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民间祭祀活动:炎帝陵神农炎帝文化

现代民间祭祀活动:炎帝陵神农炎帝文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民间祭祀以个人、家庭、民间社团为主。在陵墓前宰杀禽牲、上香、祭拜,需要排队等候。初八日起,民间行业、社团祭拜渐多。饺,以糯米粉制作,是民间传统食品,月半节吃饺,以饺祭祖、送亲友是传统习俗。晚上,在炎帝陵功德广场上,还会举行龙灯表演、燃放花炮等活动。一年一度的春节,在鞭炮烟花的声光中拉上了帷幕,但炎帝陵的民间祭祀活动仍在继续。

现代民间祭祀活动:炎帝陵神农炎帝文化

现代民间祭祀以个人、家庭、民间社团为主。祭祀日仍依旧俗,有春分节(又称分社节)、清明节谷雨节(祭茶祖)、炎帝诞辰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药王节、尝新节(农历六月初六)、冬至节、春节,此外还有禳灾祈福、感恩还愿等无定期祭祀。

春节期间民间祭祀炎帝陵,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日”开始。凌晨,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拉开了过年的序幕。炎陵县民间节庆调查组见证了2010年春节期间民间祭陵全过程〔11]

祭祀一般在炎帝陵殿进行。为增加节日气氛,陵区四周和入口道路两侧插满了各色彩旗、幡旗;陵殿前廊挂起了大红灯笼。三级台阶的护栏上绕以黄色绸布并饰以花结。置于行礼亭与龙墀之间的药草台,换上了正在开花或挂果的新鲜药草,显得生机勃勃。陵前的十支华烛和3支高香已经点燃。烛光闪闪,青烟缕缕,洋溢着节日的热烈气氛。

拂晓,朝拜“神农皇帝”的人流开始从四面八方涌来。大车小车满载着以宰牲(猪、羊、鸡)为主要祭祀形式的朝拜者。朝拜者将香烛点燃,插在陵前的香炉内,然后宰牲杀禽。宰杀完毕,割一绺鬃毛(或拔几片羽毛),和上鲜血,置于陵前,随即从墓前的蜡烛上取火,将冥币点燃,然后恭立于陵墓之前,默默祝祷。祝祷后燃放鞭炮。

陵前宰牲,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做的,相对而言,宰禽就简便一些了。在陵前宰杀的是雄鸡,宰杀后,将鸡头朝下,让鲜血洒在墓碑之前。宰杀禽牲祭祖的朝拜活动一般会延续到下午五时左右。小年日共宰猪、羊百余头,宰鸡2000余只。

24日至29日,来炎帝陵朝拜的人数达数万人。其中,来自广东、浙江、湖北、贵州、江西省以及本省长沙株洲、湘潭、郴州、衡阳等市的人数为众。大多数朝拜者是乘车而来,以自驾轿车、摩托车为主,也有乘坐旅游专车、县内公交车和出租车的。距炎帝陵八九十公里的安仁县安平镇和桂东县沙田镇的村民,近几年都是包乘数辆大客车。县外朝拜者大部分是专程来的,也有利用春节长假来炎帝陵游览的。本县居民多数是在外务工或工作、学习,乘春节回乡团聚之机来炎帝陵朝拜的,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穿戴较为时髦。朝拜仍以宰禽牲、烧香、跪拜、祝祷为主要形式。

30日是过年日(除夕) ,朝拜活动从前一天晚上10时就开始了。炎帝陵殿内殿外,人山人海,香烟弥漫,鞭炮声震耳欲聋,十几步内只见人形,不见人貌,听不清讲话声。在陵墓前宰杀禽牲、上香、祭拜,需要排队等候。于是,有人便在墓碑亭两侧的地坪上宰鸡上香。香烛从墓前一直插到甬道旁。

与旧时相比,在陵前上供酒饭菜肴的人较少。只有附近村民仍按传统习俗,提着装有供品的竹篮子步行来到炎帝陵。供品一般是肉鱼酒饭。像这样以传统菜肴作为供品的已经不多了。随时可见的是摆放在祭台上的矿泉水、饮料、瓶装酒和苹果雪梨香蕉、饼干等。神农炎帝在天有灵,也会感叹世界巨变。(www.xing528.com)

除夕日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下午5时。朝拜者达万人以上,宰牲200余头,宰鸡上万只。大约一小时内,陵前十几平方米的地坪上就有一寸多厚的牲血。有专人定时清扫牲血与炮屑香杆,保持祭祀场地洁净。相传“炎帝墓前无蚊蝇”,也许是香火熏灸和及时清理的缘故吧。至于“伏天宰牲无异味”有何道理,不得而知。

正月初一的朝拜是从敬献新年第一炷香开始的。民间有在炎帝陵敬献第一炷香,会带来一年好运的说法。为了营造神圣感和神秘感, 30日晚上10时炎帝陵殿就会关上午门和掖门。抢着烧新年头炷香的人,早早地在午门前等候。新的一年开始了,大殿内外和周边村庄的鞭炮声同时响起,炎帝陵的午门准点开启,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行礼亭,先是敬献高香,然后到大殿炎帝座像前行三跪九叩首礼。礼毕,来到陵墓前烧香、祈福。

随着东方渐渐放亮,新年的第一个白天来到,前来朝拜的人已是络绎不绝。与前几天的来去匆匆,表情肃谨不同,朝拜者服装亮艳,步履轻快,神色怡然,谈笑风生。祭祀用的香、烛、鞭炮装在手提袋中。几乎每个团组都有人手持微型录像机或照相机,在陵区摄影留念。毗邻的安仁县、茶陵县、攸县、资兴市、井冈山市等地也来了很多朝拜者,大多是一家老小或兄弟姐妹、同学好友结伴而来。

初一的祭祀活动直到下午6时才慢慢散去。此后几天,来人多为游览兼事祭祀。初八日起,民间行业、社团祭拜渐多。如米商、医药商、陶瓷企业等,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

正月十五是“月半节”,是民间朝拜的又一个高潮。湘东一带有“吃了十五晡(日)的饺,要到田堺下撬”的民谚,意思说过了元宵节,就要下田干农活了。饺,以糯米粉制作,是民间传统食品,月半节吃饺,以饺祭祖、送亲友是传统习俗。也有的沿袭旧俗,将饺带至炎帝墓 前,作为供品,以飨炎帝神农,答谢神农发明五谷之恩。这一天,附近村民组织的龙狮队,来到炎帝陵谒陵广场舞龙耍狮,向神农炎帝拜年。一时间,龙飞狮舞,锣鼓喧天,唢呐声、爆竹声、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晚上,在炎帝陵功德广场上,还会举行龙灯表演、燃放花炮等活动。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鞭炮烟花的声光中拉上了帷幕,但炎帝陵的民间祭祀活动仍在继续。

圣陵祭祖,福乡祈福,已融入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成为最久远、最广泛、最虔诚的民俗活动。而今,人们在这里缅怀始祖的“耕桑之福”,感念前烈的“创垂之福”,沐浴大自然的“养和之福”,创建现代文明的“和谐之福”,表达实现共同幸福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