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与航线分析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与航线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西汉武帝开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开辟出来。从此,这条海上贸易通道的主要港口,遂正式出现在史籍中。这是中、日、朝鲜半岛之间海上交通的最早航路。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海船被迫迂回航行,通过韩国济州岛或琉球列岛等岛屿中转,方能顺利抵达韩、日等国。基于以上原因,本书认为,两汉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重点,主要是放在从雷州半岛沿海或经由北部湾沿岸港口出发或中转而形成的南海丝绸之路上。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与航线分析

自西武帝开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开辟出来。从此,这条海上贸易通道的主要港口(如徐闻、合浦等),遂正式出现在史籍中。只有在两汉之际或汉末这样的动乱时期,这些港口的重要地位,才因战乱、政局变化而有所改变。由这些重要的始发港相互连通而形成的近岸海上贸易航线,随着汉代中外商人的贸易不断增长,以及汉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逐步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不断向西方文明古国延伸并逐步扩大中外贸易范围。由于两汉长达几百年,其间西汉东汉所处历史背景、国力强盛程度,以及汉朝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西域、海外诸国的关系,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本书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内容又分为西汉、东汉这两个大的阶段来分别论述。

总体上看,两汉时期中国与海外各国之间的海上交通及贸易,在先秦海上交通仅初见雏形的基础上已渐趋成熟,只是史籍记载不多。其中,中国北部的海上交通,主要是由山东半岛沿岸的几大始发港(如琅邪、不其、东莱)渡海,沿着渤海海峡(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狭窄通道)中的一些小的岛屿,渐趋航行至辽东半岛沿岸,再沿着朝鲜半岛西边的海岸线航行,由此就可到达三韩等民族聚居地(今韩国)南部,再渡过对马海峡,就可到达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这是中、日、朝鲜半岛之间海上交通的最早航路。后来从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的漫长封建历史时期,我国北方的海上对外贸易,大多都经由这条靠近朝鲜半岛沿岸的传统海上贸易航线。

另一方面,两汉时期,当时朝鲜半岛各民族还较为落后和分散,日本古代社会也很落后,远不如汉朝强大,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远远不如汉朝,因此汉朝与远东偏远地域之间的海上交通,主要是派汉使往来于两地,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海陆通道逐步传入朝鲜半岛、日本等地,而两汉时期,汉朝与远东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还不像近现代这样密切,由汉朝初步建立的中外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也远不如后来唐宋至明清时期那样发达。

相比之下,距离倭国(日本)更近的江浙一带(吴越故地)沿海,因东海面积和跨度较大,中日之间“一衣带水”,直线航道(从长江入海口至日本九州、四国)上的过渡性停靠岛屿也不如渤海和黄海多,而东海上潮流(如黑潮)的走向也不利于海船向东直达日本沿海,故在唐宋出现更大海船之前,江浙一带的远古先民因海上各种天然阻碍而很难乘坐简易的独木舟或较小的海船,冒险远航以达日、韩等国。三国东吴时期,孙权派出的远航使者仅北达辽东,南至夷州和交州,未能向东与倭国(日本)建立联系。直到唐朝中叶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时期,唐朝著名和尚鉴真几次想从扬州东渡,却因海上风浪太大而屡屡受阻,无法抵达日本,其中有一次因台风海船飘到海南岛,遂与统领海南岛上俚汉民众的高凉冯氏后人有过宗教文化交流。由此推测,在秦汉时期江南造船业还远不如唐宋时期那样发达的背景下,秦汉时代的商人显然是很难从江浙(吴越故地)沿海的港口出发,直航韩、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海船被迫迂回航行,通过韩国济州岛或琉球列岛等岛屿中转,方能顺利抵达韩、日等国。(www.xing528.com)

此外,汉武帝派大军平定闽越王发动的叛乱后,曾将闽越先民大规模迁徙至江淮一带安置,致使唐末五代十国之前闽地为之一空。此后,不仅闽越人的历史、文化内容缺乏记载,连闽地越人对外交流的海上交通情况也多半空白。事实上,在宋元泉州港崛起以前,闽地海上交通和贸易活动一直都不如南海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发达。此外,闽地沿海靠近台湾海峡,从古至今,这里每年都会有很多台风路过,而两汉时期的海船主要依靠沿海地理标志来导航,且多为近岸航行,故汉代海船大多选择距离汉代南海文明交汇地——交州较近,同时也远离台风登陆地的北部湾避风港来停靠。在这种情况下,最终选择以条件最优的徐闻、合浦作为汉代重要的始发港和中转港,然后通过内河或陆路来传输各种海外货物,经过长期辗转、颠簸和长途贩运,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方能到达朝贡贸易的目的地——两汉时期的都城“二京”,即长安(西汉都城)、雒阳(东汉都城),由此就使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汉代的贡道向北延伸,最终在地处黄河中游的古老都城,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连为一体,从而构成汉代朝贡贸易的完整体系和海陆贸易网络。从客观效果看,这样做也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不同文明古国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总之,两汉时期中外商人退居北部湾沿线和雷州半岛,主要还是为保护海船免遭台风和其他灾害袭击,从而避免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各种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这些中外商船在每年冬季利用当地常见的东北季风出行,进而远航至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在这种情况下,秦汉时期,或者说自战国秦汉至魏晋期间,从我国闽地到粤西沿海这条漫长海岸线上的各类港口,因台风和其他灾害、港口腹地、自然地形、海陆连接点等一系列原因,其实并不太适合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或中转港。

基于以上原因,本书认为,两汉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重点,主要是放在从雷州半岛沿海或经由北部湾沿岸(在我国版图上,这是一条蜿蜒曲折而漫长的南方海岸线)港口(主要以徐闻、合浦为中心)出发或中转而形成的南海丝绸之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