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西族文化对丽江语言现象的影响

纳西族文化对丽江语言现象的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问题,先宏观地罗列一下丽江的文化、纳西族的文化。这种语言现象保留至今。一方面是纳西语保留得相当完整,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另一方面在行政公文方面则统一使用汉字,而不是用东巴文字。这一现象是民族学家最喜欢研究的对象。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大家都非常喜欢,都同意投赞成票,与丽江古城这个语言现象还是很有关系的。

纳西族文化对丽江语言现象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先宏观地罗列一下丽江文化纳西族的文化。外人眼里的纳西人是很有文化修养的,这片土地洋溢着文化,外面都有这么一个说法。许多到丽江来的人都是冲着丽江文化来的,其实每个到丽江来的人都想了解它的文化究竟是怎么回事。丽江的文化说起来大体是这么一回事,我主要以纳西族文化为例来展开。大家都知道,丽江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还有东巴文化,东巴文用象形文字记录了当时纳西族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这里还有许多民间留存的文化,从艺术文化的角度看,就有“热美蹉”“阿哩哩”之类的民间艺术形式。丽江还有《荷马史诗》一样的艺术形式存在,如“谷气”是一种以吟唱方式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我们称之为诗歌。这种诗歌以吟唱、咏叹调的形式来表现,它通过这样的吟唱形式,把历史上的许多故事流传至今。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丽江一旦有什么活动,就有个人坐在人群中间,周围许多人就围着这个人,托着腮静静地听着他的吟唱,仿佛回到了非常遥远的过去。很多故事就是用这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还有很多的节庆活动,纳西族的很多节庆跟汉族的差不多,但是也有属于纳西族独有的一整套节庆活动。

图2-19 弹奏纳西古乐(www.xing528.com)

图片来源:车文龙

在纳西文化中,纳西语是很突出的一种文化。大家都知道木氏土司早就接受了汉文化,所以有关公文方面的文字不是使用东巴文而是使用了汉文字。无论是官文还是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文,都能使用汉文。这种语言现象保留至今。最关键的问题是,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整个古城里人们讲的都是纳西话。一方面是纳西语保留得相当完整,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另一方面在行政公文方面则统一使用汉字,而不是用东巴文字。这一现象是民族学家最喜欢研究的对象。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大家都非常喜欢,都同意投赞成票,与丽江古城这个语言现象还是很有关系的。假如外地人在这个地方长住,不会讲几句纳西话,不会带着纳西腔调说几句话,生活就会挺不方便的。比如你去菜市场买菜,会比别人多花一点钱才能买到,整个菜市场听到的都是纳西话。最近有一次,我们市委副书记组织一个有关文化的座谈会,我在会上讲了,你要保留古城文化,首先要保留纳西话,不论是外地来的,还是本地非纳西族的人,都要求他们学讲纳西话,那就是对丽江文化不得了的一个贡献。当时我是这样说,然后他深有同感。他说,他是白族人,在外面工作的时间长了,那怎么办呢?他就尽可能地讲好普通话,当然这是我猜的,尽可能地不要留下什么白族的腔调,尽可能地向普通话看齐。但听了他的发言,看来还是有点白族的味道,这是一种文化。丽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丽江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对外来的文化从来不排斥。本土文化、汉族文化、藏族文化、白族文化、彝族文化等统统都在这个地方并存着。但丽江文化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多种文化并存在一个地方,在不断演绎过程中,纳西族就有本事慢慢地把外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变成纳西族的文化。而且当那个民族再重新审视纳西族文化的时候,他们都感觉不到,这种文化是从他们那里借鉴融合来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宣科老师的纳西古乐,你说纳西古乐是本土文化吗?不完全是,它是最典型的汉传文化,是中原一带的道教音乐。洞经音乐是中原文化,传到了丽江以后它还是音乐,那么总要有人演奏它,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被纳西族理解,纳西族艺人在演奏道教音乐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贯穿到演奏之中,变来变去,最后变成纳西古乐,外面的人来到这里,听了纳西古乐,他根本不会联想到它与汉族文化的联系,所以说在演绎的过程之中,纳西族就有这样的本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