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探索君子文化的现实价值

长垣:探索君子文化的现实价值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成为人们行为标准的体现者及道德修养的目标,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自从孔子提出、阐扬君子与小人之辨后,引起历代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重视,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本文旨在探讨孔子、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加以阐发,以期更好地展现君子人格的现实价值。

长垣:探索君子文化的现实价值

彭彦华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孔子谆谆告诫弟子:“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十分注意培养弟子的君子人格。在孔子时代,“君子”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统治者,一是指有道德修养和实际能力的人。在孔子学说中,虽然有些地方“君子”的含义是前者,但更多的却是后者。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述而》)“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按:最终能越及者,就是圣人了)(《孔子家语·五仪解》)。“圣人”是至善至美的,毕竟难以企及,但君子是可以达成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君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有了知识,并修养成为有道德情操的君子,其对人对事就可以做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君子应当具备智、仁、勇三种品质,孔子把这视为“君子之道”。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仁人,行仁政,这便是君子之德、之风。孔子认为,人可由教育提升他的知识和道德修养,到达一种理想的品格,即君子人格。君子成为人们行为标准的体现者及道德修养的目标,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之多,绝非偶然。孔子学说或可概括为君子学说。自从孔子提出、阐扬君子与小人之辨后,引起历代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重视,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区分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正如胡适所说:“孔子指出一种理想的模范,作为个人及社会的标准,使人‘拟之而后言,仪之而后动’。他平日所说‘君子’便是人生品行的标准。”[1]孔子所谓的君子人格有哪些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呢?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凡是人之为人能够具备这10种素质者,就是君子;反之,凡是基本不具备这10种素质的人就是小人。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本文旨在探讨孔子、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加以阐发,以期更好地展现君子人格的现实价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