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山寺石雕栏杆装饰的形式美:五台山南山寺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南山寺石雕栏杆装饰的形式美:五台山南山寺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山寺为了使栏杆的造型具有变化性,着重栏杆中的柱头、栏板外形以及栏板装饰构图与内容的变化。“工”字形平台的垂带栏杆和平台四周的栏杆的望柱头位置对称,装饰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同一装饰内容的位置呈现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形式。这种由多种纹饰、线条与单一色彩构成的整体韵律之美,是南山寺石雕建筑装饰中的特色之一。南山寺栏板外轮廓线体现出流动和连续的节奏特征。栏杆设计要有新意,不雷同,使其具有有益的形式美。

南山寺石雕栏杆装饰的形式美:五台山南山寺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栏杆的功能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实用性,第二是装饰性。实用性从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装饰性体现出和谐美观的追求。栏杆设计时主要是针对栏杆与望柱的造型、整体布局、连接配合、比例尺度以及栏杆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等,是集功能、经济、美观为一体的综合构思。具有形式美的栏杆,可以称之为引人入胜的艺术品。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人们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石雕艺术的设计者与雕刻者运用自身的实践和知觉,按照美的规律结合美的因素,创造出符合民间百姓所能欣赏的形式感。建筑艺术的要素是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感为统一体,同时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如平衡对称、调和对比以及统一多样性等,因而创造出极具民族感和地域性的形式感的建筑作品。南山寺为了使栏杆的造型具有变化性,着重栏杆中的柱头、栏板外形以及栏板装饰构图与内容的变化。其栏杆形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寻杖栏杆,另外一种是栏板式栏杆。两种栏杆是由寻杖、地袱、栏板和望柱组成。“工”字形平台两侧的寻杖栏杆其寻杖、栏板等横向构件均与地面斜下、平行,最下端设置抱鼓石。两种栏杆的望柱本身都由柱头和截面为四面的柱身组成。石作栏杆望柱头以圆雕为主,形式种类较多。根据柱头装饰花纹的做法,分为官式做法和地方风格的柱头。“工”字形平台的垂带栏杆和平台四周的栏杆的望柱头位置对称,装饰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同一装饰内容的位置呈现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形式。佑国寺一进院望峰台栏杆垂带两侧的望柱头为火焰头单一重复,反复运用;而在平台四周的望柱柱头则遵循建筑空间的左右对称的形式,即以望峰台中心栏板及左右两侧望柱为中心,依次布置对称的柱头内容。栏杆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栏板,栏板头吸收如意头的造型,改变直线形的造型,使栏板外形具有曲线美。除此之外,栏板外形还有方形、“亞”字形。栏板的装饰内容丰富,形象刻画多用曲线、短线;装饰图案构图有整形的海棠池子、方形,也有异形上构图分割与组合的形式。相对复杂的构图、纹样内容与简约的栏板、望柱的外形形成繁简对比。栏杆采用青石汉白玉,色彩比较柔和。因此,南山寺体现出色彩丰富、相得益彰以及心情愉悦的美的感受。

(一)和谐感

和谐是中国儒家美学中的最高要求,栏杆所处的空间环境以及与建筑物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构建舒适、宁静的精神空间。栏杆中栏板与望柱造型统一中有变化,避免千篇一律。台阶两侧的栏杆轻快平稳。“工”字平台上的栏板造型适当变化,与栏杆整体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栏杆装饰中使用纹样与栏杆造型形态紧密结合,考虑栏杆的整体装饰效果。在结构和功能上较合理,形象刻画细腻,重点突出。栏板式纹饰的装饰线条的曲直、对称、动静、盘旋等运动感,与栏杆整体的向上延伸之势相吻合。在唤起观赏者心理情感起伏的同时,也感受到纹饰圆满的均衡之感。栏杆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形成和谐的统一性,使寺庙增加庄重稳健感。这种由多种纹饰、线条与单一色彩构成的整体韵律之美,是南山寺石雕建筑装饰中的特色之一。英国当代形式论美学家罗杰·弗莱认为,中国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其线的节奏韵律感上。南山寺栏板外轮廓线体现出流动和连续的节奏特征。栏板中出现的形象总是以一种有节奏的姿态表现。如狮子滚绣球、芝云翔凤、一路连科等装饰纹样,让参观者对纹样中的线条流畅而赞叹。线条的自由、顺畅,体现出一种飘逸、飞舞的律动美地追求。造型中大量出现的弧线、曲线、波浪线为主的纹饰能使人感受到飘逸自由的灵动感,视觉观感舒适、畅意。“这种立足于现实,从万相中采撷、提炼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手段,具有丰富内涵和相对独立的审美意味,其寄寓的时空意味和生命情怀在形象传达过程中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识。”[3]建筑装饰中用最少的装饰图形实现最优的装饰效果,暗含宇宙万物的无限生命力,是“天人合一”逻辑的延伸。

(www.xing528.com)

图6-6 望峰台平台望柱柱头(方框部分)分布

(二)因地制宜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此身,此时,此地。”栏杆内容与形象的布置,考虑使用环境、面向人群等。栏杆设计要有新意,不雷同,使其具有有益的形式美。栏杆的装饰艺术语言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纹样形态中茎叶、花朵、花瓶、山石和鸟类是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这些元素在组织形式上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梅花与瓶、竹与石、鸟与菊花等形象的组合,在形式上遵循均衡法则,纹样组织错落有致,呈现秩序性特征,适应特定宗教建筑空间装饰要求。多种装饰形象的组合,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生动而丰富的装饰效果,增加建筑和环境的美感,满足了民众审美心理的需求。在明代以前不是任何民俗符号都可以进入佛教寺院装饰艺术中。到明代,更多的花鸟植物、几何纹样的变形被纳入寺庙建筑装饰中。这些本土化的佛教建筑装饰纹样逐渐淡化了敬神的思想,更多体现世俗化的祈福思想,纹样中蕴含了百姓所喜爱的美好寓意,如“喜上眉梢”“富贵竹”。装饰艺术中的世俗性契合了中华民族对吉祥文化的心理需求,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可以唤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栏杆结构连续流畅,整体栏杆造型随山就势,积极利用山势,台阶斜度或缓或急,尽量把自然景观要素引入封闭的寺庙小环境中,形成人、寺庙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在规划与建筑手法上,积极利用台阶将寺庙各个院落进行连接,手法灵活多变。建筑材料平和素雅,用料精紧,雕工紧致,但装饰并不事铺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