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倾听要求谈判者内心时刻保持清醒和集中精力,努力排除各种干扰,观察对方的说话方式,发现对方一言一语背后的隐喻含义,同时通过恰当方式促使对方阐明真意。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

1.倾听的技巧

谈判场合的“倾听”,即耳到、眼到、心到、脑到四种综合效应的听。有效倾听要求谈判者内心时刻保持清醒和集中精力,努力排除各种干扰,观察对方的说话方式,发现对方一言一语背后的隐喻含义,同时通过恰当方式(如鼓励、点头、目光、赞赏等)促使对方阐明真意。在倾听过程中,谈判者特别要学会忍耐难以理解的话,不能避而不听,尤其当对方说出本人不愿听、甚至触怒人的话时,只要对方未说完,都应继续倾听而不可打断。

缺乏经验的谈判者的最大弱点是不能耐心听对方发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谈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在谈判中,他们总在想下面该说的话,不注意听对方发言,错过了许多宝贵信息。他们误认为优秀的谈判者是因为说得多才掌握了谈判主动,其实,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地理解对方。他们仔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而不仅是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想听的话,因而获得大量宝贵的信息,增加了谈判的筹码。有效地倾听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修改我们的发盘或还盘。“谈”是任务,而“听”则是一种能力,“会听”是任何一个成功的谈判者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谈判中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Yes,please go on.”,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以达到尽量了解对方的目的。

2.提问的技巧

商务谈判中,为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企图,谈判者必须十分警惕地利用各种方式和技巧探知对方的需求,以试探虚实,获取信息。而提问则是最通常的取得信息的重要手段。老练的谈判人员总是密切注意对方的“心理变化过程”,仔细观察对方的举止、手势、表情等,恰当地提问。商务谈判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掌握技巧,提问技巧包括采取谦虚的态度、和蔼的口气提问;体谅对方,发问应能使对方愉快回答;简明扼要提问和围绕中心主题提问,注意提问的连贯性等。

通过提问,我们不仅能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证实我们以往的判断。出口商应用开放式的问题(即答复不是“是”或“不是”,需要特别解释的问题)来了解进口商的需求,因为这类问题可以使进口商自由畅谈他们的需求。例如:“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company?”“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roposal?”对外商的回答,我们要把重点和关键问题记下来以备后用。发盘后,进口商常常会问:“Can not you do better than that?”对此发问,我们不要让步,而应反问:“What does better mean?”或“Better than what?”这些问题可使进口商说明他们究竟在哪些方面不满意。例如,进口商会说:“Your competitor is offering better terms.”这时,我们可继续发问,直到完全了解竞争对手的发盘。然后,我们可以向对方说明我们的发盘是不同的,实际上要比竞争对手的更好。如果对方对我们的要求给予模糊回答,如“No problem”,我们不要接受,而应请他做具体回答。此外,在提问前,尤其在谈判初期,应征求对方同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若对方同意我方提问,就会在回答问题时更加合作;二是若对方回答“Yes”,这个肯定答复会给谈判制造积极气氛并带来良好开端。

3.回答的技巧

在商务谈判中,有问必有答,“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总的来说,谈判者应弄清对方提问的真正含义,不随便答复;要掌握回答问题的原则,即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要推测回答后果,并决定我方如何回答等。具体而言,对不同的提问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回答,如正确回答、不彻底回答、不确切回答、回避回答、以问代答、要求对方再次阐明问题等。例如,一位外商突然问起己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可以,却也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此时,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如“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能卖出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少产值”等。

(1)不要彻底回答。

答话人将问话的范围缩小,或只回答问题的某一部分。有时对方问话,全部回答不利于己方。例如,对方问:“你们对这个方案怎么看,同意吗?”这时,如果马上回答同意,时机尚未成熟,你可以说:“我们正在考虑、推敲,关于付款方式只讲两点,我看是否再加上……”这样就避开了对方问话的主题,同时,也把对方的思路引到了你的内容上来。

(2)不要马上回答。(www.xing528.com)

对于一些问话,不一定要马上回答,特别是对一些可能会暴露我方意图、目的的话题更要慎重。例如,对方问“你们准备开价多少?”如果时机还不成熟,就不要马上回答。可以找一些其他借口谈别的,或是闪烁其词,所答非所问,如产品质量、交货期限等,等时机成熟再摊牌,这样效果会更理想。

(3)不要确切回答。

模棱两可、弹性较大的回答有时很必要。许多谈判专家认为,谈判时针对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回答问题的要诀在于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而不必考虑所答是否对题。例如,对方问:“你们打算购买多少?”如果你考虑先说出订数不利于讲价,那么就可以说:“这要根据情况而定,看你们的优惠条件是什么?”这类回答通常采用比较的语气,“据我所知……”“那要看……而定”“至于……就看你怎么看了”。

(4)使问话者失去追问的兴趣。

许多场合下,提问者会采取连珠炮形式提问,对回答者很不利,特别是对方有准备时,会诱使答话者落入其圈套,因此,要尽量使问话者找不到继续追问的话题和借口。较好的方法是,在回答时说许多客观理由,却避开自己的原因。例如,“我们交货延期,是由于铁路运输……许可证办理……”但不说自己公司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可以借口无法回答或资料不在,回避难以回答的问题,冲淡回答问题的气氛。此外,当对对方的问题不能予以清晰、有条理的回答时,可以降低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我们考虑过,情况没有你想的那样严重。”

礼仪小故事

有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梁晓声,并要求梁晓声毫不迟疑地回答他的问题,梁晓声点头认可。谁知,记者的问题是:“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梁晓声一怔,很快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但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

点评:

谈判中直接拒绝对方有时会难以说出口,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幽默,类比等方法会使拒绝不再尴尬而且也不失风度。英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之所以刁钻,是因为梁晓声尚未开口就已经十分被动,无论说“好”还是说“坏”,结果都会陷入前后受夹、左右为难的境地。但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迅速提出了一个同样“刁”的问题,巧借对方之矛攻其之盾,梁晓声以问制问,如此机敏,令人叹服!

资料来源:作家梁晓声的巧妙对答.科技文萃,1994(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