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迷雾思维的混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丛》

揭示迷雾思维的混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丛》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以上的例子可知,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处于一团迷雾之中,混沌朦胧,遂研究者命名为迷雾思维。这种叫法和布留尔的认识相近,但是更加接近中国的东方思维,用一个中国的实例来说明迷雾思维。这就是原始先民物我混同思维方式的最好写照。神话既是混沌时代的产物,也是迷雾世界的“心灵鸡汤”。袁珂先生对神话的看法确有卓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神话始终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

揭示迷雾思维的混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丛》

袁珂先生曾经指出神话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

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人开始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了超自然的存在物——神力和魔力。他们对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的搏击、森林中大火的燃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幻变……产生了惊奇的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他们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叫它们作神。……这就是所谓的万物有灵论。从这些蒙昧的观念中,产生了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1]

袁珂先生的认识恰恰说明了布留尔对神话特点其中之一的总结——互渗律。在原始思维中,人与外在事物、主体与客体尚未区分开来,也不知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处于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把这一特征称为“互渗律”:在原始人眼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永远处于一种感性的神秘的互渗关系之中。例如,万物的肖像和它的原型对原始部落居民来说是不分的,肖像就是原型。于是,他们在岩壁上画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然后用长矛等武器猛刺这一肖像。因为在他们看来,对肖像的攻击和直接攻击那个人或动物的效果是同样的。他们还认为,吃一种食物就意味着同它互渗。吃老虎、野猪的肉,就会增强胆量和勇气;而吃了鸡、绵羊、乌龟,则会变得懒惰、虚弱和怯懦。(www.xing528.com)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处于一团迷雾之中,混沌朦胧,遂研究者命名为迷雾思维。这种叫法和布留尔的认识相近,但是更加接近中国的东方思维,用一个中国的实例来说明迷雾思维。《庄子·应帝王》篇“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注家西晋司马彪云:“徐徐,安稳貌。于于,无所知貌。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清朝宣颖注释道:“浑同自然,毫无物累,未始陷入于物之中。”这就是原始先民物我混同思维方式的最好写照。中国的《艺文类聚》中记载着“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地混沌如鸡子”,按照唯物主义思维,外在的混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混沌,人类懵懵懂懂地来到世界,似乎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不知方向,不分彼此。万物皆我,我即万物,物我不分。这表现在口头文学中,便是创造了神话。神话是由原始社会人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心理等今人划分出的各类学科之汇总,是后来各大文明在原始社会的混沌表现。

神话既是混沌时代的产物,也是迷雾世界的“心灵鸡汤”。袁珂先生对神话的看法确有卓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神话始终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如果没有神话,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平抚充满疑惑、担忧、惊恐的心情,不知道如何面对比他们强大得多的自然,不知道该如何坚持生命的延续。神话出现后,人们可以在对人以外的有灵万物中寻求力量、精神依托和支持,于是用想象和幻想创造了一个神的世界。那里有他们认为的永恒世界的存在,以使他们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丰富现世活着的意义;那里有从祖先、英雄神话中获得的不竭力量,以使人类拥有更加坚定的精神和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