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对中国景观环境建设的文化转型

全球化对中国景观环境建设的文化转型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对中国景观环境建设带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设计领域内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

全球化对中国景观环境建设的文化转型

1.2.1 文化发展与环境建设趋势分析

在现代语境中,“全球化”已然成为一个极具扩张性的概念。由于它蕴含着不可剥离的现代性,正被赋予一种超越经济价值和跨越文化地域的话语权。全球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存环境,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同化着人类文化的生存语境,加剧了地域文化形态在景观环境建设中的剥离,人们的生存空间不再同地域自然生存空间保持有机的结合,不同地域的居民面临着共同的生活境遇。全球化对中国景观环境建设带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设计领域内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

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及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面临着现代性的断裂,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化与本土化的探索中艰难前行。国家经济的繁荣,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的物质形态、文化形态也迎来巨大的发展和更新的机遇。如何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当今的时代性课题,将是影响我国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当前摆在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1.2.2 文化发展与环境建设现状分析(www.xing528.com)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水平持续增长。社会物质形态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沟通日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提高地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化建设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交融与传播。然而,文化观念是巩固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景观生态、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2.3 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分析

科学的全球化概念,既包含一体化的趋势,又有多样化的倾向,这就引发和促进了本土文化意识的反思和批判。多元的全球化观念肯定文化的特殊性、地域性、差异性,强调动态、双向的交流。在转型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文化逐步从泛政治化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出现了文化观念的泛经济化倾向,这一趋势导致景观环境建设过程中,物质生产力掩盖精神生产力,短期经济价值取代长久的文化价值,经济效益压倒社会效益,使景观环境建设的决策、判断的标准局限于唯一的经济指标。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融入,导致本土文化的丢失与转型,掩盖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引发了评判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异化,不仅使景观环境建设陷入异化的困境,也产生了景观空间与环境建筑形态的趋同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