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湾里村慧民寺的历史及其遗迹

湾里村慧民寺的历史及其遗迹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慧民寺慧民寺曾是湾里村最大的寺庙,位于钱家村南约200米,西靠马西港。桑树园处原有慧民寺。在村庄老主任钱明志的记忆里,1950年的慧民寺只剩下个大雄宝殿。小浜称寺浜,建有一石桥和一石轿埠。至此,寺庙被拆光。聚法和尚在寺庙拆掉后,住在北面的钱家村,不久去世,终年74岁。如生是个孤儿,在寺庙里长大,与周边的小孩也熟悉。和尚大伯的徒弟,也是抱到寺庙的孤儿。

湾里村慧民寺的历史及其遗迹

慧民寺慧民寺曾是湾里村最大的寺庙,位于钱家村南约200米,西靠马西港。传说慧民寺曾建于唐代。从留下的遗址看,占地有20多亩。

桑树园处原有慧民寺。桑园后是钱家村最南边的几户人家。

在村庄老主任钱明志的记忆里,1950年的慧民寺只剩下个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有三开间,中间是大佛像。大殿东西两边各有一间,东为文昌殿,西为关帝殿。西边还有几间平屋,里边是观音菩萨。在大雄宝殿后面,则是10多亩的乱石地,钱明志听村上老人说,那后面曾是两间殿,一是观音殿,一是文殊殿。据说后面的殿被长毛(太平天国)烧掉了,所以成了一堆乱石头。

正对大殿的是一条寺街,寺街两边都种了树,很高大。路通往南边一小浜,中间铺有整齐的石板。小浜称寺浜,建有一石桥和一石轿埠。小桥的北桥堍东侧有一个莲花底座的石佛柱,上刻七佛,称七佛柱,佛像雕刻得很精美。

慧民寺没有山门,老人都说慧民寺的山门在南边的南沙渚塘口,但寺与塘相距有千米,曾经的慧明寺真的有这样大的规制?也有传说,头山门和四大金刚殿被长毛(太平天国)烧了。民国时期的慧民寺只剩下五间房,中间三间为大雄宝殿,东边有一间是文昌殿,西边一间是关帝殿。

慧民寺的最后一个和尚姓吴名聚法,1950年时聚法和尚还待在寺里。聚法和尚长得矮小,皮肤雪白,尖下巴。大概从小就被送到寺里,聚法和尚也不知自己的老家在哪里。和尚不识字,所以关子常常会分错。关子里是老祖宗的名字,用于祭祀后化掉(将关子烧掉在祭祀桌子边),分错了,就把人家的祖宗给搞错了,祖宗就吃不到自家的饭菜了。但因有关子不能随便拆开的规定,加上那时文盲多,所以也少挨了些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强盗抢到湾里村,逼着聚法和尚帮忙举火把,因为这事,从20世纪50年代到文革,聚法和尚每次运动都是批斗的对象,而他自己的交代也是反复一句话:我便照照火。于是村上多了一句调侃:聚法和尚做强盗——照照火。

留良人民公社分为骑塘、虎啸、高桥、留良四个公社后,慧民寺的大雄宝殿拆去造了留良丝厂。至此,寺庙被拆光。聚法和尚在寺庙拆掉后,住在北面的钱家村,不久去世,终年74岁。1973年,低洼田改造,寺浜及附近低洼田平整成水田,慧民寺除了寺名,荡然无存。

东西庵与和尚浜九曲港“工”字漾南,有东庵与西庵两个地名,港东的称东庵,港西的称西庵。但现在庵连一片瓦砾的痕迹也没有了。与庵相称,“工”字的两个东西向小浜,称和尚浜,南是大和尚浜,北是小和尚浜。据海宁地界张家湾吴财金(86岁)说,东西两庵是郭家的家庵。西庵是尼姑,东庵是和尚。所以东庵后面的两条河都称和尚浜。两庵的规模较大,建筑规整高大,不似一般的小土庵。

西庵在吴财金家前面的那片桑树地南端。庵有三进。第一进是山门,山门后是一排七间的大殿,中间三间挑空,东西各两间。后面有一天井,两侧是穿堂,东边的做了灶间食堂。后面的一进屋,只长长一条,极窄,是尼姑们的房间。因住尼姑,所以房后无门也无窗。在她小时候,西庵还有三间殿,后面有房间。前面的七间殿,中间是观音,东边是龙图殿,包公脸漆黑,前面放有一把老虎铡刀。西边是地藏王菩萨,站在一个荷花墩子上。西庵曾做过学堂。在吴财金记忆里,他小时候已没有了尼姑,庵里住着几个无处安身的孤老婆子。1960年前后拆光了。材料后来造了染店村开会的礼堂。还有三块石头,一块是长宽约有2米左右的白意石,两块小些的上面有许多文字,原堆在人家屋边,现也不知所踪。

东庵背靠大和尚浜,南临南浜,庵后门通向大和尚浜,香客船是从大和尚浜上岸的。东庵比西庵建筑面积大,门前有两个鱼池,一个在正中间,一个在稍东侧,还有个大竹园。朝南是五个开间平屋,平屋后是一个大天井,天井两边无建筑物,只有围墙,天井北上一个踏步是三间一只缘堂(佛殿),东西两边是厢房也是共五间,与前埭平屋对称,佛殿后火房僧人住房,茅厕等。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前,还留有三间屋。后来也拆了,剩了一间屋给最后的小和尚——如生。如生走后,大食堂时代,最后一间也拆了,建了张家湾的食堂。

佛殿供有如来大佛菩萨,朝南三尊大佛,两边有不知名的小菩萨,当时东庵有许多和尚,香火旺盛,烧香客多,庵中和尚生活富裕,庙产有十多亩。20世纪50年代左右,庵里尚存7、8个和尚。年纪最大的称阿三和尚,后生病去世了。心宽和尚是从其他庙里请过来干农活的。正如他的名字,心宽和尚每天乐呵呵,从不动气。心宽和尚原是海宁盐官小普陀寺里的小和尚,稍有点傻,常被其他和尚欺负,林官阿二的老婆去小普陀烧香,看他可怜,把他带到了东庵。周围小孩子常趁他管瓜园时去偷瓜,因为“心宽和尚管生瓜,心宽和尚打瞌充”。他不是在管瓜,他只守他自己的心。最小的和尚是如生。如生是个孤儿,在寺庙里长大,与周边的小孩也熟悉。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尚在寺庙已无法生存下去时,如生到了留良的石庄桥做了上门女婿。那户人家也极穷苦。如生于2018年去世。仰高和尚,是元宝和尚的郭爱仙(女,84岁)和尚大伯的徒弟,先在海宁长安觉皇寺,后到了东庵,东庵待不下去后,去了高桥北边的演教寺。郭爱仙的和尚大伯,是其一个堂伯,父母双亡后,因郭爱仙的祖父生养有10个子女,便将侄儿送到了净妙寺。和尚大伯的徒弟,也是抱到寺庙的孤儿。(www.xing528.com)

东庵在发展乡村企业时拆走,和尚浜也填平了。现已成了当地村民的专桑园区。

东庵东南,有个新殿。称新殿,一则是其刚建造,二则相对于东西庵来说。但新殿还来不及取名就被拆了。新殿的建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叫巧生的女的“传话人”(即巫婆,阴阳两界传话婆)化缘所建。1949年一解放就拆除了。巧生自己惨死在新殿里。

巧生与一个叫癞痢阿三的人好上了,经常在新殿里幽会,其丈夫察觉了,便偷偷蹲守在新殿里,等到癞痢阿三出现后,他拿着野茅枪狠狠朝癞痢阿三戳了过去。癞痢阿三一惊,拔腿就跑,枪戳中了阿三的大腿。癞痢阿三跳入了河中,拼尽全力游过了河,躲在河岸边的干枯墩里。由于太痛,血又流得太多,不免哼哼起来。没想富荣不肯罢休,他绕过河找过去,听到哼哼声,拔开茅草将癞痢阿三戳死了。

民国乱世,富荣照常去博儒桥的油车里做他的工。但不久,解放了,传闻新政府要查一些在乱世中趁机杀人的案子,对凶手要严惩。富荣便惶恐起来。惶恐起来的富荣交代给六岁的女儿一个盒子,里边有些银圆和首饰,叮嘱女儿要保管好。然后将巧生逼到了新殿里,先用刀将巧生抹了脖子,看巧生死掉了,又给她清理了血污,整理好衣衫,平放到床上。随即自己也抹了脖子,倒在床边。

净心庵 位于赵庄角,肇昌集村东面,始建年代不详。1914年肇昌小学扩建,在净心庵边上建几间小屋,将菩萨放小屋,供附近村民进行祭拜。原来的净心庵用作小学。

圣堂 在周家角永庆桥东堍。原有三间房子,里面供奉五位菩萨。永庆桥下常有换糖船,房子前小小的白场和房子的屋廊下常是这些换糖船制作糖塌饼的腾场处。因有了个交易的概念,五圣堂便带了小集市的气息。后来换糖船走了,糖塌饼被其他零食挤出去了,五圣堂的房子在1958年后陆续破败,被拆了建了公房。

农场 小农场正式名称是农业科技小队,简称“农科队”。村民习惯称小农场。小农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小农场由大队经营,独立核算,增加大队的集体收入,种子也可以卖给村民,收入全归大队支配。小农场的作用是繁殖农作物的种子。种子由县种子公司提供,小农场进行繁殖培育,再返卖给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偶尔有拨款。小农场的工作人员由各小队支派,总共十来名左右。最初工作人员拿工分,无工资。1982年土地承包后,小农场成了承包式的一个独立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用工资支付,农场自负盈亏。主要的经营仍旧是种子。1991年第二轮承包后,小农场彻底解散,土地没有归还各小队,成了村里集体土地,由村集体支配使用。

湾里村水塔

肇昌大队小农场在章家塔河东,湾里村大队在燕京桥,占地都约为60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