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注意现象对认知的影响

视觉注意现象对认知的影响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除了受到注意者本身的影响外,目标物的特点也会影响注意。注意瞬脱是指若两个目标在短时间内相继呈现,则对第二个目标的正确报告率将显著下降。其经典研究范式为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被试需在系列分心物中识别出两个目标刺激,分别记为T1和T2。此外,注意加工普遍存在着正启动和负启动现象,即促进和抑制目标加工的现象。上述注意现象在迷彩设计中的巧妙运用,都可以抑制目标的加工,并达到伪装和隐身的效果。

视觉注意现象对认知的影响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除了受到注意者本身的影响外,目标物的特点也会影响注意。目标物越集中、排列越规律,注意的广度将越大;在一定范围内,目标物越复杂,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梁宁建,2006)。

关于视觉选择注意的机制有三种:一是基于位置的理论:又称聚光灯模型,注意只能聚焦于视觉空间中的某一个区域,注意的分布从焦点到外周连续递减;二是基于物体的理论:又称特征整合理论,以格式塔知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注意分为前注意阶段和注意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物体的各个特征即被平行加工,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注意的操作;三是偏向—竞争模型:多个物体同时呈现时会产生竞争,来自位置的信息更占优势时,主体会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资源;来自物体的信息更占优势时则引起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

注意的现象是复杂的,除了注意的基本品质——稳定性、集中性和分配性外,注意加工过程还存在诸多的注意现象,如注意瞬脱、非注意盲、变化盲和返回抑制等现象也会影响对目标的知觉加工(张学民,2011)。

(1)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简称AB)是指若两个目标在短时间内相继呈现,则对第二个目标的正确报告率将显著下降(Raymond, Shapiro, Arnell,1992)。其经典研究范式为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被试需在系列分心物中识别出两个目标刺激,分别记为T1和T2。Ghorashi, Smilek和Di Lollo(2007)基于此范式开展对T2作视觉搜索任务的研究,结果发现搜索效率与T1、T2间的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而且视觉搜索在注意瞬脱阶段无法进行,只有等到T1加工完毕。还有研究发现,对T1投入的注意资源多少与瞬脱效应大小存在相关(Shapiro, Schmitz, Martens, Hommel&Schnitzler,2006)。

(2)非注意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简称IB)是指观察主体的注意资源被其他刺激分散因而注意不到明显的非预想刺激(Mack, Rock,1998)。其经典研究范式过程为:多个物体在某区域内随机运动,运动至边框时会反弹,被试追踪具有某特征的物体反弹次数,进行多个试次,其中某些试次会出现非预想刺激,要求被试报告是否发现非预想刺激并描述。研究表明,非注意盲受到相似性效应(非预想刺激与目标刺激相似)及观察主体注意定势的影响(Most, Simons, Scholl, Jimenez, Clfford&Chabris,2001),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多目标追踪范式(Pylyshyn&Storm,1988)和多身份追踪范式(Oksama&Hyönä,2004)。研究发现目标追踪成绩受目标的数量(Oksama&Hyönä,2004)、物体运动的速度(Liu, Austen, Booth, Fisher, Argue, et al,2005)和运动所参考的框架(Liu et al,2005)所影响。(www.xing528.com)

(3)变化盲(change blindness,简称CB)是指观察者没有观察到客体或者场景的变化(Simons, Levin,1997),影响因素主要为注意(张晨,张智军,赵亚军,2009)。变化盲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屏幕闪烁时就可能发生变化盲,因此,该现象对数码迷彩伪装的侦察具有参考意义。

(4)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是指某线索在一位置呈现后,观察者对再次出现在该位置的刺激将出现反应迟滞现象(Posner&Cohen,1984)。其影响因素包括线索的性质(Andrea Berger&AvishaiHenik,2000)及任务难度(王均,王玉改,王甦,2000)。

此外,注意加工普遍存在着正启动(positive priming)和负启动(negative priming)现象,即促进和抑制目标加工的现象。上述注意现象在迷彩设计中的巧妙运用,都可以抑制目标的加工,并达到伪装和隐身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