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车车身设计:车高尺寸准确测量

客车车身设计:车高尺寸准确测量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10 主断面车高尺寸链H5:空调安装高度,空调蒙皮到车顶蒙皮。车长小于9m的中型客车,为了降低车身高度,H4被压缩了,主要压缩在H6和H7两个尺寸上。H10的值对于客运车型来说,至少应在2050mm以上,GB 13094标准允许在中门或后桥以后的位置H10=1700mm。当H3、H4确定之后,H0就确定了,即车身骨架总高,这是车身的刚性尺寸。当系列化的车型需加高车身时,就是要加高H0,具体地说是加高H3,即加高行李舱的高度尺寸。

客车车身设计:车高尺寸准确测量

一款车型的高度是如何确定的呢?从各个方面考虑,我们要确定一个能满足车型使用性能的最小车高。

我们将车高定义为两个:整车车高和骨架车高。图10-10是主断面车高尺寸链简图,图中尺寸定义如下:

H:车身总高,从空调最高点到地面,即整车车高。

H0:骨架总高,从顶骨架最高点到行李舱骨架底面。

H2:裙边梁离地高,从踏步骨架到地面,与踏步高相关。

H3:行李舱内高,行李舱骨架到地板骨架。

H4:乘客区内高,地板骨架到顶骨架内侧最高点。

978-7-111-39940-7-Chapter10-19.jpg

图10-10 主断面车高尺寸链

H5:空调安装高度,空调蒙皮到车顶蒙皮。

H6:内行李架高度,内行李架最低点到顶骨架内侧最高点。

H7:座高空间,座椅垫上表面到内行李架最低点。

H8:座椅垫高度,座椅垫上表面到地板骨架的方钢表面(为了设计方便,略去地板层)。

H9:通道台阶高,通道骨架到乘客区骨架。

H10:通道内高,通道骨架到顶骨架内侧最高点。

图中H3H4之间是地板骨架的方钢高度,一般取30mm或40mm;H4H5之间是顶骨架的方钢高度,常用的规格是40mm或50mm。

H2的值同一级踏步高有关,是有标准约束的,不会差别太大。

H5的值视空调的结构而定,属外在因素,目前国内的水平是H5=250mm±20mm。

H3的值是由行李舱的容积指标计算出来的,此值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布置型式来计算求得最低值,正是H3决定了整车高度。

H4=H6+H7+H8基本上也是定值,H8比较舒适的最佳值是450mm±20mm,H7的最佳值是1100mm±20mm,H6则取决于内行李架的结构,基本上也在320~380mm。图10-11列举了四种内行李架的安装尺寸,其中两种是国外的,另两种是国内的;从实际的设计情况来看,对于车长9m及以上的客运车型,H4的值都在1900~1950mm。车长小于9m的中型客车,为了降低车身高度,H4被压缩了,主要压缩在H6H7两个尺寸上。一般认为H7这个尺寸应该以1100mm为标准值,不论车长大小,都取H7=1100mm,以达到最好的乘坐空间。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压缩H6,使内行李架设计得越薄越好,因为行李架越薄越显得车厢内部空间宽畅。(www.xing528.com)

978-7-111-39940-7-Chapter10-20.jpg

图10-11 四种内行李架的安装尺寸

H9的最佳值是150~200mm(铺了木地板之后),最小也应是120mm,最大值不能大于350mm。

H10的值对于客运车型来说,至少应在2050mm以上,GB 13094标准允许在中门或后桥以后的位置H10=1700mm。

H3H4确定之后,H0就确定了,即车身骨架总高,这是车身的刚性尺寸。如果说轿车上有硬点尺寸之说,那么H0就是客车的硬点尺寸之一。当系列化的车型需加高车身时,就是要加高H0,具体地说是加高H3,即加高行李舱的高度尺寸。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①保证客舱内部尺寸整体不变,有利于内装件的通用化、系列化。

②可保证侧窗玻璃和侧围蒙皮的尺寸不变,也有利于玻璃和辊压蒙皮的通用化。

而对于侧舱门,目前很少有采用模具来成型的,故可以牺牲其通用化、系列化。

以12m大巴为例,高一级车型(座位数53+1+1),按上述指标推算下来,其最低车高是3600mm。高三级车型(座位数47+1+1),其最低车高是3800mm。

下面确定车身高度方向上的另几个关键尺寸,如图10-12所示,各尺寸定义如下:

H12:中门净高度,按骨架到骨架来测量。GB 13094标准要求的门净高不小于1650mm,那么骨架净高就不能小于1700mm。

H13:侧窗台到地板的高度,按骨架到骨架来测量,最理想的尺寸是680~700mm,能够接受的值是650~720mm。当然这是对客运车型的中部客舱位置而言的,对于最后排和公交车而言此值没有意义。GB 13094允许的最小值是H13=500mm,再小就要加侧窗防护装置了。

978-7-111-39940-7-Chapter10-21.jpg

图10-12 高度方向上的几个关键尺寸

H14:侧窗下梁与腰梁之间的宽度,此值通常是决定了侧蒙皮的宽度,是车身骨架的刚性尺寸之一。设计中是先定位了腰梁的高度位置,然后再确定侧窗下梁的位置。侧窗下梁位置的确定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应尽可能地使中门洞口开在侧窗下梁以下。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保证了侧窗和内饰的通用,并且保证了车身的骨架强度和刚度。当基本型的设计是高车身状态时,就要考虑到变型车是低车身时开中门的高度要求。最好的布置方案是车长从12m缩至10.5m时,中门仍能开在侧窗下梁以下。

H15:侧舱门的高度,设计中用此值来定位裙边梁。

H16:腰梁到Z=0线的定位尺寸,是车身与底盘的定位基准,设计上通常将乘客区地板骨架的下表面与腰梁的下表面取在同一高度上,以方便侧围与地板骨架的焊装定位。

H17:侧围骨架总高,在此我们没有确定侧窗的高度,是因为侧窗的高度与骨架没有必然关联,它可以根据造型和外饰的结构来确定,一般来说,现在的客运车型其侧窗玻璃高度都在1000mm左右,为了追求造型效果,侧玻璃窗也不可能做得很小。而公交车型,车长从大到小,侧窗玻璃的高度都在1200mm以上。

H18:顶盖骨架的高度,现在的客车有顶盖越来越薄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