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皇庙祭,神农炎帝·炎帝陵·炎帝文化

三皇庙祭,神农炎帝·炎帝陵·炎帝文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在国都长安和古帝肇迹之郡县立三皇庙,始创三皇庙祭。三皇庙祭既不属宗庙祭祀、陵寝祭祀,也不是一般的先代帝王庙祭。于是,在长安修建三皇、五帝庙,在古帝肇迹之郡县亦置祠宇,以事奉祀。金祭前代帝王,三年一祭,祭神农于亳州。元大德三年始,伏羲、神农、黄帝俱有庙貌之设,春秋二时致祭。六年,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后定制遣官诣陵致祭,凡祭于陵寝之岁,则停庙祭。

三皇庙祭,神农炎帝·炎帝陵·炎帝文化

唐代在国都长安和古帝肇迹之郡县立三皇庙,始创三皇庙祭。将伏羲、神农、黄帝神主立于一庙,以先代帝王礼仪飨祀。三皇庙祭既不属宗庙祭祀、陵寝祭祀,也不是一般的先代帝王庙祭。这种祭祀形式是历经“六朝”时期民族融合文化认同的产物,具有特殊意义。

《唐会要》载: “天宝六岁(747)正月十一日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殷祀,宜有钦崇。三皇:伏羲,以句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风后、力牧配。 ”“其择日及置庙地,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请用少牢。仍以春秋二时致享。 ”七年五月又诏:“三皇已前帝王,宜于京城共置庙官。历代帝王肇迹之处,德业可称者⋯⋯所在亦置一祠宇。”于是,在长安修建三皇、五帝庙,在古帝肇迹之郡县亦置祠宇,以事奉祀。

神农庙(《水浒传》 )

唐代享先代帝王礼仪大致是:享前五日,诸享官斋戒。祭前一日,所管县官清扫内外,整拂神座,陈设祭器。享日未明,烹牲实器。质明(天刚亮),县官率属各服祭服就位。在神座前行初献、亚献、终献礼;受币;读祝(文)。最后望瘗(掩埋祭品);焚祝版于斋所。

宋行庙祭。金祭前代帝王,三年一祭,祭神农于亳州。元祭三皇。元成宗元贞初(1295),命郡县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太皞伏羲氏以句芒氏之神配;炎帝神农氏以祝融氏之神配;黄帝以风后、力牧之神配。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载:“神农、高辛(帝喾)已上,系圣帝明王,及三代开国之主,皆以功及万世,泽被生民,故历代载于祀典,礼未尝废。拟令所在官司,三年一祭,拟支钞不过二十两。 ”大德九年(1305)添至中统钞二定(锭)〔10]

《元史》载《祭炎帝神农乐章》,颂其农功:(www.xing528.com)

耒耜之利,人赖以生。鼓腹含哺,帝力难名。欲报之德,黍稷非馨。眷言顾之,享于克诚。

元大德三年(1299)始,伏羲、神农、黄帝俱有庙貌之设,春秋二时致祭。 《明集礼》载元代《神农氏祝文》,除颂农功之外还赞其“聚货致民”,即市货之功,这在其他朝代的祭文中很少见到。文曰:

运绍庖牺,王以火德。斫耜揉耒,聚货致民。济世之功,与天无极。聿修常祀,仰答洪休。牲用太牢,礼行三献、三跪九叩首。

明洪武元年,命以太牢祭三皇。二年,遣官致祭。六年,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后定制遣官诣陵致祭,凡祭于陵寝之岁,则停庙祭。嘉靖十一年夏,于都城西另建历代帝王庙,以三皇居中。

清初庙祭历代帝王,凡二十一帝,功臣四十一人。顺治二年,奏准三月三日,例祭历代帝王。正殿奉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二十一帝,祀以太牢。顺治十四年,圣祖躬祭,三皇位前,二跪六拜。此后,祭祀神主、礼仪虽有所增损,然祭祀之礼则沿袭至清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