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显著改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显著改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各项得分进行对比。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都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三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说明实验班40名同学中75%对微课程教学法的效果表示满意,85%的同学希望在其他学科中也采用微课程教学法。

显著改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该实验中共发放了2份问卷。一份针对语法学习,由实验班和对照班按照实验前后情况分别作答;另一份是针对微课程教学法,由实验班在实验后作答。在实验完成后,对两个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后测。本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各项得分进行对比。

1.语法学习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1)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比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对英语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差别非常小,实验班的平均值为18.50,对照班为18.60;合作意识也相差不大,分别是19.12和19.08;学习能力对照班是18.27,略高于实验班的18.12。这三项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都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前两班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后两班对比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后三项的均值都有提高,但实验班进步明显高于对照班。学习动机实验班是21.83,对照班仅17.88;合作意识分别是22.75和18.36;学习能力分别是21.70和17.45。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都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三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2.语法后测成绩比对

实验后,两个班被安排在同一时间参加语法后测。为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按正规考试来安排:考试时间为60分钟,学生不允许携带除笔外的任何物品进考场,每个考场由2名教师监考。考题包括单项选择、汉译英、写作三种题型,共100分,分值按4∶3∶3分配。翻译和写作的重点在于检测学生对实验语法项目的运用准确度。分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要检测的语法项目运用的正确程度。为保证阅卷的信度,所有试卷由同一名教师批阅。(www.xing528.com)

对两班后测得分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对,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且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为0.002,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法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3.微课程教学法问卷统计分析

通过微课程教学法问卷统计分析表明,实验完成后,实验班的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法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该问卷共10题,1至9题都附有5个答案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最后一道题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提出关于微课程教学的建议。问卷涉及微课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和个人看法。统计结果说明实验班40名同学中75%对微课程教学法的效果表示满意,85%的同学希望在其他学科中也采用微课程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微视频的质量有待提高,分组的科学性需进一步加强,知识拓展还有待深化。

总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能力欠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语法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程教学法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板块的设计构建“导学一体”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法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语法教学迈上创新发展之路,使语法教学由“教师的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本次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历时三个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充分证明:微课程教学法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它必将翻开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