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研究成果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笔者考察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的艺术情况,将雕刻题材分类如表3-1所示。表3-1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题材的视觉形象分类续表雕饰图案与构图是石作文化与技艺的核心内容。如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吹箫引凤”“松鼠葡萄”“葡萄纹”“石榴纹”等图案并未因意涵而受到限制。建筑装饰石雕整个分类中并未见到明显“宗教宣传”类型,对于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的题材选择的个性耐人寻味,值得认真思考。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研究成果

南山寺建筑石雕的构思者,结合南山寺敕建目的,依据南山寺佛教文化特色,同时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使石雕形象展现出“树具其形,花展其容,鸟得其姿,兽演其态,人表其情”的特征。根据笔者考察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的艺术情况,将雕刻题材分类如表3-1所示。

表3-1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题材的视觉形象分类

续表

雕饰图案与构图是石作文化与技艺的核心内容。从表3-1中可以看到,南山寺石作雕饰图案题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和器物,图案内容多为传统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儒家文化文学故事,世俗化倾向明显。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具有象征化和寓意化的特点。“所谓象征化,是指的尽量使形象成为某种理想的标志。所谓寓意化,是指尽量使形象包含各种人们所希望的某种含义。”[1]这些雕饰图案成为承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祝祷的视觉符号。

南山寺石雕题材以视觉形象作为分类的依据,是对石雕装饰题材的显性形式,即图像的“表层属性”的认知。然而装饰题材并不能单纯依靠“表层属性”存在,而往往采用谐音、象征、变形等构成方式,或单独或组合成为“有意味”的装饰性图像。因此,在对题材进行分类时,还要对题材隐性形式——注重题材的文化意涵分类。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题材的文化意涵分类如表3-2所示。

表3-2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题材的文化意涵分类(www.xing528.com)

续表

从上述题材分类可以看出,南山寺石雕在题材的运用上表现出显著的趋同性,这种趋同具体地表现为民间吉祥图案的反复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南山寺石雕图案中包含了宝相花、万字纹等具有宗教意味的图形符号,但这类佛教的象征性名物和图案有的与中国人所熟知的象征图形互融为一体。

南山寺内石雕图案中并没有集中体现出某种宗教内容或宗旨,从其装饰视觉形象来看,看到设计者对佛教中花、果与水的理解比较深刻。在佛教教义中有四供养,随后不断增加,在《法华经》中佛教供养有十种(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幢幡、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此外,六供具中记录一花、二涂香、三水、四烧香、五饭食、六灯明。在《法华经》和六供具中供花是第一位。佛教供花的形式共三种,从佛经上“华筥”(筥,音jǔ,竹、篾编织的圆形筐)与“华皿”两种装花的器具衍变而来:一为“散花”,二为“皿花”,第三则是“瓶供”。《无量寿经》卷下云:“悬绘、燃灯、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散花成为佛教供养之一。皿花是以“华皿”盛置鲜花或花瓣供之佛前的方法,称之为堆花。“萌芽于东汉的‘皿花’图像,历经两晋、南北朝之后,从最初原始的盆栽艺术形象,逐渐被赋予了崇佛礼佛和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2]插花古称“瓶供”“瓶花”“瓶玩”。“‘瓶供’在中国载之于史籍的应自公元五世纪的南齐开始。”[3]只是最初的瓶供只能说是将花插在或放在花器中略加整理而已,尚不能到达“插”的艺术性。南山寺的石栏杆的望柱上大量出现“瓶供”,花器与花材多种多样。虽为雕饰花,但采用隐喻的手法告诉人们:花盛开时无偿奉献芬芳,与佛教的布施相吻合;花的凋谢,再次回归大地,告知观者福德轮回、因果循环、生生不息的作用。此外,它也具有庄严佛堂的功能。在清代,种花、赏花成为一种时尚,南山寺建筑装饰中大量应用“瓶供”无形中拉近与信众的心理距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即最高程度的善,如水一样,以柔克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灵活柔软与包容性教导人们以水样的性格去行事做人。水在佛教中代表布施,水有养育滋润之德、清洁之德、流通之德,寓意内心的清净。在南山寺装饰纹样中,水波纹以一组半弧形为单元形进行重复,其上添加浪花,或与莲花等植物相组合,纹样整洁有序。

南山寺石雕装饰形象中大量使用果实纹样进行装饰,表现较多的形象有葡萄石榴。葡萄晶莹剔透、硕果累累、圆润丰满,象征大智、大悲、大能的美感以及崇拜佛、信仰佛、追随佛、修行佛的功德。石榴在佛教中被神化的形象,常与棕榈、莲花枝叶相组合。雕饰于南山寺建筑上的葡萄纹、石榴纹形象枝叶繁茂,果实饱满,果叶枝蔓缠绕,构图丰满,形象较写实。

此外,在题材中大量出现的民间吉祥、祈福图像也表明了此种创作没有与宗教仪式产生明显客观联系,更不属于宗教行为,因而在对其隐性形式的判断上本研究倾向于将其视作民间吉祥图案。如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吹箫引凤”“松鼠葡萄”“葡萄纹”“石榴纹”等图案并未因意涵而受到限制。通过笔者对与南山寺同一时期的寺院石雕题材的观察,形成了两条基本认识:一是寺院在石雕塑造中尽管大量运用民间吉祥图案,但对于触及佛教戒律的吉祥图案(如“情恋”意涵)还是有所规避的;二是石雕艺术对寺院而言除了装饰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宣传功能。如“苏武牧羊”“孟母择邻”等内容。建筑装饰石雕整个分类中并未见到明显“宗教宣传”类型,对于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的题材选择的个性耐人寻味,值得认真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