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西方文明起源差异与未来走向

东西方文明起源差异与未来走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文明注重精神畅达,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使自身起居饮食欲望有礼有节,有收有放,有行有止。五行应东西南北中,是天经地义的五类元素。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倡导和谐,和谐的含义就是包容。中华文明的现代走向也正是感悟到了宇宙循环的纵向横向。上述我们谈到了西方属金,那就要从它的文明起始谈起。西方文明的东方源头是古埃及文化。这种理念助长了西方列强主义文化的骄傲与自负,给世界带来了不和平的因素。

东西方文明起源差异与未来走向

中华文明注重精神畅达,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使自身起居饮食欲望有礼有节,有收有放,有行有止。中华人文思想是呼太和之气,吸清海之波,与天地之精神往来,通过自省自修使自身在宇宙自然法则规范的程序之中,达到没有欲望的自在与逍遥。

欲望膨胀的人不会逍遥。为了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就不会追求自在与逍遥。会给自己找出理由,要求自由。如果人背离了人伦规范去追求自由,那就是胡作非为,巧取豪夺,最后只是给自己带来私欲的满足,害人又害己。

远览中华文明之起始,圣人通过身体力行,身心感悟,使自己产生了一种通天达地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体天地无私、无为、无欲,自然蕴化,不偏不倚,欲望有节的阴阳平衡之道。有此心性,自然会把眼前的利益淡化,将争夺、巧取、战争、强暴等欲望膨胀的心理动机,用恬淡无为转化成和谐乐善,守孝不争,助人为乐,利乐一切生命的善化行为。这种人文与智慧,一直扎根在东方以仁为本的卯木旭日初始之处,祥和地萦绕在中华民族的心灵里。因为东方属木,木在五常里主仁。中华文化之所以尊道贵德,讲仁义礼智信,也正是因为中华人文的先祖圣哲们发现了宇宙蕴化之道的阴阳五行总论。阴阳之道是宇宙蕴化的一种抽象无为的形式。五行应东西南北中,是天经地义的五类元素。东西南北中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相应相合。

东方甲乙木,木主仁,仁主祥和。因为它是光的起始,日出东方主万物生发。万物应光而生,由黑夜得以滋养,自然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昼夜人伦之序。

而西方属金,在五常里主义。金代表秋,也代表收。另一层意义也主杀伐,故而称之为春生秋杀,阳生阴杀。

中华文化的真正含义是蕴化万方。中国中央是土,木赖土而生,土在五行之中又起到了蕴化与牵情的作用,没有土的蕴化木也不得以长,火也不得以燃,水离土而泛滥,金无土而不生。

这种人文构成,也预示着中华民族是以和为贵的民族。对人的修养而言,也讲仁和、中和、平和。由于东方的文明智慧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所以中国人出生后也按生辰八字,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所论命,根据生辰八字可以了解与五行对应的信息。中华文化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上,首先讲的是仁义忠孝。我们使用筷子是一阴一阳,是木制的;我们祖先盖的房子也离不开木,离不开四方、六合;我们传统家具的座椅、床都是木制的;我们的先人逝去后用的棺木也是木制的;我们盖房子用的砖是青色的,叫青砖。我们的人体自然形成泰卦,眼耳鼻皆为双数,六属坤;嘴到身体的下方皆是单数,是三阳,是乾卦;合起来就是泰卦。泰卦在一年四季十二月运行之中也应在正月三阳开泰木旺之时。这种文化的形成,通过自身应对天地万有,自然会建立天人合一,物我同体,没有分别心的仁和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倡导和谐,和谐的含义就是包容。它不是软弱,不是畏惧强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里,它对刚强、柔弱、开闭、收放的运用方式了如指掌。中华文明的现代走向也正是感悟到了宇宙循环的纵向横向。从古至今,兴衰治乱,纷纷芸芸皆要归宿。这也是大势所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必将为推动世界和平,化干戈、和万邦、咸宁万国,维护赖以生存的人类家园——地球,为给人类点津破迷,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文明再次复兴,也正是几千年来山水相依,恬淡世俗,欲望有度的再次提醒。眼前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生态遭到破坏,使人类资源枯竭,而中华文明倡导的和谐正是要还自然以本来面貌,警醒人类知足、知止、物我同体,与自然山水同乐;它对发展和缓慢发展有一个根本认识,对人类子孙后代能恒久的绵延下去,对人类文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这就是中华文明给当代文明带来的光明前景。

上述我们谈到了西方属金,那就要从它的文明起始谈起。西方文明的东方源头是古埃及文化。古埃及文化是一种神授文化,它来自于古埃及文明对天体星宿和太阳舟中的循环认识。由于地理位置的沙漠化,资源上的匮乏,它通过奴役与掠夺使自身得到享受,得到满足,把倚强凌弱合理化。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被奴役了四百年的犹太民族为了解脱苦难,内心生发出了一种对爱的向往,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内心产生出善的力量,自然生成出术的神通。在潮起潮落之间,依稀看到了脱离埃及统治的生存之路。在落潮之后,自然有一条出红海之路。摩西以《十诫》教化犹太民众。后来,颠沛流离的以色列民族又经历了罗马的残暴奴役。在这期间,圣人耶稣对压迫以色列的罗马暴政和贵族享乐产生了厌倦,于是他带领穷苦人寻找平等、自由、相互关爱的快乐生活。并以“福音”两个字来代表,是表示传达给那些受苦受难的以色列民众的一种信息和盼望。

由于穷苦人对他的理念逐渐认可,冥冥之中对“福音”这两个字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受到了这种福音来自于冥冥天体的一种无形主宰。

这些穷苦的人们对他产生了一种礼拜之心。其实耶稣是个真正的圣人,由于他有解脱穷苦百姓脱离苦难的心愿,他内心产生了一种力量,他对有罪和无罪进行了思辨,他的初衷是压迫人民的人有罪,被压迫者是无罪的。他为了追求公道,舍生取义,通过这种行为来唤醒人们麻木不仁的良知。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反罗马统治的基督教反而成了罗马统治者对外文化与经济扩张的宗教文化。(www.xing528.com)

古罗马和古希腊一样,它强调的是要想富有就一定得强大,要想真正的强大,就一定要不停的征战与掠夺。掠夺给罗马帝国正式奠定了这种规模和制度,这也影响了西方经济制度的基本理念,也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生存原则的来源。所以说,宗教的本初无非都是劝善,可是后来由于一些信徒和统治者的利用而变质,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去世界各地征战掠夺,蒙骗百姓,让他们相信人人有罪,要想无罪就得彻底皈依西方宗教文化,同时彻底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属性。这正是违背了圣人耶稣用慈爱来感化人民,使之回归到有良知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初衷。这种理念助长了西方列强主义文化的骄傲与自负,给世界带来了不和平的因素。

我们不是危言耸听。人类走到今天,世界都成了地球村了,可是整个人类还是战争频仍,不安定因素层出不穷,这与西方列强推行单边的文化理念,干涉别国内政,使四邻不安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单边主义的强盗逻辑,也一定会走到尽头。十九世纪以来,他们推行殖民主义,就是为了通过坚船利炮行商传教,获取利益才是他们的第一目的。

传教是为了文化侵略,目的是使商教合一,相互作用,相互表里,相互借势来达到他们发财的目的。这样,他们的大资本家、小资本家都发了大财,成了富翁,也使殖民地的汉奸、卖国贼发了大财。苦的是殖民地的老百姓,被他们瓜分得一穷二白。殖民翻译过来就是抢民,“殖”这个字左边是个歹字,就是用歹徒的方式直接抢取他国民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各地的民族主义兴起,可是他们一看风头不对,硬战转变成了软战,他们发现坚船利炮发挥不了它们的作用,于是瞬间将其转变成西方政治宗教所谓的民主、博爱。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这种狭隘单边利己的文化意识担心,这种由私欲所派生出来的荒唐文明,披着贵族的外衣来蔑视其他一切文明的狭隘无知的单边逻辑,必将走向失败。

傲慢的西方强权文化正和中华的传统文明大相径庭。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是清静无为,虚无自然,海纳百川,用德来普化万方。所以中华文明的管理方式是在道德上下功夫,按照自然法则去循循善诱,无为不争,从不强行,用此不争之德实现大化天下的目标。

中华文明强调的是通过自觉、自省、善孝来修正自身,使自身对正义与邪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从善如流,普化万方,不分高低贵贱,使之一道共济圣域的大乘理念。

在近百年来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人们忽略了东方文化知足常乐,恬淡为上的智慧,给西方物质文明的强行推广划分出了落后与先进的两大走向。外观的强大,必然走向衰弱。中华文明以其厚德载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宽广胸襟必定会走向强大。

当今中国有一部分人,对西方文化的来源与变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和比较,盲目跟从,忽略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骨性特征,也忽略了各取其道而化之的管理方式。他们对公平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与畅想没有错,但他们不知道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在何处。

我们中国的无为民主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对行为规范的要求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德化使民风浑厚淳朴,勤劳善良,应时知节,顺应自然,使万物各取所需,各得所欲,这就是我们德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强调管理者对自身的修养首先是克己制欲,通过修身必须达到超然于荣禄之外的心性,内心祥和,自在宽余,从而达到内修外化。使被管理者忘乎贵贱,忘忽高低,从而获得自由、平等,安居乐业,上下互敬,相依相存的体用互动关系。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德化的作用之下,对天地宇宙有一颗至诚的敬畏之心。正如老子所说“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见素抱朴,常德不离”。而西方文化的管理方式所强调的民主自由是人神相依,自身的吉凶祸福皆取决于神对自身的恩典与保佑,而不强调吉凶祸福是由自身善孝德业修持多少而定。把好事皆归功于上帝,把坏事皆归怨于撒旦,从不在自身上找毛病,这和中国的“君子无德怨自修”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上述对西方文化的剖析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它的价值。从另一点来说西方的坚船利炮也把中国带入了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但这一切并不是中华传统文明本身所造成的。西方已经开始结束工业化,进入环境保护阶段,而把发展中的中国做为第三世界的工厂。以此我们要以史为鉴,中国是要靠和平的方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几千年来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在这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一定会依靠自己的思想和文明不断完善,不断整理,自我疗伤,使中华文明再次破土重生,它如晓跃朝阳,穿云破雾,拨开烟海,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中华文明的谦和是德的作用,并不是软弱。正如老子所云“江海之所以成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就说明柔弱的背后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说到这里,我们要以平和的态度去正确的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契机。物极必反,理穷必变。东西方文明相互包容,相互作用,东风西风,相和相应,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排斥转化为和谐。所谓的主动就是通过文化比较,使中华文化本体观走向世界,推动世界的和平,使人类和谐相处,共同爱护赖以生存的人类家园,从而走进万国一家,相亲相和的人类大化时代。使中华的传统文明在这次人类文明复兴过程之中起到和谐万邦的作用。也使世界人民真正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宇宙本体观是善孝循环,取法自然,德泽万乡,天人合一,阴阳互动,天人互感的自然蕴化规律。只有善孝循环才能使人伦重新规范,远离战争,唤醒人们内心的真爱,也就是激活良知,爱护和平与万物同乐。由此我们生发悠悠思古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长期不被理解和发现的力量重新审视。群策群力,使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对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起到刹车与警醒的作用。从而实现中华文明的再次复兴,以彰显大乘东方之气象,盛世中华之千祥,同时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光明前景,迎接万邦和畅,和平共处,各种文明相知相融,舍小我求大我的万邦咸宁的光明未来。

2012年8月7日农历壬辰年六月二十日立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