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方法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方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各个层面的回归分析我们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及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作为因变量,以大学生的认知变量、感受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个人背景信息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方法

这部分进行回归分析的目的是在上述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大学生个体的认知变量政治认同、差序格局、信仰)和感受变量(自我效能感、归属感、权利感、主体感)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微观、中观、宏观)是否存在更精确的函数关系,即大学生的认知变量和感受变量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否都有影响,哪些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各个层面的回归分析

我们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及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作为因变量,以大学生的认知变量、感受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个人背景信息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法采用的是逐步回归法,先计算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大小,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挑选贡献最大的先进入方程,再重新计算剩余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

从表3-33对总体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多元分析结果发现,7个自变量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684,说明大学生的个人认知变量和感受变量一起能预测总体社会责任感68.4%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归属感的解释量最高,达到54.3%,其次是自我效能感(4.8%)、主体感(2.9%),而信仰基本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没有什么预测力。

表3-34的结果显示,我们在预测微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时,7个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615,即是说大学生的个人认知变量和感受变量能联合预测社会责任感微观层面61.5%的变异量。但我们进一步发现,位于前三位影响程度的自变量是归属感、差序格局、主体感,他们对社会责任感微观层面的解释力分别是49.4%、4.7%和4.3%,这三个变量对社会责任感微观层面的总解释力达到58.4%,归属感是对社会责任感微观层面最大的影响因素。

从表3-35的结果看到,在对中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中,我们看到7个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53,说明大学生个体认知变量和感受变量对中观层面社会责任感的联合解释力达到53%。进一步分析发现,归属感、主体感和社群主义的政治认同程度这三个影响因素位居前列,其中归属感的解释力是42.7%,主体感是3.4%,社群主义的政治认同程度是2.4%,三者的总解释力达到48.5%,归属感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从表3-36的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宏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7个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529,表示大学生个体认知变量和感受变量对中观层面社会责任感的联合解释力达到52.9%。进一步分析各个自变量的解释力,归属感、自我效能感和社群主义的政治认同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别是39%、7.3%、2.3%,其中归属感依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表3-33 总体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表3-34 微观层面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表3-35 中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表3-36 宏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2.大学生总体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

(1)认知因素和感受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www.xing528.com)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从大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和感受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虑和审视,希望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整体模型。在现有的影响因素设置中,我们假设个体的认知因素和感受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直接的影响,除此,我们还假设大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会通过感受因素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间接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以社会责任感作为因变量,大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政治认同、差序格局、信仰)作为自变量,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作为控制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37所示,社群主义的政治认同、差序格局、信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是0.333、0.364、0.247,他们的显著性检验t值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接着,我们把大学生的感受因素(自我效能感、归属感、权利感、主体感)和认知因素一起列入了自变量,仍以社会责任感作为因变量,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如表3-33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加入大学生的感受因素后,社群主义的政治认同、差序格局、信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都发生了变化(Beta分别是:0.117、0.171、-0.027),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属感、权利感和主体感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上可能起了中介作用。

表3-37 大学生个体认知变量对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

(2)个体感受因素的中介作用分析

为考察个体感受因素(自我效能感、归属感、权利感和主体感)的中介作用,我们以个人背景信息作为控制变量,以个体认知因素(政治认同、差序格局和信仰)作为自变量,以个体的四个感受因素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如表3-38至表3-41所示。图3-1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表3-38 个体认知因素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表3-39 个体认知因素对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表3-40 个体认知因素对权利感的回归分析

表3-41 个体认知因素对主体感的回归分析

图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