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始皇东巡与海上丝绸之路

秦始皇东巡与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载,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关于秦始皇东巡的原因与动机,张华松先生认为,秦始皇四次巡视,其中有三次以齐地为主要目标。[12]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这一角度来看,秦始皇多次巡游山东沿海途中所经过的琅邪等地,都与秦汉时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有关。

秦始皇东巡与海上丝绸之路

1.秦始皇对山东沿海的巡游

据《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2]春秋战国时期齐地曾先后经历多次战争,对齐鲁故地破坏较大,故秦汉时期齐地八神“其祀绝,莫知起时”。此时,仅山东沿海的神仙信仰颇盛,故秦皇、汉武均多次经由沿海的通道直接到达山东沿海一带,以便祭祀沿海地区的日神等神主。

据载,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3]由此可见,山东半岛沿海一带的神仙传说影响范围极大,以致各地前来寻访仙迹的方士数量很多。在巡游山东沿海途中,秦始皇曾“并勃(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4]可见,秦始皇这次对山东沿海的巡游,都与神仙祭祀有关,先后途经黄(月主所在地),攀成山(日主所在地),登之罘(阳主所在地),再登琅邪(四时主所在地),以上都是神主所在地。秦始皇还在琅邪这个黄海沿岸的著名港口和都会之地停留了三个月,为充实民户,还迁来各地百姓三万户到琅邪台下居住,并免除其十二年的赋税和徭役,说明秦始皇对此地流连忘返,应当是出于对海上神主、仙药以及东夷文化的敬仰和崇拜。

公元前219年的这次东巡,徐福等人上书秦始皇,“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5]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于此,“登之罘,刻石”,[6]以表明其目的和功德,实则也应当是为了祭祀神主和访求仙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来到山东沿海,仍为寻访海上仙方和仙药,并祈求神灵福佑,以求长生不老。《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徐市(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7]遂游说始皇:“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望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驽射之。”[8]于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贲捕巨鱼具,而自以连驽侯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9]《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亦有类似记载。很可惜的是,秦始皇始终未能获得仙药。据《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10]可见,秦始皇三次东巡虽满怀希望,但最终没能如愿,在回来的路上病死于沙丘行宫

关于秦始皇东巡的原因与动机,张华松先生认为,秦始皇四次巡视,其中有三次以齐地为主要目标。论其东巡齐地的原因和目的,大略可归结为政治军事方面:齐地最具有反秦的实力;齐地拥有强大的贵族势力;齐地动向的不易捉摸;齐地存在着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经济方面:控制齐地的盐铁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劝课农桑,以便从齐地征调足够的粮赋。文化方面:寻根;寻求文化与宗教权威力量;考察民情,整饬风俗;求仙。秦始皇是战国齐鲁阴阳儒生所炮制的巡狩礼的第一个实践者。[11]

2.秦始皇巡游途中经过的出海口

关于秦始皇巡游的时空特征及其原因,李瑞、吴宏岐根据《史记》及有关记载,详细分析了秦始皇为帝十一年间频繁巡游的时空特征,即巡游频率高、历时长、游历范围广,且以齐鲁海滨为巡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地;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提出促成秦始皇巡游活动时空特征的主要原因是扬威宣德的政治目的、虔诚的宗教情感、寻求长生的强烈渴望和地理景观区域差异的吸引。[12]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这一角度来看,秦始皇多次巡游山东沿海途中所经过的琅邪等地,都与秦汉时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有关。

(1)琅邪(今作“琅琊”)(今山东胶南)(www.xing528.com)

从东巡路线看,秦始皇曾先后三次到达山东半岛南部的琅邪。此地与春秋晚期越国派军渡海至此进而到中原争霸有关。据分析,一方面这与琅邪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此地祭祀四时主有关。

秦朝后期,秦始皇还曾经从琅邪郡分置即墨郡这一政区。对此,李勉、俞方洁认为,里耶秦简8-657号简记载了“琅邪郡尉徙治”的相关内容,根据秦历谱、干支纪日、秦代信息传递速度和里耶秦简8-657简的内容,可以推断出8-657号简“琅邪郡尉徙治”的发文年月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五月,此时尚无即墨郡。秦在灭齐之初,根据齐国疆域沿革和山川形势设齐、琅邪二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后分琅邪郡置即墨郡,琅邪郡尉徙治即墨和即墨郡的设置与秦始皇东巡关系密切。[13]

(2)芝罘(今烟台

芝罘这一地名,也与东夷文化有关。这里是齐地商人从山东半岛沿海通往朝鲜半岛距离最近的出海口。由于此地是山东沿海祭祀阳主所在地,因此也就成为秦始皇流连忘返之地。

(3)成山(今威海下属的文登、荣成)

成山是山东沿海祭祀日主所在地,因此成为秦始皇流连忘返之地。关于秦始皇东巡对威海旅游资源构成的影响,韩颖先生认为,帝王巡游是古代旅游的重要形式,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历史上秦始皇曾经两次东巡至成山头,足迹遍及现在威海境内的文登、荣成两市,留下了相关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神话传说,由此丰富了威海旅游资源的人文底蕴。[14]

(4)碣石(今秦皇岛)

今秦皇岛的地名与秦始皇东巡于此有关。关于秦始皇东巡之碣石,华玉冰先生认为,文献记载的“碣石”多特指一个区域,从有关材料推断它应该包括燕山余脉的大碣石山和角山余脉所延及的广大地区。

战国至秦汉时期涉及“碣石”的事件,多发生在环渤海湾沿海地区,以其物产富饶导致方士多聚居于此,因求仙活动繁多而闻名于世,这是秦始皇、汉武帝东巡“碣石”的原因之一。[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