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管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

高职教育管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办好高等学校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教师队伍的结构是指教师整体构成的状态。高校教师的职务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承担不同任务的高校,其师资队伍的职务结构是有差别的。就一所高校来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高职教育管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办好高等学校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没有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均比较好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办好大学的。因此,正确认识、了解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队伍的结构是指教师整体构成的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教师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

(一)职务结构

职务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高校教师的职务由高到低分别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校教师的职务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承担不同任务的高校,其师资队伍的职务结构是有差别的。就一所高校来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高校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怎样才合理,要依据高校的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承担的不同任务而定。一般来说,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为主的高校,其职务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形”,即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务所占比例较大,这样才能适应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教学的需要;对于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其职务结构往往为“卵形”,即中级职务——讲师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高级职务和初级职务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以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而言,其职务结构最好是“金字塔形”,以加强教学的力量,避免高级职务教师过量,造成浪费。

从一所学校的教师职务结构到一个系、一个教研室的职务结构,都要依据不同的任务,综合分析,组成合理的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二)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指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反映出教师的基础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教师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学校的科研、教学的潜力就越大,学术水平就越高。

我国高校的教师目前本科学历占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能适应高等学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加快研究生培养的速度,为高校输送更多高学历的教师;另一方面,对于高校中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求他们报考在职硕士生、博士生,或在职进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主要课程。力争在不远的将来,高校教师都能达到硕士和博士的实际水平,以保证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质量。(www.xing528.com)

(三)年龄结构

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各级职务教师的平均年龄、各年龄段教师人数比例等几个主要指标。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比任何一种物质生产劳动都更需要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人的一生只有在记忆力、理解力和体力都比较好的时期,才能表现出较好的创造力。因此,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其兴衰趋势。

(四)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结构应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应有利于完成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各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了变化,高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表现在:①伴随老专业的改造,一些教师难以适应转换专业的要求,出现部分教师相对过剩;②新专业的建设面临师资的严重不足;③同一专业中,基础课与专业课分离,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基础课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因此,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宽专业、双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趋势,拓宽专业基础,打破学科、专业间的界限,选拔、培养具有宽厚专业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专业教师。鼓励高职务、高水平的教师开设基础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五)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为了防止和打破学术思想的沿袭守旧,加强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的交流与相互渗透,活跃思想,繁荣学术,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应该是“远缘杂交”。也就是说,一所高校的教师应来自五湖四海,尽量避免同一“源头”。在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加强与校外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逐步扩大“外源”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学缘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