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服务

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服务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积极而合理地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之一。高等学校在培养研究生上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对研究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调整、修订专业目录的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正在进行,正式颁布后,高等学校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本校研究生专业通盘规划,统一安排,逐个检查,充分论证,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把研究生专业调整好。

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服务

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所肩负的任务是为我国造就一大批人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的跨世纪的骨干。能否按照我国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这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志。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紧密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要求“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并且指出高等学校“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面向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这是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的。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积极而合理地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之一。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在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研究生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效果。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过去在招收研究生时,一般是按照各校的师资力量安排的,招什么专业、人数多少,其决定因素多在于学校的能力即指导教师力量,对社会需要考虑不够。也就是大多按能力招生,而考虑按需招生不够。第二,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较少,比较封闭,对于社会的需要了解不多,研究不够,因而在专业结构、专业服务方向、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不能急社会需要之急,或者与社会需要不相吻合甚至距离殊远,或者是长期“一贯制”,不能视社会需要做主动的适当的调整。第三,就整个社会而言,有的基础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如学科比例及其分布的宏观规划与合理调整,人才需要的科学预测、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配套措施,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联系制度、渠道等。在这些原因中,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内部适应社会需要的主动性不够、能力不强,是主要的原因,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日益明显而且愈来愈突出。

高等学校在培养研究生上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对研究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研究生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业务素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研究生毕业分配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中,反映出不少研究生专业知识面偏窄、应用能力较弱和缺乏基层工作的适应性,这些都表明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包括专业设置、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生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提高研究生的业务培养质量”,“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适当拓宽研究生专业范围,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重视新兴学科和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这是切中时弊的。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修订专业目录和调整研究方向是必不可少的。调整、修订专业目录的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正在进行,正式颁布后,高等学校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本校研究生专业通盘规划,统一安排,逐个检查,充分论证,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把研究生专业调整好。

由于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多,基础学科、传统学科较多,偏重基础研究,并且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教学体制等,因而调整研究生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对综合性大学来讲更为迫切,难度也更大些。我们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调整研究生专业应该全面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既重视自然科学,也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第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这两类学科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要着重发展应用学科,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基础学科,包括加强有应用前景的基础学科。第三,传统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的关系。积极发展新兴学科专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学科专业也要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认真地评估其作用,给予适当的地位。第四,单一学科专业与跨学科专业的关系。跨学科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或融合的优势,需要提倡和发展,但不能因此而削弱与其相关的单一学科专业,不然跨学科专业的发展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第五,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关系。短线专业的发展应该快些、规模大些,长线专业应该适当控制和调整,但只要是社会需要,长线专业是不能断线的。而且,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是相对稳定的,有的专业还要随国家建设任务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有科学预测,及时调整,以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第六,研究生新兴专业的建立、发展与学位授予权的关系。一般来说,新兴专业在其初建时,都没有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而有无学位授予权对研究生教育至为重要。如果实行没有硕士授予权的专业不能招收研究生的办法,研究生新兴专业就难于建立和发展,因而需要采取特殊政策。第七,社会需要与本校条件的关系。学校要十分重视发展社会需要的新兴专业、应用学科专业、跨学科专业,而且为之努力提供条件。但是不能脱离本校的实际,或者一哄而起,或者搞“无米之炊”,而要根据学校的可能与条件,充分发挥本校的学术优势和特色。(www.xing528.com)

高等学校调整、修订研究生专业,要服从国家颁行的专业目录。随着社会需要形势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研究生某些专业有可能超出国家颁行的专业目录范围,而这时国家还未再次修订专业目录。我们认为,只要这些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就可以试办,并允其招收研究生。然后,由国家组织力量,评估验收,符合要求者纳入统一专业目录。

高等学校“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对研究生教育而言,即有权调整专业的研究方向。在国家颁行的研究生专业目录范围内,高等学校要积极而合理地调整研究方向,这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高等学校有许多工作可以做。近些年来,我校有的研究生专业先后调整了一些研究方向,今年又在招收硕士生时,较为集中地调整了部分研究方向。在这一工作的实践中,丰富和加深了我们的认识。

调整研究生专业的研究方向,关系到一个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关系到如何保持和发展这个专业的总体优势和学术特色,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全校的学科建设,必须反复论证,特别审慎,也要积极推动,知难而进。否则,或者是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或者是淹没、削弱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因此,学校明确指出:“调整研究方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适应社会需要,这是调整是否恰当的主要标志。在调整时,既要考虑到基础,也要考虑到应用,既要考虑到社会需要,也要考虑到自身办学条件的可能,既要考虑到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也要考虑到发挥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和优势。”并要求各有关系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招收硕士生专业的各研究方向,进行逐个分析和科学论证,并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研究生包括已毕业研究生的意见,然后提出是否调整、如何调整的意见”。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校对招收硕士生的专业研究方向,作了一次较为集中的调整,被调整的专业大致有以下几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