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底牌:城市与人的亲和性,打造最温暖、最具活力的城市文化

上海底牌:城市与人的亲和性,打造最温暖、最具活力的城市文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城市的和谐,不是靠统一的营造格局来完成的,而在于人和城市的亲和性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比如安全感、方便感、舒适感、空间感等。这是城市当中最温暖、最亲切、最富生气、最有活力、最具流动感、最含文化意味的地方。保存弄堂,就是保存上海土著或准土著,就是保存本地文化传统,就是保存以“上海元素”为特征的城市!

上海底牌:城市与人的亲和性,打造最温暖、最具活力的城市文化

我们到野外旅游,总是希望看到有山有水的风景。虽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有山有水,岂不是更有包容性?即使是独钟于山,恐怕人们也未必希望看到一例的高山,比如在海拔多少多少米一线排开多少多少山峰,比如像黄土高原那样的缺少层次。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最讲究物象的差异性和流动性,最忌一览无余,平铺直叙。否则,气韵生动便无从谈起,也就丧失了精、气、神,再好的风景,因此变得审美疲劳,面目可憎。

城市的布局和营造,也和画画差不多,需要起伏感和流动感。世界名都,大都有河流穿城而过。巴黎伦敦,虽然矜持地宣称拒绝六层以上建筑,然而,它们并没有把埃菲尔铁塔、大笨钟和新潮的摩天轮推倒。一个城市的和谐,不是靠统一的营造格局来完成的,而在于人和城市的亲和性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比如安全感、方便感、舒适感、空间感等。

我把那些世界特大型都市里的高楼大厦看作是“山”,那么“水”又在哪里呢?应该说“水”就是那些穿插、渗透、散落乃至点缀于“山”周围的民居。它们基本上只是二三层楼高,有时还以街坊的形式存在。

这是城市当中最温暖、最亲切、最富生气、最有活力、最具流动感、最含文化意味的地方。它像水一样滋润着大地,使得城市充满生命的气息,使得那些钢筋水泥丛林不再单调,使得城市栖息者变得更加自由,使得城市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上海,这个“水”,就是弄堂。

保存弄堂,就是保存上海土著或准土著,就是保存本地文化传统,就是保存以“上海元素”为特征的城市!(www.xing528.com)

关键词:上海弄堂 四明村

相关背景:“四明”一词源自浙东四明山,据传,四明银行的发起人为宁波人袁鎏、陈薰、周晋镳、虞洽卿等人,以家乡“四明”冠银行名。宣统三年(1911年)4月,四明银行改组,慈溪人孙衡甫担任总经理,他发现投资房地产不失为稳健的保值、增值手段。之后,四明银行用资金投资建造营业用房以外还兴建了大批里弄房屋,就上海一地而言,最多时曾达1200幢左右,四明村、四明别墅、四明里,便都是当时四明银行投资的“四明”品牌不动产

民国17年(1928年),四明银行在福熙路与巨籁达路之间(今延安中路913弄)增建一批新式石库门住宅。其中,四明村是新式石库门住宅向新里住宅过渡的典型建筑。据史料记载:四明村是四明银行于1912年与1928年两次投资建造,民国20年(1931年)又增建一次。四明村共有混合结构砖木结构的楼房118幢,总建筑面积29150平方米。四明村前期为二层楼房,后期靠近巨鹿路一带为三层楼房,装有盥洗设备,四明村主弄宽七米,支弄宽四米,建筑分两边行列布置。底层客堂装有木制落地长窗,外墙为机制红砖,清水勾缝,其形式属新式里弄联排式住宅,建有简化的石库门和较高的院墙,山墙马头墙收顶,别饶乡土情趣。房屋的客堂前有天井,后部为厨房,前楼是卧室,后是亭子间,其上为晒台,石库门用石子装饰,前、后门楣、山墙等显眼处,中式元素中略带西洋风格的装饰图案、线条,美轮美奂,突出了民国时期海派民居的时代审美气息。南段几幢住宅,楼顶晒台上设计有几根圆形黑栏杆,简练、空灵、透气,打破了石库门老晒台给人视觉上的沉闷感觉,颇具巧思。实木黑漆大门上点缀的一对敲门铜环,又把石库门的风貌特征表现得一目了然,是设计师黄元吉1928年的杰作。

在四明村居住过的名人有:徐志摩、陆小曼、泰戈尔章太炎、高振霄、吴待秋、王福庵、周建人、胡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