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教路上的自闭症康复训练成果及应用

特教路上的自闭症康复训练成果及应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制定了较完整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微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出基于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适合自闭症儿童学习、生活和走向社会融合的教育模式。1.开展社会融合康复训练,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一是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升。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干预了数名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问题,受到家长一致认可。

特教路上的自闭症康复训练成果及应用

通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制定了较完整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微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出基于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适合自闭症儿童学习生活和走向社会融合的教育模式。课程成果突出了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学的特色,体现了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规律,观点新颖,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开展社会融合康复训练,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

一是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升。新媒体技术能提供丰富的任务游戏、直观的微课视频或图片,给予自闭症儿童真实好玩的操作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学习兴趣,让自闭症儿童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在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近两年里,我们对比智障二、三年级四个班的自闭症学生在训练前与训练后的实践结果表明,多个自闭症个案在老师搭建的图形操作、希沃白板和App软件为媒介的课程学习环境中,经过系统教学和康复,学生在上课开小差的次数少了,参与度提高了,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长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提高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表3 2019学年三、四年级10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前后对比情况

二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沟通技能和耐挫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采用“一生一课程方案”的个别化支持方式实施课程。按照“案例评估—确定教育目标—整体设计IEP课程方案—个性化安置及个性化实施IEP课程方案—实施IEP课程评估(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来运作,在干预中,通过了解个案情况与课堂现状,设计社交微课、制造情境教学,利用视频示范、口语提示等方法,对个案进行沟通技能、语言表达和耐挫力等方面的康复干预。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干预了数名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问题,受到家长一致认可。(www.xing528.com)

2.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力明显提升。为了让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课题组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让教师学习新媒体技术理论、微课制作、视频剪辑等技能。课题组每学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制作教学资源不少于10场次,开展研究课、观摩课和公开课达10多节。在学习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锻炼了教师的课件、微课等制作能力,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力明显提升。

第二,课题组及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课题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老师积极总结课题成果参加教师业务技能比赛,成绩显著:相关课题论文、教学设计、软件、课件、微课、论文发表和个人荣誉等获得国家、省、市的一、二、三等奖达5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2项,市级25项)。具体成绩如下(见表4):

表4 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组成员中有4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荣誉称号。其中:刘太祥老师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吴慧青、梁秋红、高梦洁老师获得东莞市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