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帝陵·炎帝文化,彰显神农炎帝的巨大贡献

炎帝陵·炎帝文化,彰显神农炎帝的巨大贡献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4月5日,国家民政部批准,酃县更名为炎陵县。林内立有记事碑及颂德碑,铭记三湘儿女敬仰始祖、守护圣陵的深情厚意。凡重大活动在此击石取火,点燃火种,以彰显神农炎帝将火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巨大贡献。炎帝神农氏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古圣功德惟帝最大,历代报飨惟帝最隆,故陈设九鼎九簋,以示祭礼郅隆郅重。大殿左右及后壁是以神农炎帝功绩为题材的壁画。神农大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具有陵庙功能。

炎帝陵·炎帝文化,彰显神农炎帝的巨大贡献

1994年4月5日,国家民政部批准,酃县更名为炎陵县。从此, “邑有圣陵”,实至名归,名扬四海。

为满足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需要,在完善陵区基础设施,恢复或维修部分景点、景观的同时,由炎帝陵基金会主持, 2002年建设了祭祀区。

祭祀区位于陵殿东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长432米、宽30米的祭祀大道为轴线,从南至北将阙门、五谷柱、鹰鹿石雕、圣德广场、圣德林、圣火台、咏丰台、朝觐广场、龙珠桥、祭祀广场和神农大殿连成一体。

阙门 仿汉阙建筑,左右各一。阙高17. 09米。三出阙,即一主阙与二子阙。

五谷柱 为圆柱形石柱,共五对10根,雕刻稻、粱、菽、麦、黍(各一对) ,纪念炎帝教民耕播五谷。柱高8米,直径1. 2米;底座高1米,直径1. 5米。

鹰鹿石雕 广场左右立鹰、鹿石雕各一。石雕底座高1米,鹰、鹿各高3. 26米。传说,炎帝出生后神鹰为其遮阴,是他的养母;仙鹿为其喂乳,是他的乳母。为纪念鹰、鹿的养育之恩而造。

圣德林 2003年,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向全省倡议:尽一份孝心,积一份功德,捐一棵大树,绿化炎帝陵。全省123个县(市、区)踊跃响应,捐赠香樟大树246棵。林内立有记事碑及颂德碑,铭记三湘儿女敬仰始祖、守护圣陵的深情厚意。

圣火台 坐落在龙珠山之巅。顶面平台为正方形,边长25米。中央筑有三层圆台,寓意“天圆地方”。圆台中心矗立一块高3. 9米,体积31立方米的红色点火石。远望巨石,就如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冲天烈焰,象征着文明肇始。凡重大活动在此击石取火,点燃火种,以彰显神农炎帝将火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巨大贡献。

咏丰台 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时“岁无涝旱,民歌屡丰”,遂取神农炎帝“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之意以志庆。原为砖木结构的台式建筑, 1988年重修,易台为亭, 2002年迁至现址。有“咏丰台”石碑,碑后护栏石板雕有稻、黍、菽、麦、粟之穗图案,寓意“五谷献瑞,岁岁(穗穗)咏丰”。

朝觐广场 面积2400平方米,中轴48米。内有正八边形图案,边长20米,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代表的方位,嵌入卦爻图案,象征神农炎帝“重八卦为六十四卦”。

龙珠桥 由一主二副三座拱桥组成。跨度6米,主桥宽6米,副桥宽3米。桥侧护栏雕有琴、筝、竽、笙、笛、箫、云板、编钟、月琴、琵琶等十种古乐器图案,铭记神农炎帝“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作乐制咏的功绩。

九鼎九簋 鼎为古代国之重器、神器;鼎、簋,又为古代礼器。 《礼记·礼器》云:“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 ”古代祭祀天子用九鼎八簋。(www.xing528.com)

炎帝神农氏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古圣功德惟帝最大,历代报飨惟帝最隆,故陈设九鼎九簋,以示祭礼郅隆郅重。

鼎、簋仿照各地出土的著名文物器件外形,以青色整石雕制。

九鼎(从北到南)依次为:兽面乳钉纹方鼎(商早期)、后母戊鼎(商后期)、人面纹方鼎(商后期)、己鼎(商后期)、兽面纹鼎(商后期)、戌嗣子鼎(商后期)、盂鼎(西周早期)、刺鼎(西周中期)、大克鼎(西周后期)。

九簋(从北到南)依次为:乳钉纹簋(商后期)、癸再簋(商后期)、利簋(西周早期) 、禽簋(西周中期)、兽面纹簋(西周中早期)、师酉簋(西周中期)、冬戈簋(西周中期)、陈侯簋(西周后期)、秦公簋(春秋)。

祭祀广场 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广场寛40米,长59米。南接祭祀大道,北通神农大殿。东西坡地植以珍稀古木,有千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银杏、古柏、重阳木、女真、香樟等。

神农大殿 为仿清建筑,由主殿、配殿、连廊和方亭组成。占地面积39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大殿前廊立蟠龙石柱10根,柱高5.4米,直径0. 8米;殿后及左右外廊石柱20根,高5.4米,直径0. 6米,均为整条花岗石制作。

大殿前有三级平台,总高3.36米、宽80米。其中一级平台(靠广场)宽68米,进深8.6米,是主祭台。二级平台宽51米,进深9.3米,中间置“高香炉”2只,炉高3.9米,腹部直径1.5米,单重2.4吨。三级平台宽27米,进深3.7米。平台护栏板雕刻植物药草图案100幅,寓意“神农尝百草”。平台之间以九级台阶连接。殿前左右台阶之间嵌“九龙御路石”,长3.2米 宽2.8米,厚0.7米,重约17吨,为整石现场雕琢的高浮雕九龙。御路石前陈设九龙戏珠香炉,高0.98米,直径1.2米,供敬香之用。

神农大殿宽37米,进深24米,高22. 9米。殿中是红色花岗石雕制的炎帝座像。像高9. 7米,底座长8. 7米,厚4. 7米,重390吨。雕像中的神农炎帝一手拿着谷穗,一手握着耒耜。魁梧的身躯,仿佛在为黎民百姓挡风避雨;慈祥的目光,关注每一个来到大殿的子民。坐像两旁,立石刻对联: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大殿左右及后壁是以神农炎帝功绩为题材的壁画。壁画为红砂岩浮雕,高7. 9米,总长75米,面积达592平方米。

神农大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具有陵庙功能。大殿修建后,陵区内陵墓、陵寝、陵庙赫然有序,功能齐备,合东汉制度。 2003年,网络媒体评选炎帝陵为“中国十大古典陵墓园林”之一。

如今,炎帝陵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而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午门巍巍,圣殿煌煌。五千年岁月峥嵘,古陵壮丽春不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