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性思维VS一般思维:深入比较

创新性思维VS一般思维:深入比较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研究人类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性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形式,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两者之间分别构成对立面,既相互区别、否定、对立,又相互补充、依存、统一,由此形成创新性思维的矛盾运动,推动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主要是指创新性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的、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思维活动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创新性思维VS一般思维:深入比较

从研究人类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性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形式,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有创新意义的思维。创新性思维有别于一般思维的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 这种反常性经常体现在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跳跃性或逻辑的中断性上。因为,创新性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序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另辟蹊径、超越常规、独树一帜地提出与常人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认识方式,揭示出与旧理论、旧思想和旧方法截然不同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 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形象思维;既包含有逻辑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包含有求异思维,又包含有求同思维。两者之间分别构成对立面,既相互区别、否定、对立,又相互补充、依存、统一,由此形成创新性思维的矛盾运动,推动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思维过程的这种辩证性又经常体现为创新性思维的综合性,即创新性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 主要是指创新性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由此形成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非线性思维及开放式思维等多种创新性思维形式。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和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和唯一性。

(4)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主要是指创新性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的、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思维活动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如思维主体有好奇心、惊讶感、兴趣、激情,这些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没有对呈现和谐美的自然规律的惊讶感,处事漠然,缺乏求知欲,工作、学习和思维毫无激情,那么,谈何灵感和直觉!即使新发现到了面前,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创新过程中,认识主体和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决策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超前意识。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对信息的全面把握。掌握了新的信息,则能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独辟蹊径。同时,也才能了解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自己的客观问题,做出超前的决策。

决策的超前性归根到底是决策本身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一个适应开放式的大系统。它的内外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永远变化”是企业面临的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在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经营策略,没有久畅不滞的走俏服务和产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的策略招数,不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变于人先。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服务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就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所挤垮,被市场波涛所淹没。(www.xing528.com)

小贴士

一个企业家,要做到决策的准确无误,必须对影响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注意这些环境的变化。在对环境进行研究时,更要注意政治环境的变化。掌握了这些变化,才能使决策具有超前性,收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企业如何才能立足于市场,关键取决于企业家是否能以其决策的超前性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生机与后劲。而决策的超前性还必须是企业家在时刻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常常对市场“切脉”,才能做出超前的决策。

纵观当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制胜市场,何者为先?人才、资金、装备?信誉、信息、机遇?这些都是企业家成功的必备要素。然而,若干成功的和失败的先例告诉我们,制胜市场的先决条件乃是企业家的“超前意识”。识在人先,方能走在人前。一个能够察微,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才能在扑朔迷离的市场中把握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纷繁复杂的思绪中找准制胜的契机。无数成功的企业家正是因为识在人先,当机立断,勇往直前,故而在市场逐鹿中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业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它们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不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这一事实。老谋深算的美国金融家索罗斯敏锐地洞察了这一潜在的危机,经过长期的准备,选定长期紧盯美元,以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的泰铢为突破口,以达到“擒贼先擒王”的效果,从而实现其打破泰铢堡垒,继而彻底扫荡东南亚的目的。

东南亚各国如果对自己的经济形势有个清醒的超前认识,如果对国际游资能提前防范,那么,东南亚金融风暴或许可以大大降低,不至于造成东南亚各国的巨大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