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婚礼仪:新娘新郎过礼与告祖步骤

结婚礼仪:新娘新郎过礼与告祖步骤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结婚拜堂前一天,新郎新娘除了在各自家里准备自己的事情,还有许多仪式要做,媒人也会忙得不可开交。过礼,即是将男方家准备的招待女方家客人的食物等送至女方家,这个仪式客家人称为“品红”。待过礼结束,女方邀请队伍进入堂屋内喝茶休息。过礼结束以后,女方家将鸡的头部、尾部、鸡翅膀及鸡脚割下来,让过礼的人带回男方家,以示有头有尾。晚饭结束后,新娘要在自己的房间和堂屋里进行“告祖”仪式。

结婚礼仪:新娘新郎过礼与告祖步骤

在结婚拜堂前一天,新郎新娘除了在各自家里准备自己的事情,还有许多仪式要做,媒人也会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他必须要在婚礼前一天,代表男方去女方家过礼。过礼,即是将男方家准备的招待女方家客人的食物等送至女方家,这个仪式客家人称为“品红”。“品红”里包含有红鸡蛋、红花生、喜糖、猪肉挂面等。每个种类,都以“九”为基数,根据女方家客人的多少确定数量和单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谐音为酒,也寓意着长长久久之意。一般从“一九到九九”不等,比如九个鸡蛋,九斤花生,九斤酒,九斤猪肉等。如果女方家客人较多,男方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在“品红”的基数上调整单位,增加基数的倍数,直到女方家够用;如果“品红”不够女方家使用,女方也会提前准备一些备用,男女双方开开心心、互相体谅、相互尊重。

送“品红”当天,男方会将所有物品分别用箩筐装好,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会用专门的盒子将物品装好,安排体力较好的人挑抬,送至女方家。在这个环节中,媒人必须亲自到场,并负责整个送礼的过程。

媒人带着送“品红”的队伍从男方家出发,一路走去,风风火火,快要到女方家时,就命大家停下来稍事休息,将队伍整理一番,媒人走在最前面引路,装有新郎庚帖和祖先牌位的箩筐紧跟其后,再后面的才是酒、肉、花生等食用的东西。

男女双方都会提前约定好送“品红”的时间,在约定的时间内,女方会提前派人到山垭口或者村前打望,远远见送“品红”的队伍来时,就赶紧回去告诉女方家人,并准备好鞭炮,迎接他们的到来。

放过鞭炮,女方家会派遣一位仪表大方的男子将过礼队伍邀请进院内开始过礼。过礼后,媒人也会派遣男方的代表给新娘、新娘的父母、阿公阿婆等至亲发送红包,前来帮忙的厨子们也都有份。待过礼结束,女方邀请队伍进入堂屋内喝茶休息。

在过礼时,男方家要单独做一只扁尖鸡一并送至女方家。过礼结束以后,女方家将鸡的头部、尾部、鸡翅膀及鸡脚割下来,让过礼的人带回男方家,以示有头有尾。

休息的时间内,女方会将男方送来的庚帖和临时用纸做成的祖先牌位放置堂屋内,点上香火用以供奉。此时,女方家开始收拾和清点新娘的嫁妆,如铺笼罩被、水壶、杯子等,待这些东西准备结束,送礼的人也差不多休息好了,然后又跟着起程,将新娘的嫁妆带回男方家里。这支队伍这天极为辛苦,抬着东西在路上来回奔波,对于这样的喜事,他们总是乐此不疲。

▲哭嫁 余茂智摄

当所有嫁妆都送出门后,新娘就要开始“哭嫁”了。旧时,嫁人既是一场令人兴奋的事,也是一场让新娘伤心的事。面对即将出嫁的现实,一些新娘会怪狠心的父母将自己嫁给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不知道嫁过去后自己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同时也会舍不得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一些新娘越哭越伤心,似乎要将所有的委屈与忐忑都一一道来,差不多会哭一个小时,长辈们也很难劝说;但也有一些新娘比较宽心,“哭嫁”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在长辈们劝说以后就慢慢结束了。客家人的哭嫁歌中,不仅有心中的不舍和忐忑,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封建社会没有被裹过小脚的她们,大多是勤劳、大方、能干、持家的,对于大多数男子来说,能够娶到客家姑娘,自添几分福气。

在传统的客家婚礼里,女方家的客人一般是在新娘拜堂成亲的前一天前来祝贺,许多客人会赶在过礼队伍到来前就到达女方家,都想来凑凑热闹,看看送礼的队伍。傍晚时留在女方家吃晚饭,第二天一早又来吃早饭送亲。所有客人送的礼,均由专人用红纸写下来,然后贴于女方家墙上进行告知,女方会根据这些送礼的清单进行回礼,待以后别人家有事需要赶礼时,也一一送礼,重视礼尚往来。

晚饭结束后,新娘要在自己的房间和堂屋里进行“告祖”仪式。堂屋内,新娘的长辈将男方祖先的临时牌位摆在神龛上,点好香火。新娘的阿公或者父亲用特定的语言将男女双方的祖先都“请”到这里,并告知女方的祖先,自家的姑娘要嫁至谁家,将对方的姓氏、家境、家庭人员情况等一一告知,让祖先知晓。“告祖”仪式结束后,新娘还要接受长辈们的“训示”,她的阿公阿婆、父亲母亲、姑父姑母、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等,分别告诫她嫁出去后,要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待所有人“训示”完毕,出嫁前一天的仪式也就全部结束了。

这天男方的家里,也要举行各种仪式。在客家人的婚礼中,有赠送对联的习俗,在给新郎“上红”以前,主人家会将所有亲朋好友赠送的吉祥对联按照辈分排列顺序,逐一挂在堂屋内,且辈分顺序不能出任何差错,不然会被别人耻笑和指责不懂规矩。晚饭过后,这些对联已经基本挂好,接着开始“上红”。

首先进行“告祖”仪式,新郎的阿公或者父亲在家里点上香火,告诉祖先家里的某位后人即将娶某家的姑娘为妻,愿祖先保佑两人永结同心,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光宗耀祖。“告祖”结束以后,人们在神龛前铺一张新的凉席,新郎穿着新服、新鞋,戴着新帽站上席子祖宗作揖。行礼以后开始“上红”仪式,证婚人拿着两朵金花,分别插在新郎帽子两边,一边插着一遍唱念道:

一朵金花,角角叉叉,生子又生丫;两朵金花,角角叉叉,新郎新娘婚后,多子多孙一把拉。[1]

唱念结束,证婚人将两条红色的带子斜挎交叉捆在新郎的肩膀上,继续唱念道:

一条红带红又红,新郎新娘披彩虹,子子孙孙多又多,家庭兴隆幸福多。[2]

“上红”仪式结束后,新郎跪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聆听教诲,父母教育儿子与新娘要相亲相爱,努力奋进,多生子女,光耀家族等。亲朋好友也都围过来看热闹,见证这场仪式。待所有仪式结束,大家就在欢庆的夜晚中兴奋地等待第二天的迎亲

第二天一早,男方家便委托媒人抬着花轿以及送亲的轿子、滑竿前去女方家迎亲。客家人的花轿为木制的,雕工精湛,美轮美奂。上面不仅雕刻有人物花鸟,还涂有精美的色彩,婚礼花轿的雕刻以人物为主,客家人说这样寓意着新娘以后会生许多的小孩。

到了女方家后,迎亲队伍中的一人举着油布伞“浪伞”开道,乐队吹吹打打,激情飞扬,十分热闹。抬轿子的匠人们高声说唱道:

送亲轿,两人抬,你家主人请出来!哪个舅子当客郎,递上封封我们抬。

此时,新娘家被安排送亲的男子赶紧将红包递上。匠人们继续唱道:

花花轿,四人抬,今日新娘快出来。哪个女子当新娘,送上封封我们抬。送亲轿子走忙忙,眼看走拢要拜堂。送亲酒罢哥嫂回,妹儿就要入洞房

新娘或新娘的代表人也赶紧将红包递上。

吉时一到,新娘穿着大红色旗袍和绣花鞋,头顶着红盖头哭泣着坐上花轿。花轿里面,给新娘准备了一个新的烘笼(客家人冬天用来烤火的竹篾器皿,内有土陶罐用以装火炭)。哥哥嫂嫂或者其他至亲一男一女前去送亲,女人坐后轿,男人则坐滑竿。

一路之上,唢呐花鼓等吹吹打打,十分热闹,经过村庄时,大人小孩都围到路边来看热闹。前面的轿夫子不断报路,后面的轿夫子则跟着回答,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

天上明晃晃,地下水凼凼;人走桥上过,水往东海流。大路一根线,跑马又射箭;斜路一片坡,踩稳才不梭。平躺大路,甩开大步。稀泥巴,看到踩;两边空,走当中;万丈深,慢慢跟;水花路,踩干路;有门槛,莫要管……(www.xing528.com)

眼见迎亲队伍归来,男方家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点燃,轿夫子们抬着花轿不放新娘下来,乐手们使劲奏乐,领队人前去向主人家道喜:

花花轿子四人抬,抬个新人主家来。新娘本是一朵花,年龄只有十七八。一双眼睛圆又大,披披毛儿额头搭。两个酒窝脸蛋挂,配个樱桃小嘴巴。一进门来二进厅,看到主家财门新。

领队人的诙谐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越是活跃,主人也就越是乐呵得合不拢嘴,一边乐着,一边给迎亲队伍递送红包。为了让气氛持续得久一点,迎亲队伍总找各种理由让主人家继续给红包,持续好几次才肯罢休。大家尽兴后,轿夫子们才将花轿放下来。

▲客家新娘的花轿 余茂智摄

▲客家婚礼中的迎亲队 余茂智摄

此时,一位多子女的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揭开花轿的帘子,新娘递给小男孩一个红包;另一位多子女的女人前去挽着新娘下轿,跨过装有铜镜草木灰、柏树枝等辟邪的筛子。司仪提着嗓子唱道:

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同相会,迎接新人下轿来。

待他唱完,新娘继续被妇女牵着缓缓走进堂屋内。

▲客家婚俗——新娘子进门前的掩煞气仪式 朱玉霞摄

此时的堂屋早已经布置完毕,神龛上烛火辉煌,地面上早已铺好新席,只待两位新人的到来。拜堂仪式即将开始,整个堂屋里面围满了人,司仪一边进屋一边喊话:

日吉时良,某家举行接亲拜堂典礼,有事者快快去忙,无事者请站两旁。

众人赶紧把堂屋中间的路给让了出来。新娘进屋以后,站在神桌下的席子左边。这日新郎的穿着与“上红”后的装扮一模一样,头戴官帽、插两朵金花,披红在肩膀上斜挎着,十分耀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在众人的观礼中,手拿折扇,轻轻敲打三下新娘的红罗帕,然后用扇子将其挑开,并将红罗帕藏于袖中或者怀里。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后,二人紧跟着拜堂:

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夫妻对拜。

拜堂结束后,新娘新郎在众人的拥簇之下,被送入洞房,司仪也跟着进去,仪式继续进行:

新郎新娘,同入洞房,红光满房,喜气洋洋,鸳鸯成对,鸾凤成双,并蒂连理,子多花香。

随后,整个仪式圆满结束。在整个仪式期间,女方家的送亲人是一直没有下轿的,此时,男方家会安排一位已婚的妇女拿着一个“红照”(红纸封)走到送亲来的轿子旁边,掀开轿帘子,在送亲人的眼前一照,将送亲的女人迎下轿子来,并请到婚房陪着新娘。同时,一位已婚的男人也拿着一个“红照”,往滑竿上的男子面前一照,请他一同前去堂屋就座喝茶。

酒足饭饱,女方家的送亲人就要准备起程回去了,坐轿子和滑竿来的,也坐轿子和滑竿回。临走时,主人家会赠给每人一只碗。

午饭过后,男方家安顿好来的客人,就要开始准备新郎新娘的“拜枕”仪式。新娘从婚房里移步到堂屋中,男方家再次将香烛点燃,铺上新席。新郎新娘跪于席上,请阿公阿婆、家公家婆、父亲母亲、叔公叔婆等教导,然后再请舅父舅母、伯父伯母、姨父姨母等教导。这些人会分别对新郎新娘进行教导,叮嘱他们要夫妻和谐、相互包容等,每一位长辈教导结束,新娘就赠送给他们一对刺绣枕头,有多少人,就要提前准备多少对。每位长辈也会回赠一个红包。新娘还要单独准备一床新的被套和枕头,给男方的父母使用。绣花枕头绣制考的是姑娘的手艺。

在客家人的传统婚礼里,除了拜堂成亲,要属闹洞房最为热闹。他们的习俗里,闹洞房就是一种“拼床”的仪式。以前的床都是木制的,木匠提前将床的构件准备好,然后在婚礼的当天晚上进行拼接。木匠每敲一个钉子,就要说一句吉利的话语,直到床拼接好为止。紧随其后的是铺谷草、棉絮、整理铺盖套子、放枕头、挂蚊帐等,都会有专人男女相互搭配着说唱出幽默诙谐的吉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床席子宽又宽,恭喜新娘生儿当大官。一张床来红彤彤,新娘嫁个好老公。夏天给你扇扇子,冬天给你提烘笼!

新郎新娘在这夜,是必定要被大伙儿哄闹取笑的,新郎的父母亲也逃不过大家的捉弄,人们会趁他们不注意时,将锅烟灰、清油、墨水等涂抹到他们脸上。为了躲避众人的捉弄,新郎父母会不停地闪躲,和大家一起疯狂地斗智斗勇。在大家看来,不管客人们这夜如何相互捉弄,只要不是过于出格,都不会生气的。折腾到深夜,新郎新娘待到客人都离去,才能安心地睡上一觉。第二天一早,新娘便要露厨艺。

新婚后的第一天早晨,新娘会很早起来挑水煮饭给家人和客人吃。为了难为新娘,大家会提前进入厨房,给新娘出一些难题,如将厨具藏起来、将火夹藏起来等,让新娘独自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新娘厨艺的好坏,从这顿早饭中可以见分晓。如果早饭做得好吃,众人会赞不绝口;若早饭味道不好,则会被人们象征性地“教导”或者说闲话,但都是一些鼓励的话语,希望她以后再接再厉。

新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娘家的母亲或者父亲,会带着一位多子多女的妇人和小孩前来“拉三朝”,客家人也称之为“扛露水”。同时还会带上甘蔗韭菜包子等:甘蔗象征甜蜜、韭菜和包子则象征发财,都具有美好的寓意。但这些东西送来时,大家都不会说穿,就像一个歇后语。一些客家人也会在这天午后,将新娘带回娘家,叫作“回门”,吃完晚饭后再回到男方家中。

以前,新娘回娘家都是有规矩的,她会在新婚满月之后的第一天带着丈夫回娘家;新婚后的第二个月或者第六个月,也需要回去,因为按照日子来算,这时的新娘差不多已经有了身孕,新娘的母亲会为她准备一些小孩子穿的衣服、用的被子等一同带回。在小孩出生以后,娘家还会再送鸡蛋、鸡肉等温补食品过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客家女人在结婚后就跟随夫君同姓,将自己的姓氏放在夫君姓氏的后面,如“张李氏”,作为对外的称呼。而她们真实的名字便逐渐被人们遗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