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万科·润园一期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第2版)案例

武汉万科·润园一期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第2版)案例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武汉市武昌城市核心区的武汉万科·润园延续了中国人的庭院情结,打造了一庭一院式的住宅。万科·润园的城市庭院住宅产品高低错落于精心保留的原生林木间,没有抹去珍贵的时间痕迹,而是谦逊地将新的内涵巧妙注入,并置共生。万科·润园在特殊的地块上以现代的形式,实现深宅大院的院落居住精神,诠释着“一城一宅、一家一院”的富贵内涵。

武汉万科·润园一期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第2版)案例

档 案

规划设计:中南建筑院建筑创作室

景观设计:北京创翌高峰

占地面积:约20.000 hm2

建筑面积:约24.429 hm2

基本情况

一方水土,铭刻一种生活;一座庭院,传承一个梦想。位于武汉市武昌城市核心区的武汉万科·润园延续了中国人的庭院情结,打造了一庭一院式的住宅。项目地块原为中国重要精密仪器制造工厂——517工厂,规划中保留了该工厂近50年种植的约800棵的原生林木生态系统和工业印痕,沿承地块的内敛氛围和空间分隔秩序;融合建筑与原生林木的尺度关系,让生活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庭院承载的精神空间里。万科·润园的城市庭院住宅产品高低错落于精心保留的原生林木间,没有抹去珍贵的时间痕迹,而是谦逊地将新的内涵巧妙注入,并置共生。万科·润园在特殊的地块上以现代的形式,实现深宅大院的院落居住精神,诠释着“一城一宅、一家一院”的富贵内涵。

万科·润园位于武昌中心区域之一的徐东片区,东至才林街,南至润园路,西至才华街,北至原517厂区内部道路,交通便捷,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

构思来源

规划理念:为每一幅土地,铭刻一类生活。地块有原生的林木系统,树木厂房已连为有机整体;地块原为精密仪器制造基地,拥有制造精密仪器所要求的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不被人所知;万科赋予地块新的文化,即社区文化、景观文化、建筑文化。

规划原则:尊重土地、尊重地脉、保护性开发。

规划思想:保留、传承、融合。

实现步骤:为了保留地块特征,树下建房子,用住宅替换厂房:原始土地→厂房→种树→绿荫环绕的厂房→拆除厂房→树下建房子。

功能空间

地块特征的三个保留

保留原生树木:保留树木与房子的依存关系与生命系统,让小鸟继续停留,让树叶随季节继续散落在原来的地方,保留阳光对地块斑驳的照耀方式。

保留路网:保留地块原有的车行和人行路网,甚至项目楼栋之间的道路,也是原来人们休憩漫步的路径宽度。

保留水塔等:保留地块的精神堡垒,保留地块承载过的历史,原有的结构构件也保留运用到建筑中,保留时光在这片土地上掠过之后的岁月留痕,保留地块上的工业遗产与痕迹。

通过三大系统的保留,让树木、路网和岁月留痕不是孤单留存,同时,也让新生的房子不是突兀地出现。最容易老去的是房子,能超出“房子”进行遗产保留并运用的,就变成文化与历史。

地块气质的三个沿承

沿承内敛的氛围:517工厂原是保密单位,用高大的围墙沿承地块保密、神秘的基因,沿承这块土地与众不同的身份。

沿承优良的环境:精密仪器要求清新的空气和安静的环境,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同时也对地块内的人有较高的层次要求。通过三个保留与引进高素质人群,沿承土地的承载要求。

沿承空间的分隔:原地块上一条条树带将厂房、办公楼、检修房、仓库、食堂等建筑进行有机相存而又在视线上进行分隔。栋与栋之间的林带,在联系社区的同时,沿承了这种分隔的功能。

地块空间三个融合

让建筑与树木融合:树木对建筑而言,是善意的限制。纵向高空融合受树木限制时,建筑向平面横向发展;在平面横向发展受树木限制时,建筑向树木间发展。

让庭院与树木融合:当庭院包合树木,当树木融合到庭院时,建筑与树木融为一体,室内空间融合到自然空间。

让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融合:建筑形成物理空间,而庭院、庭院里的树木,是一个精神的空间。(www.xing528.com)

三重融合的结果是形成低层庭院,一个在城市里能寄托类似别墅四合院的庭院,我们称之为城市庭院(city yard)。

设计重点

小区入口

原场区的入口规划为社区的主入口,原场区最有情趣的花园也被保留了下来,作为未来社区的中心花园。而社区的道路也因循着原有林荫道的走向,社区的景观主空间便在这被保留下的最精彩的原生结构中发源。社区入口并不刻意彰显,环绕社区的4.35 m高的红砖院墙已经说明了区内的品质。院墙断开,社区入口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而穿过开口,却会发现不一样的品质:内向的双重入口庭院连续出现,2 m余高的立体艺术门扉,倒映着绿树红墙的水池,斑驳的红砖铺地,数重层进空间形成厚重幽静的专属入口空间氛围。

植物配置

对于社区内大量的现状植被,本次设计主要以保留、梳理为主。主要保留品种为:樟树、法桐、水杉广玉兰桂花梅花枇杷紫薇樱花雪松石榴紫藤、橘树、喜树、海棠等,适当删除杂木病株,增添层次性花木、地被。

景观处理

在景观规划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植被,甚至是这座老院的历史脉络与气息。沉稳怀旧的红砖住宅,高低错落于精心保留的林木间,没有粗暴地抹去珍贵的时间痕迹,而是谦逊地将新的内涵巧妙注入。毕竟,在风驰电掣的时下,这一份自在与宁静、沉稳与从容,是无法替代,也是无法复制的。本项目的景观设计构思也正是来源于此。

面对岁月的痕迹、时间的积淀,我们的态度首先是尊重与倾听,尊重历史、倾听自然,从现场出发。场地中原生的景观资源如此丰富,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梳理与彰显这种自然与时间交织的原生美感,并使之与未来的居住场景有机融合。

整体景观结构包括五大主题庭院:礼仪门厅、情景廊厅、中心绿厅、公共交往厅、宅间带状庭院。在整体景观规划中突出了层进的庭院空间结构,形成“庭院深深”式的复层结构来烘托现场的岁月痕迹。

第一层次:礼仪门厅

润园的入口大门,并不彰显,环绕社区的院墙自然断开,以简单的方式提示进入的姿态。穿过入口,2 m余高的立体艺术门扉,内向的双重入口庭院连续出现;倒映着绿树红墙的水池,斑驳的红砖铺地,与自然植物结合,给人以灵动的感觉;517工厂的元素与符号以及厂牌的摆放形成情景艺术空间;数重景观层进空间以漏或框,形成厚重幽静的专属入口空间氛围。

第二层次:情景廊厅

从礼仪门厅到保留的水塔及绿厅,情景廊厅亦构成另一层进景观的添景。林荫区与情景走廊将为社区活动提供和谐的公共活动区。红色砖径与木栈道引领人们进入到绿荫空间,舒适的木制长椅在惬意的位置出现,林前一泓水池倒映绿树,而池上悬浮的轻盈观景亭将原厂区的工业气质化,仿佛林间眨动的明眸。

第三层次:中心绿厅

入口庭院的红砖向住区深处延伸,带动脚步,来到中心庭院,称为“中心绿厅”,这里树木交盖、藤萝掩映、绿荫匝地。在这里,我们保留所有的树木与藤蔓,甚至还有藤蔓附生的廊架,而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这处难得的绿荫。穿行到林木更深处,设立了一道竖起的白色墙体,在浓荫间提出亮色,更像一方素笺,衬托出林木的姿态。倚墙是架空高起的林间平台,登台凭栏、树影婆娑。

全景鸟瞰图

局部园景效果图

第四层次:公共交往厅

架空层与绿厅连为一体,让视线在公共绿厅与小高层间通透。架空层里用轻钢等设置若干功能区,如售货亭、儿童游乐器材等。设在架空层的公共交往厅及整体景观,形成一幕情景生动的框景。

第五层次:宅间带状庭院

低层住宅间的常见小路被处理为带状的狭长庭院,被动的交通空间转换为有趣味的递进空间,是富有街坊情趣的夹景之作。入口与端头的围合形成私密的邻里专属感受,私家庭院围墙进退错落,形成路径的转折与开合,现状保留的树木与簇拥在小径边的花丛更烘托出无法复制的独特居住品质。

设计评析

基地位于武汉市的中国第一家通讯仪表厂原厂址大院。葱郁的林木交盖,数十年历史的演进,时间的痕迹层叠交错。而设计师在新的住区规划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植被,甚至是这座老院的历史脉络与气息,没有粗暴地抹去珍贵的时间痕迹,而是谦逊地将新的内涵与流利的功能巧妙注入。

将旧工厂或其他旧的地区进行改造是将来居住区规划的一个趋势。万科·润园作为先行者之一,其成果是值得我们称道与借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