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学生流动发展特征及北京留学教育形象研究

国际学生流动发展特征及北京留学教育形象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2.3国际学生的输入输出宏观:垂直性流动依然强势目前世界范围内,国际学生的垂直流动仍占据主导地位,流入与流出不均衡依然明显。

国际学生流动发展特征及北京留学教育形象研究

4.2.2.1 国际学生流动的总量:扩张性增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的年度统计,在过去近40年中,世界范围内国际学生的流动呈现出迅猛扩张的发展趋势。1975年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规模为80万人,2010年增加到410万人,增长了4倍多,2017年达到530万人。

过去20年里,经合组织国家里国际学生流动的年均增长为5%,非经合组织国家年均增长6%。2014年,国际学生的流动再次开始强劲增长,比2013年增长了7%,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增长,2015年和2016年的年增长率均达到了8%。

4.2.2.2 国际学生流动的市场:竞争性增强

在国际学生流动网络中,一个国家国际学生流动的规模与活跃度是该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识。美国等经合组织国家维持着国际学生流动网络的中心地位。国际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竞争者,东欧、亚洲、拉美的一些国家从边缘走向中心,竞争格局出现新的样态,竞争日趋激烈,非洲仍处于边缘地位。

虽然美国、英国德国发达国家一直处于国际学生流动的“中心”目的地国家,但近年来,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2010年有相当规模的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出国赴加拿大(5%)、俄罗斯(4%)和日本(3%)留学学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2019年530万流动的国际学生中,美国(21%)、英国(9%)、中国(9%)、加拿大(8%)、澳大利亚(8%)、法国(7%)、俄罗斯(6%)、德国(5%)、日本(4%)、西班牙(2%)分列国际学生规模最多的前十位。在国际学生教育的市场上,中国国际学生所占份额逐年增长,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学生目的地。

4.2.2.3 国际学生的输入输出

(1)宏观:垂直性(不均衡性)流动依然强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国际学生的垂直流动仍占据主导地位,流入与流出不均衡依然明显。在当下国际学生教育场域中,国际学生流动的主要流向主要表现为自经济水平欠发达与不发达、教育资源缺乏的区域向北美、欧洲、大洋洲等经济发达、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较高地区的垂直流动。2010年,全世界国际学生总规模中,吸纳接收国际学生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共接收了49%的国际学生份额,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吸引了全世界83%的国际学生。据2014美国留学开放门户报告显示,2013—2014学年中,美国学院大学中的国际学生总数增加了8%,达到886 052人,其中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仍居第一位,其人数占美国国际生总数的31%,印度与韩国分别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第二位(12%)和第三位(8%)(张东,2014)。国际学生入学率的增长,显示国际学生及其家长继续相信美国学位在国际学生流动网络的中心地位。(www.xing528.com)

2010年,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是国际学生最大的来源地,输出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全球流动学生的28%;中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学生流动最多的地区,有些国家出国的学生甚至比本国学生还多。输出国际学生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韩国和印度,三国输出的学生分别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15.15%、5.79%和3.71%(程妤 等,2013)。同时,大学识别系统(UIS)称,22个阿拉伯国家的学生输出数量也在稳步增加,约占全球总人数的7%。

(2)中观:区域性流动显著增加

全球学生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同时反映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移民模式。当下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流动的重要性正超越全球流动。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区域内的教育合作也日趋加深。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组织积极推动区域内的文化与教育合作,提出如《博洛尼亚宣言》、“欧洲大学生流动行动计划”、“亚太大学生流动项目”,促进国际学生的区域流动,反映出地缘政治领域

目前,美国是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西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美国分别接收了这些地区28%、38%和33%的流动学生。北美和西欧学生的首选则是英国,占到了23%。法国仍然是阿拉伯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学生留学的首选目的地,分别接收了两地29%和19%的学生。德国和俄罗斯则是中东欧、中亚学生的首选目的地,分别接收了这些地区16%和46%的学生。埃及和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国际学生比较受欢迎的深造目的地,而南非在2010年接收了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7%的流动学生(Wagdy,2012)。

在当下国际学生流动的场域中,市场维度、社会与文化维度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北京国际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及其首都北京,在全球国际学生流动中的地位愈来愈凸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发展,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的流动,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拉动力量,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多年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建设,来华留学法规和制度的建构,来华来京高校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国际学生留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逐渐优化,留学奖助体系逐渐丰富。

近年来,经过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以及一批重大国际会展和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北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继续提升,全方位与立体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国际活动聚集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北京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国际形象更加具有亲和力,软实力持续增强,加上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积极、开放的来华留学政策,目前北京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背景与环境,未来也是首都北京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