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劳动精神核心内涵-书评《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精神核心内涵-书评《劳动教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养与“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创新意识的提升、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进而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劳动风尚。

新时代劳动精神核心内涵-书评《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劳动观念,而且还彰显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生成了一种“劳动者至上、劳动者平等、劳动者可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

1. 在劳动人格上倡导“尊重劳动”

“尊重劳动”是新时代劳动精神蕴含的核心要义。第一,尊重劳动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和人本身,而且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因此一切劳动都应当受到尊重。第二,尊重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付出了劳动,为社会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有权利获得必要的回报,任何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都是剥削劳动者的行为,都是对劳动的不尊重。第三,维护劳动者的尊严。要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创设更舒适安全的劳动环境,让劳动者心情舒畅,在工作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2. 在劳动权利上倡导“劳动平等”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任何劳动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都具有从事其想从事的劳动的权利,而劳动平等是维护劳动权利的基本条件和维护劳动尊严的基本保障。第一,强调人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机会,即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劳动,从平等的机会中体现公平的劳动竞争,体现努力的劳动价值,体现对劳动的尊重。第二,反对一切劳动歧视与偏见。第三,强调人人都可以通过劳动做贡献。

3. 在劳动使命上倡导“劳动神圣”(www.xing528.com)

劳动具有光荣和神圣的意义。第一,劳动是宪法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一方面是公民依法“行使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公民依法“享受的利益”。第二,劳动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每个公民通过行使劳动权利,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从社会获取报酬,发展自我。第三,劳动果实是圣洁的。劳动果实是诚实劳动、精诚合作的劳动结晶。

4. 在劳动实践上倡导“劳动创造”

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弘扬劳动精神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第一,培养服务至上的敬业精神。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强调劳动的实践体验性,注重融入性和探究性,强调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倾向于尝试、感悟和技能的建构,在劳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第二,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养注重与技术相结合,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态势,在课程设计上既要充分考虑劳动教育中技术素养提升的内在序列,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技能培养的梯度结构,帮助每个学生建构符合其个性且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技术素养体系,进而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培养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养与“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创新意识的提升、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进而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劳动风尚。

5. 在劳动成就上倡导“劳动光荣”

在劳动成就上,新时代劳动精神倡导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个人意义而言,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会与人合作,追求个体幸福,享受劳动尊严;另一方面,通过劳动磨砺人的意志,培养勤俭节约、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从社会意义而言,劳动推动社会进步,让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得以整体提升。通过劳动,人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努力奋斗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劳动成就书写平凡中的伟大,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