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市:城市建设成就展示及环境改善

神木市:城市建设成就展示及环境改善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田开发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全国经济强县、国家能源新区、西北生态楷模、山水园林名城为目标,狠抓城市建设。2011年1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2012年8月又被省政府评为“2011年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成为榆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1978年至2012年,神木县的城市建设主要实施了6大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和经济飞速发展,县城人口急剧増加。实施城区净化工程建成占地400亩的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300吨。

神木市:城市建设成就展示及环境改善

1978年前,县城建成区面积仅为8.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2万余人。煤田开发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全国经济强县、国家能源新区、西北生态楷模、山水园林名城为目标,狠抓城市建设。1978年以来,先后多渠道筹集资金50多亿元,对县城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县城建设和城市管理跨上了新台阶。2001年被中宣部等5部委确定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2000年8月,神木县城被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陕西省仅神木县获此殊荣。2011年1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2012年8月又被省政府评为“2011年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成为榆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1978年至2012年,神木县的城市建设主要实施了6大工程。

安居工程 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政府限价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同时建立了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廉租住房主要配租对象为城区低保户,经济适用住房以同类型住房市场价的四分之一销售给低保家庭、城区居民家庭、无住房教师以及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移民搬迁户,公租住房主要解决2010年以来毕业新就业大学生住房困难问题,限价住房则用于解决全县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截至2012年底,新建了人民路小区、迎宾小区等20多个示范性住宅小区。在城区、西沙、铧山、老龙池和锦界等地总计开工建设了11860套四类保障房。其中廉租住房3408套,公共租赁住房3628套,经济适用住房3086套,限价商品房1738套。至2012年底,已经投入使用的保障房共有9316套,占到总数的78.5%。

到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大了27.11平方公里。

街道建设工程 新建和改造了九龙大道、东兴街、麟州街、滨河大道、人民路、铧山路、惠泉路、迎宾路、兴神路等22条市政主干道路,城区规划建设的4纵21横街道完成了4纵19横,使城区道路总长达172公里,面积480万平方米,人均市政道路面积21.7平方米。人行道达99.7万平方米,并建成过街天桥9座。建成了长11公里集城市防洪、道路、绿化于一体的城区段窟野河堤。新建了人民广场、东兴广场、迎宾广场、杨家将广场、陵园广场、西沙广场、杏花滩公园和大兴游乐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修建了两个公交车停车站,开通了7条公交线路。在城南、城北、城西和城中各修建了1个加油站,在城北建设了1个加气站,新建了8个地下停车场。

引水工程 1977年6月,县政府投资42万元建设县城第一处给水工程,日供水500多吨,可供1.5万居民饮用。1981年增修供水点4处,使80%的县城居民吃上自来水。

1982年后,水量供应不足。县政府投资建设五龙口第二给水工程。日产水3000吨,基本可以满足居民饮用水需要。

到2002年,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増加,原有的给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县城居民的需求。县水利部门在水磨河河床和窟野河河床五龙口附近开挖砌筑集水渗渠3500米,扩大了供水水源,缓解了县城居民的用水供求矛盾。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和经济飞速发展,县城人口急剧増加。加之神木新村、神木二村和西沙小区正在加紧建设,致使县城原有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用水需求,开辟新的水源势在必行。县委、县政府投资3.9亿元,将瑶镇水库水引入县城。

该工程由输水隧洞和压力管道两部分组成,全长39.697千米。通过建设输水隧洞,设压力管道,利用地势高差,实现自流引水。工程于2005年11月开工建设,2010年5月26日建成通水,日最大供水量8万吨。

县城供水工程的建成,解决了城区和神木新村20万居民生活以及二村工业园区用水困难问题。(www.xing528.com)

此外,建成瑶镇水库至锦界工业园区全长13.224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和采兔沟水库至锦界南区全长8.5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解决了锦界、大保当等工业园区供水问题,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每当下雨天,水就变得浑浊、有异味。窟野河上游的大柳塔、孙家岔和店塔镇窟野河两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厂的工业废水随时都有污染水源的危险。为彻底解决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县上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人饮净化水厂。该厂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5月完工并投入运行。日处理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第二期工程于2011年10月完工并投入运行,日处理水能力为3万立方米。项目共完成投资近1亿元。从此,神木城区居民吃上了足量、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2011年9月,二村净水厂及管网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289万元,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实施完成供水管网9.2千米,基本形成二村园区供水框架。同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大柳塔镇、锦界镇和店塔镇也新建了自来水净水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饮用水。

集中供热供气工程 县政府投资4.2亿元建成了南郊热电厂、7个供热站、59个换热站,铺设了一、二级供热管网180公里,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供热面积达710多万平方米,供热用户3万多户,县城居民的集中供热率达到69%。

天然气输配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顺利通气点火。至2012年底,天然气覆盖了县城、新村等规划区,城区供气面积40平方公里,供气管网总长280公里,拥有天然气用户5万多户,普及率达到85%。城区大部分居民改变了过去砍柴做饭、烧煤取暖的落后现象。

实施城区净化工程 建成占地400亩的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300吨。新建34座垃圾中转站,13座垃圾收集房,30个地埋式垃圾收集箱,新建了两座大容量渗漏液收集池,购置了一套垃圾甲烷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和一套高浓度渗漏液处理设备。新增和更新了道路清扫车、吸尘车、垃圾封闭运输车等各种环卫车辆71台。在县城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城区90%的街区实现了生活垃圾袋装化。新建了30个清洁工休息室、4个环卫车辆停放场、92个公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6%。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整治市政小巷128条,铺设给排水管网290多公里。购进了800个果皮箱和300多个人力保洁三轮车。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率100%,机械化清扫率达40%。

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在窟野河上建成7座橡皮坝和滨河路河堤景观工程。11公里的集城市防洪、道路、绿化于一体的城区窟野河堤上形成了两个桥头广场、两大雕塑群、3大浮雕板块和5个小广场共2万多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场所、3万多平方米绿地,将神木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元素融入河堤,为县城的市容市貌增添了色彩。橡皮坝形成的220万平方米水面和河堤工程上栽种的大量树木花草,极大地优化了县城的生态环境

对两山(东山、二郎山)和三桥(二郎山大桥、铧山大桥、五龙口大桥)进行了亮化披彩,安装路灯21600盏,电缆总长210公里,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8%以上。在城区周围建成了东山、二郎山防护林带和滨河河堤绿化带。建成绿地面积6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759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0.2%,绿化覆盖率达3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73平方米。

针对县城机动车辆多、停车不方便的实际,在县城人民广场、恒源大厦等地修建了拥有停车位1096个的大型停车场8个,同时,充分利用城区空闲地,设置临时停车场5个,使停车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更多休闲绿地场所的建成,让神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居住条件越来越优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