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忆在思维中的关键作用

记忆在思维中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思维来说,记忆包含着合理接受与有效利用的双重作用。所以显现出这样一个规律:人的记忆能力与人的思维运行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人在一生中所记忆下的所有信息,仅占大脑记忆容量的5%左右。记忆与思维是因果互动的关系,良好的思维从良好的记忆开始,同时良好的记忆又需要良好的思维进行调节。我们要打破对记忆问题认识上的思维定式,确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记忆观念。

记忆在思维中的关键作用

1.记忆的概念

按照心理学界通常的说法,记忆是指能记住经历过的事物,并在一定条件下重现,或在这事物重新呈现时确认曾感知过它。从人的本质属性和思维发展的深层次领域看,记忆的科学含义应该是大脑对信息的合理储存和有效运用。对于思维来说,记忆包含着合理接受与有效利用的双重作用。如果从记忆的整个动态过程上全面分析,就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记忆所包含的内涵和实质所在。

2.记忆的内涵和实质

(1)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的积极接收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大脑对于所感知到的信息,并不是千篇一律地照章全收,而是具有选择性地部分接收。比如,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每天都要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一生中所要见到的人物形象成千上万,可是真正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人物面孔却极为有限。有些人也许在我们不经意的目光中照面过成百上千次,可是我们却毫无印象。但是,有时我们只要留意,就会让某人的形象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留意与不留意就成为了我们对各种各样人物有无印象的关键所在。这表明,人的大脑通过对感官的有效控制,使大脑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是处于积极的主动性状态的。因此,要使事物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大脑就必须对事物的信息进行积极接收。

(2)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的综合整理和有序储存

大脑对所接收到的能够反映事物属性的各种信息,如果不经过科学地整理和有序地存放,那么大脑不仅无法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记忆,而且还会随着各种各样事物信息的大量堆积而干扰大脑的思维运行。例如,我们要记住一个人物,如果不按照男或女、老或少和他的形象特征、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情况将各种信息有条有理地储存在大脑里,那么时间长了,当我们需要对这个人物进行回忆时,就根本无法想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就表明,未经过大脑有效加工整理和有序储存的信息,就不能在人的思维运行过程中产生有实际意义的作用,因而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忆。许多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记忆的这种真正含义,总认为记忆就是大脑对信息的简单接收,因而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记忆的良好方法。

(3)记忆使大脑能对储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再现

这就是说,当大脑的思维活动需要运用到所储存的相关信息时,相关信息能够一一展现出来,如果相关的信息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再现出来,那么记忆最终变成了无果而终的徒劳之举。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有的人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对涉及的内容都似乎已经记得很牢固了,可是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结果考砸了;另外还有的人被别人借了钱物,日久之后居然想不起来到底是借给了谁。如此等等,表明了大脑在记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储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再现,那么还不能算作真正的记忆。

记忆,其实是一个伴随着思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同认识的关系密切相关。当人感知到某一事物时,事物的外部信息在被大脑接受的时候,大脑即对整体事物有了基本的印象,这种印象,既是大脑对反映事物情况信息的初步记忆,也是大脑对事物的初步认识(感性认识),而大脑就正是以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为载体来保持对事物的信息储存的。随着人所感知的事物不断增多,大脑在不断接收各种各样新信息的同时,不仅对新的事物产生了认识,而且又对曾经认识过的事物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对认识过的事物产生进一步认识的过程,也是对曾经认识过的事物进行信息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使记忆得到更好的保持,而且能使记忆更加清晰。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触景生情、记忆犹新等。

(4)人的记忆力是与人的思维力同步发展的

从人的总体思维能力来看,人的思维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25岁至45岁的中青年阶段,因而人的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在中青年阶段。与此同时,人在哪方面的思维力越发达,他在哪方面的记忆力也就越强。比如,如果让一个理论专家在较短的时间里看几篇较长的理论文章,他会很快地记住这几篇文章各自的主题思想、文笔风格和优势与缺陷;而要是让一个没有一定理论知识积累的人看同样的文章,他即便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也远不如理论专家能记住内容。但是,如果说让理论专家去背记数学公式、物理定律或者化学元素,恐怕他也会十分头痛的。只有对汽车感兴趣的人,才能对与汽车相关的信息有记忆影响。由此还可以看出,知识的积累与记忆力的发展是成正比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成反比,所以知识越丰富的人越具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效率还与记忆兴趣、记忆习惯、记忆技巧等几方面的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显现出这样一个规律:人的记忆能力与人的思维运行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要增强记忆力,必须从思维方式上找窍门。

3.记忆的作用

(1)合理接受

大脑对信息的接受,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具有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消极的、机械的、原原本本的储存。所谓“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并不是外界信息没有传递给大脑,而是大脑将信息拒之门外,不愿意接纳。有研究表明,人在一生中所记忆下的所有信息,仅占大脑记忆容量的5%左右。这说明人的大脑还有非常大的记忆空间。这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至少还有20倍的记忆潜力没有得到利用,我们通过挖掘人的记忆潜力来成倍增加知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如果人的大脑不是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那么,即使它再扩大几十倍的空间,也远远装不下人在一生中所感知到的所有信息。

(2)有效利用

大脑对所接受的信息要经过综合整理和合理排序,为思维对信息的运用提供依据。人脑的记忆过程,不仅是对所感知到的信息主动而有选择地接受的过程,而且是对信息进行科学排列组合的综合处理过程。人脑在记忆过程中要是不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合理排序,大脑就会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

记忆与思维是因果互动的关系,良好的思维从良好的记忆开始,同时良好的记忆又需要良好的思维进行调节。(www.xing528.com)

(3)学习和积累知识

在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巩固学习效果。

我们要打破对记忆问题认识上的思维定式,确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记忆观念。确实,人们在学习中最不情愿而又必须全盘接受的事情就是记忆问题。有许多成年人都埋怨自己上了年纪,记忆力减退,记东西不如从前了。这实际上完全是一种误解。其实人的记忆力并没有因年龄增长而减退,只是由于人的年龄越大,大脑里储存的信息就越多,如果未能合理排序,大脑就会出现要记的东西记不进去,要忆的东西难回忆出来的记忆堵塞现象。比如,对于至关紧要的复杂事情,成年人只要听一遍就很快记住了,而青少年却远不及成年人。人的记忆力与人的总体思维能力是同步发展的,因此,人的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并不是青少年阶段,而是在25岁至45岁的中青年阶段。

所以对于儿童来说,记忆简单信息倒不会比成人差,但记忆复杂信息就远不及成人。比如,一辆汽车从面前迅速驶过,儿童所记忆到的可能只是汽车的大小和颜色,而成人所记忆到的可能还会有车的种类、型号、新旧以及车内所坐的男女几人等。

4.记忆的基本要领

要提高记忆力,就必须熟悉和把握记忆的基本要领。我们可以将记忆的基本过程分为3个基本环节,并对其进行一环紧扣一环的认识和把握。在记忆的这3个基本环节中,识记是前提,保持是关键,重现是根本。3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也只有完成了这3个阶段,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记忆。

(1)识记

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信息有效地储存在大脑中。识记识记,只有先有识别,才能有所记。例如,A和B两人会经常在人群中碰见对方,或许A因为注意观察了B而认识并记住了B;但B在人群中却根本没有注意A的存在,所以就不会认识A,更不会记住A。在识记这一环节中,重点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辨得准的问题,一个是输得进的问题。

1)辨得准,就是感觉器官对信息要有一个准确的识别和判断。

2)输得进,就是大脑对信息能进行顺利的接收。为了使大脑积极有效地接收信息,比如,对于一个对地理知识并无多大兴趣的人,如果由一个与他关系极为平常的人告诉他:“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亚马逊河。”他一定会听过后就忘记,但如果是由一个与他处于热恋中的人告诉他这样一个地理知识,他肯定会记得很牢固。比如,在通常的情况之下,人们非常厌烦别人没完没了的议论和讲话,可是热恋中的人在一起时,面对恋人所发表的一些对于平常而又极其琐碎事情的议论和看法,听起来不仅不会有厌烦之意,而且能够深深地记在脑子里。这就是因为,热恋的人在一起,相互之间都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主体接收状态,正如一首歌曲所表述的那样:“你的心事我愿意听。”这也就是说,只有当大脑处于全方位开放式的积极状态时,它才能发挥出对信息的最佳接收效率。因此,加强信息对大脑的刺激和提高识记效率,不仅需要强化信息对大脑的刺激力度,而且需要改善大脑本身对信息的接收状态。

(2)保持

保持,就是要将识记的信息长时间地储存在大脑里,防止遗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记得牢固,长久不忘。然而,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常识。人的遗忘率是呈前高后低的趋势,越在先前,遗忘速度越快,越到最后,越趋平缓。由此可见,要防止遗忘,就必须尽早地加以复习,不断地加深信息在头脑中的印象。

(3)再现

再现,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将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当思维运行中需要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时,相关的信息就能够随之呈现在思维活动中。许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烦恼的经历,平常记的时候明明记得牢牢的,可是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能记不能忆的情况,称为记忆脱节。出现记忆脱节的现象,主要与记忆过程中缺乏连贯性记忆,没有形成良性的记忆习惯有关。若经常发生记忆脱节现象,则会导致记忆紊乱。而克服记忆脱节现象,就是要经常进行连贯性记忆训练。

连贯性记忆的方法,就是先识记一段,过一会儿就对所识记的信息进行再现(回忆),如此反复,一次比一次所隔的时间长一些,一次比一次所记的内容多一些。尤其是采用夕记朝忆的方法,不仅记忆的效果好,而且对于良好记忆习惯的形成和提高记忆力都极有好处。这种方法就是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识记,到次日早晨起床时进行回忆。

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与记忆效率的关系,是典型的“木桶理论”关系,木桶的剩水效果,取决于桶壁的最低点,记忆的效果也取决于记忆3个基本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比如,有的人识记速度很快,看书能一目十行,对于一长串的数码一看便知,听别人说一句很长而又非常拗口的话语也能复述无误,可是他对看过、听过的东西就是保持不久;或者即便是他对于看过、听过的东西也很快记住了,可是每当需要使用的时候,他就是难得回忆起来,因而从记忆效果的角度来说,这种人的记忆效率仍然是很低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想提高记忆效率,就必须从克服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入手,而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