的英美等国的社会和文化。同时,也注重对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国传统价值观世界问题的中国视角的介绍,实现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案例1: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Reading:Puzzles in Geog-raphy”

案例描述: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国家,中心话题是英国,主课文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文“阅读”部分标题为“Puzzles in Geography”,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说明英国的形成、发展,及其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

教学活动设计突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内化,增强对英国的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恰当运用图片、视频、地图等导入话题。从三个名词Great Britain、United Kingdo m、England导入,“头脑风暴”三者区别,播放视频“How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K and Great Britain”寻找答案。用思维导图、画国旗、讲历史等活动突破难点。读后,讨论“British history has been a history of invasion.”课后拓展作业,利用插图涉及BBC:A History of Britain、英国脱欧、苏格兰独立公投等热门话题

案例分析:阅读运用Mind Map整理并梳理出文章主要信息,突破重点一英国国旗Union Jack的形成;重点二历史上“invaders”对英国语言、文化、政治等产生的影响,小组讨论陈述。难点在于对“British history has been a history of invasion.”的理解,学生大多数结合课文谈到了历史上外来入侵者对英国的影响,介绍近代史英国的殖民扩张,辩证看待英国史中的“invasion”。课外拓展热门话题,引发更多思考。本课的亮点在于联系背景知识和个人生活,输出内化所得信息,基于文本做出有意义的读后反馈,辨证看待英国发展史。

9.2.2 基于词汇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词汇教学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载体之一,词语的语义实际上涵盖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习惯、观念差异以及她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涵盖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褒贬好恶、情感评价和文化心态。没有对词语的真正理解,也就不可能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与文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教师可以提供背景资料,设计相关情境进行巩固性、交际性操练等。结合语篇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比如颜色、动植物、数字和自然现象等词汇。

案例2:动物习语

案例描述:英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习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学习中体会文化。

Many language learn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expression“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but there are many more expressions in English with“dog”in them.

Here are 13 more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with“dog”: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It means that it’s difficult to change old habits or behaviour,or learn new things.Eg.My mother isn’t very good with computers.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Every dog has its day.Everyone will achieve success or happines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fe.This is u-sually said to someone to motivate and encourage them if they feel like they won’t besuccess-ful.Eg.One day,all your hard work will pay off.Every dog has its day!

...

Do you have any phrases or expressions in your language with“dog”in them?

首先,结合语篇了解英语中关于狗的习语,讨论其内涵并能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习语搭配。通过深入学习,运用这些习语造句,并在课内分享。课后收集更多的动物习语,比较、分析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动物习语的表达和内涵的异同。

案例分析:通过关注动物习语,由阅读语篇到课外拓展,由狗的习语到其他动物习语,由课内到课外,由英语习语到汉语习语,由相同到不同,由词汇到文化,学生可以调动学习策略,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文化知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下面展示一份关于马的习语的学生作品示例。

Horse Idioms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人各有所好

Never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不要品评礼物的好坏及价格

Don't s wap horse while crossing a stream.勿中途换将

Many ants kill the horse.蚁多可杀马。比喻团结起来力量大

Lock/Shut the barn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贼去关门;亡羊补牢

ride the high horse.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buy a white horse.指浪费金钱

go round like a horse in a mill.像驴推磨一样、干单调乏味的工作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Mr.Right.白马王子

win instant/speedy success.马到成功

be the first,take the lead.一马当先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老马识途

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word spoken is an arrow let fly./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Pearls are everywhere but not the same as the eyes.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学生在收集中英文中关于马的习语时,既学习英语中的表达,也有汉语习语的英文表达,向世界讲述中文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加深了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时更加从容、有礼、得体,可见跨文化交际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9.2.3 基于语法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语法时,不只是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更要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文化差异,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即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语境就没有言语交际活动。因此,语法教学不能只教授语法规则,而要突出语篇融入语境,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案例3:If-clause

案例描述:在学习语法项目if从句时,借助影视情境和诗歌学习语法,利用含有if条件状语的视频、阅读文本,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法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体会语境中不同的语用功能和表达目的,最终提升交际能力。

片段一:Achilles:No argument with you,but if you don’t release her,you’ll never see home again.Decide.

Briseis:Stop.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oday.If killing is your talent,that’s your curse.I don’t want anyone dying for me.

这是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中的台词,Achilles为救出Briseis对Agamemnon表达一种威胁。

片段二:If you’re good at something,never do it for free!

这是电影《黑暗骑士》中的台词,学生对于该句的理解和翻译会有所差异。这里折射的是一种态度观念,学生热衷讨论本句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片段三:给学生提供了英国作家、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作品IF。

IF

By Rudyard Kipling(British poet)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With sixty seconds'worth

of distance run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

这首诗歌是作者写给12岁的儿子约翰的,含有大量的if从句,不仅是学习和理解if从句的好素材,还可从文化视角来诠释这首诗歌。

案例分析:利用新媒体与多模态语篇,结合情境学习语法,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一种尝试。两次播放视频,讨论具体例句在语境中的意义,拓展相关影视、文化背景知识;现场配音,加深体会。在读吉卜林的作品IF时,学生不是停留在语法层面,而是体会了诗歌的内涵、诗人的情感,探讨了中西方家庭对子女的期待,并且比较异同。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语境中if条件状语从句能够表达遗憾、威胁、愿望、祝福、期待、赞许、警告、建议等丰富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观看片段一中的电影时,还有学生介绍了“Achilles’heel”意为“致命之伤”及其来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9.3 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跨文化指的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但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质。因此,当前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分析与比较中外文化知识的能力,提升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加深理解,促进跨文化沟通能力。既要关注英语国家文化,更要坚持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

9.3.1 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先需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深对跨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全方位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是要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并且对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或障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尽可能地解决。因此,通过分析探究跨文化交流的语境,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的交流过程。

根据《英美文化辞典》(胡文仲,2002),跨文化交际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衣食住行方面,二是社交往来方面,三是文学典故方面,四是文化词汇方面,五是婚丧嫁娶节日庆祝方面,六是价值观念方面,七是宗教习俗方面,八是非言语交际方面。从不同文化中的词汇隐含的意义的对比来看,英汉文化中动物所指的社会特征就不同,例如,汉语中龙象征神灵,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帝,而在英语中,龙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甚至是凶恶、丑陋的象征。又如,红色在汉语中象征着喜庆、成功甚至革命,但是在英语中的红色表示极端的危险、紧急、愤怒,如red alert紧急警报,be in the red财政赤字、亏损等。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组织方式是为了明白地直接地把意思传达给对方,而东方人通常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迂回隐含的方法,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影响行文方式、语言表达,如英语说明文、议论文具有典型的文体特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存在差异。中国人面对赞扬时很谦虚,而西方人则会表达感谢。中西方社会价值、时间价值取向、社会规约、非言语的交际行为、肢体语言均有差别,比如宴请、送别客人、约会、送礼物等会话原则。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时,才能够得体、恰当地表达观点和情感,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9.3.2 拓展文化教学资源,提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理解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不仅关注语篇的文化知识,还应充分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英语教材内容都按话题划分,每个话题就是文化的具体体现。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从整体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分析、探讨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现阶段使用的教材均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学习和鉴赏。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视野更宽广,除了介绍世界各地的语言,阅读语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涉及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汉字书写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主要聚焦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关系,突出汉字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空间不同的人们,连接语言与艺术以及中国和世界,表达作者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语言文字文化互联互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文化的浸润,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丰富语言知识及表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拓展课外资源,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特别是与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作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英美国家的节日、国家的政治体系、家庭结构、饮食、服饰、礼仪、教育、体育等相关话题都需要课外资源的有效补充与完善,丰富跨文化知识储备,从而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外国小说、诗歌、散文、歌曲、影视作品、TED演讲、名人演说、新闻、竞选辩论等鲜活语料都可以为文化教学所用。英语教学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对比,既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更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如今教学改革中极力倡导的新趋势。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Cultural Heritage”、第四单元“History and Traditions”、第五单元“Music”都是人文话题,包含许多值得探索的文化价值、中西方比较鉴别、优秀文化的赏析与汲取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英文原著、报纸期刊、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获知文化资讯,开阔国际视野,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资源。《21世纪学生英语报》(TEENS)、《英语世界》《英语学习》《英语沙龙》等,名著阅读有《典范英语》(Good English)、《书虫》《多维英语》等分级阅读丛书。《英美文化读本》《悦读联播美文精选》系列丛书将中国元素与他国文化编织在一起,为实现文化对话打下基础。

9.3.3 立足本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本土文化与英语学习关系密切,学好本土文化,有利于英语学习。因为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对英国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鉴别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坚定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要求参与者对本土文化和目标语国家的文化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提高交际的有效性,若缺失本土文化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英语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教学内容根植于本土文化,不仅是吸取西方文化的营养,更是包含了很多本土文化,中西合璧。北师大版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Morals and virtues”,围绕单元主题,阅读人物小传,了解林巧稚的生平事迹,理解人生道路的道德困境;阅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隐含的道德教育意义。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共同推崇的道德观念和美好品质,本单元的“Video Time:Confucius and Ren”,学习和理解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内涵,比较中西道德文化内涵及异同。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到那些富有本土特色的词汇,提高用英语表达身边事物的能力,为将来跨文化交流打下语言基础。

再如,系列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美丽中国》(Amazing China)、《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中国美食之旅》(Exploring China a culinary adven-ture)、《中国艺术》(The Art of China)、《你所不知道的中国》(I Never Know That About China Tales From Modern China)等,从西方视角解读中国文化,证明中华优良传统、悠久文化和丰富底蕴正在世界广泛传播。由原国家广电总局等合拍的100集大型文化项目《你好,中国》(Hello,China)选取了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语词汇,如孔子老子、农历、“四大发明”、京剧国画书法、竹、龙、太极拳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

9.3.4 创设交际情境,丰富跨文化交际体验

利用语境渗透,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与跨国文化个体的真实互动,参与到实际的交际活动,与外国友人、笔友、外教的交流,或者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模拟现实生活环境,扮演角色相互问候,打电话送礼物,英国人接待客人的场面,等等。创设和留学生、交换生、外教、外国友人等沟通、交流的情境,设计真实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任务。学生需要将所学内容,结合跨文化差异,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同时还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高仿真的情境和文化语境中,进行感知、分析和处理。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话题是“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阅读语篇“Communication:No prob-lem?”讲述了作者在机场迎接留学生,与6位留学生初次见面的场景,深刻感受到各国文化不同。教学时采用“Reader’s Theatre”的方式,角色扮演来表现不同文化的留学生初次问候时的差别以及带来的误解。最后学生的表演体验帮助加深对中心句:“In general,though,studying international customs can certainly help avoid difficulties in today’s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的理解。

创设真实的跨文化写作语境,比如与笔友交流旅游城市、国家风俗人情、节日活动、申请项目、邀请来访等话题,具有时代特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另外,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辩论竞赛、舞台展现、撰写学习日志、周末影院、读书分享会、英语嘉年华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既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学习本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理解,更要根植于本土文化,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