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香料贸易的交换媒介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香料贸易的交换媒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商品经济还较为低下的情况下,部分的贸易是实行“以货易货”的物物交换。当时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的多种香料和奇珍异物都是中国人所青睐的商品,而中国的大宗贸易并不是香料,而是更为昂贵的丝绸。这样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中就显示出了异常的优势:香料与丝绸的交换无法促成贸易的平衡,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使用货币来填补差额,特别是在对丝绸需求量极大的罗马帝国。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香料贸易的交换媒介

在当时商品经济还较为低下的情况下,部分的贸易是实行“以货易货”的物物交换。当时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的多种香料和奇珍异物都是中国人所青睐的商品,而中国的大宗贸易并不是香料,而是更为昂贵的丝绸。这样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中就显示出了异常的优势:香料与丝绸的交换无法促成贸易的平衡,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使用货币来填补差额,特别是在对丝绸需求量极大的罗马帝国。照罗马人的说法:“中国人不急于卖他们的货物,只将货物沿着他们的河岸摊开,等待外国人到那里购买,所支付的是货币,不是其他产品,议价以打手势的方式进行,中国人不爱多讲话,也不讨价还价,买就买,不买就走人,这是他们的方式。”[260]普林尼说“每年至少有一亿银币支付给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奢侈和女人让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261]汉书·西域传》也记载了罗马人用货币贸易的情况:“大秦(即罗马)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262]

除此之外,印度的胡椒等香料也使罗马帝国流失了大量的货币。喀劳狄大发牢骚:“罗马人用重金购来了一些用以满足女性虚荣心的物品,一些首饰和小奢侈品,这就使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为了换取这些古董,他们把帝国的金钱拱手奉送给了异族,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毁灭性地奉送给了罗马的敌人。”[263]喀劳狄于公元22年在元老院发表了这番议论。此后的形势反倒每况愈下,越来越糟,简直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因此,普林尼曾大声疾呼:“印度没有一年不从罗马帝国掠去5000万个古罗马金币。作为回报,印度给我们运来的商品在罗马则要贵之百倍。”[264]汤普逊(Thompson,James Westfall)总结说:“现在印度发掘出并保藏于各大博物馆的各色各样的罗马硬币,数以千计,可证明普利尼(Pliny)所说的不谬。”[265]可见,当时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贸易形式不在少数,特别是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及地中海地区。

【注释】

[1]转引自[明]周嘉胄:《香乘》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08页。

[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3页。

[3][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49页。

[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M].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4.(Cassia and cinnamon had already,from the fourth century B.C.,become a well-known commodity i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0页。

[6][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0页。

[7][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242页。

[8][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243页。

[9][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7页。

[1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1页。

[11][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2页。

[12][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53页。

[13][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2,第3253—3254页。

[1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M].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3.( In the historic times,the importance of cassia in south China is illustrated by the action of Shih Huang Ti,the first Chin emperor,who,when he conquered Nan Yueh in 216 B.C.,renamed it Kwei Lin,the 'Cassia Grove'. The modern Kweilin preserves the name. This shows that cassia was already in the third century B.C.. Such a prominent product of the area comprising the modern provinces of Kweichow,Kwangtung,and Kwangsi that the conqueror from the north named the whole territory after it.)

[1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3页。

[16][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卷二《上品》,杨鹏举校注,学苑出版社,2007,第92页。

[17][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1052—1053页。

[18]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3.

[19][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4页。

[20][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6页。

[21]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53.(It has been so long known,in south-east Asia,China,and India,as a cultivated plant,that its original habitat is different to determine.)

[22][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3页。

[23][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9页。

[24][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宋]裴骃集解,中华书局,1982,第3253、3254、3261、3272页。

[2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4页。

[26]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54.(Ginger is a private plant,which is cultivated plentifully in Trogodytical Arabia(that is,on the Berber side). They use it while still green for many purposes,as we do rue,boiling it in their drinks before meals,and mixing it as a seasoning in their boiled foods. The roots are small like those of cyperus or turmeric,whitish in colour and pepper in taste,and of a fragrant smell. They also select those parts of the root which are free from worm,which they preserve and send in earthenware jars to Italy,where it serves as a flavouring in food and is also taken with dried fish. It has a heating quality.)

[27][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5页。

[28][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7页。

[29][汉]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王根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66页。

[30][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421—422页。

[31][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6页。

[32][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卷三《中品》,杨鹏举校注,学苑出版社,2007,第139页。

[3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文物出版社,1988,第87页。

[34][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90页。

[3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6页。

[3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862页。

[37][梁]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卷四《草木中品·高良姜》,尚志钧、尚元胜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313页。

[38][唐]苏敬撰《新修本草》,尚志钧辑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133页。

[39][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三《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第1100页。

[40][宋]赵汝适撰《诸蕃志校释》卷下《志物》,杨博文校释,中华书局,1996,第216—217页。

[4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862页。

[42]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P. 51-53.[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百花文艺出版社,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2004,第121页。

[43][梁]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卷四《草木中品·高良姜》,尚志钧、尚元胜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313页。

[44][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21页。

[4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7页。

[46][法]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18—19页。

[47]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76.

[48]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76.

[49][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7页。

[50]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 1969,P. 47.(The cloves of commerce are the dried,unopened flower-buds of this tree of the myrtle family,which stands about twenty feet high.)

[51]转引自[明]周嘉胄:《香乘》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20页。

[52][宋]赵汝适撰《诸蕃志校释》卷下《志物》,杨博文校释,中华书局,1996,第180页。

[53]转引自[明]周嘉胄:《香乘》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19页。

[5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8.(the tree is indigenous soley to the five small islands of Ternate,Tidore,Mutir,Machian,and Bachian,which lie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Gilolo,the principal island of the Moluccas on the equators,in eastern Indonesia.)

[5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八十七《四夷部》,中华书局,1960,第3485页。

[56]陈连庆:《汉晋之际输入中国的香料》,《史学集刊》1986年第2期。

[57][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5页。

[58][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6页。

[59][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6页。

[6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73—74页。

[61][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5页;《香乘》中记载此位侍中名叫 “刁存”,详见[明]周嘉胄:《香乘》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19页。

[6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5—4346页。

[63]转引自[宋]洪刍:《香谱》卷上《香之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289页。

[64][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04—109页。

[65]转引自陈连庆:《汉晋之际输入中国的香料》,《史学集刊》1986年第2期。

[66]转引自[明]周嘉胄:《香乘》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09页。

[67][宋]赵汝适:《诸蕃志校释》卷下《志物》,杨博文校释,中华书局,1996,第173页。

[68][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卷中,《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64页。

[69][汉]杨孚撰《异物志》卷二,《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43页。

[70][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9页。

[7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38页。

[72][汉]杨孚撰《南方草木状》卷中,《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66页。

[73]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0.(the former to Borneo,the Malay Peninsula,and Sumatra,and the latter to Japan,mid-eaast China,Formosa,and Tongking.)

[7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40.(The two kinds of camphor are similar in smell,though chemically distinct.)

[75][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宋]裴骃集解,中华书局,1982,第3268页。

[76][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1670页。

[77]韩槐准:《龙脑香考》,《南洋学报》,1941年,第1辑。

[78][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95页。

[79][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第177页。

[8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89页。

[81][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67页。

[82][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67页。

[83][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35页。

[8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80.(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that black pepper grew in southern Thailand,and was cultivated from early times in Malaya,such crops would be superfluous for commerce because of the quantities available in India.)

[85]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80.(Long pepper is native to the hotter parts of northern India from Nepal to Bengal,and to the hills of southern India. Black pepper,which differs from long pepper in being a climber and in the appearance of its fruit,grew wild in the forests of Travancore and Malabar and was also extensively cultivated along the coast—the Cottonara(Kadattanadu)of the Periplus—from early times.)

[86][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八《木部》,中华书局,1960,第4253页。

[87][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1页。

[88][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第179页。

[89][北齐]魏收:《魏书》卷一百二《西域列传》,中华书局,1974,第2270—2271页。

[90][唐]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五十《异域列传》,中华书局,1971,第919—920页。

[91][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七《西域列传》,中华书局,1974,第3222页。

[92][唐]魏征等:《隋书》卷八十三《西域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1857页。

[9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列传》,中华书局,1975,第5311页。

[94][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199—200页。

[95][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203—204页。

[96][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205页。

[97]王赓武:《南海贸易与南洋华人》,姚楠编译,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第190页。

[98][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王向荣校注,中华书局,2000,第68页。

[99][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卷上,《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58页。

[100][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86页。

[101][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86页。

[102]杨天宇:《周礼译注》,《春官宗伯·郁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296页。

[103][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第106页。

[104][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5页。

[105]饶宗颐:《论古代香药之路——鬱与古薰香器》,《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第373—377页。

[106][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郁金》,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1394页。

[107][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郁金》,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1394页。

[108][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郁金》,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1394页。

[109][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八一《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5页。

[110][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98页。

[111]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63-64.

[112][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146页。

[113][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22页。

[114]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

[11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一《果部》,中华书局,1960,第4305页。

[116][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一《果部》,中华书局,1960,第4306页。

[117][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一《果部》,中华书局,1960,第4305—4306页。

[118][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石声汉校释,中华书局,2009,第1071页。

[119][汉]伶玄撰《赵飞燕外传》,《古今逸史精编》,熊宪光选辑,徐志奇点校,重庆出版社,2000,第106页。

[120][梁]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卷七《果部药物上品·豆蔻》,尚志钧、尚元胜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459页。

[121][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一《果部》,中华书局,1960,第4305页。

[122][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卷上,《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57页。

[123][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860—861页。

[124]陈连庆:《汉晋之际输入中国的香料》,《史学集刊》1986年第2期。

[125]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P. 84.

[126][梁]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卷三《草木上品·木香》,尚志钧、尚元胜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212页。

[127][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八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28][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八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29][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八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3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32页。

[131][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卷二《上品》,杨鹏举校注,学苑出版社,2007,第48页。

[13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关于此书信的内容,《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布帛部》的记载有所不同:班固《与弟超书》曰:“今賷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闟登。”见[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布帛部》,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1456页。(www.xing528.com)

[13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3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19页。

[13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36][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7页。

[13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62—1963页。

[138][唐]段成式撰《西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第158页。

[139][唐]苏敬撰《新修本草》卷十二《木部上品》,尚志钧辑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183—184页。

[140][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卷八《解纷》(一),尚志钧辑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381页。

[141][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284页。

[142][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四十《礼部》,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732页。

[14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兵部》,中华书局,1960,第1651页。

[144][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19—220页。

[14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220页。

[146][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97—798页。

[147][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四《月氏使者》,中华书局,1961,第28页。

[148][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四《月氏使者》,中华书局,1961,第27—28页。

[149][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57页。

[15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57页。

[151][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四《月氏使者》,中华书局,1961,第28页。

[152][唐]段成式撰《西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第177页。

[15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61页。

[15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61页。

[15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1962页。

[15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七,《杂曲歌辞·乐府》,中华书局,1979,第1187页。

[157][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1394—1395页。又见[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香部》,中华书局,1960,第4349—4350页。

[158][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胡道静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827页。

[159][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91页。

[160][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8页。

[161][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4页。

[162][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860—861页。

[163][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卷中,《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62页。

[164]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第141页。

[16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7—188页。

[166][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9页。

[167][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8页。

[168][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6页。

[169][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145—146页。

[170][汉]郭宪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卷二,《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王根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128页。

[171][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1671页。

[172][日]藤田丰八:《前汉时代西南海上交通之记录》,《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何建民译,商务印书馆,1936,第83—117页。

[173]岑仲勉:《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4期。

[174]周连宽:《汉使航程问题——评岑韩二氏的论文》,《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第3期。

[175]许云樵:《古代南海航程中的地峡与地极》,新加坡《南洋学报》1984年第2辑。

[176]韩振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间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汉书地理志粤地条末段考释》,《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2期。

[177]朱杰勤:《汉代中国东南亚和南亚海上交通路线初探》,《海交史研究》1983年第3期。

[178]章巽:《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商务印书馆,1986,第18—19页。

[179]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六册),朱杰勤校订,中华书局,1979,第20—21页。

[180][法]费琅:《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57,第56—58页。

[181]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2页。

[182]苏继庼:《汉书地理志已程不国即锡兰说》,《南洋学报》1948年第2期。

[183]据说是因为锡兰国王对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钱币做了鉴定,发现每枚的重量都相等,尽管这些钱币上的图案说明它们由不同的君主所铸造。见[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2页。

[184]实际上印度人和阿拉伯海员早已掌握了季风的规律,希帕鲁斯可能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习到关于季风的知识,但经他介绍对罗马人的海上贸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见[印]R. 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张荫桐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第104页。

[185][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2页。

[186][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17—18页。

[187][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导论》,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17页。

[188][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851页。

[189][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0页。

[190][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0页。

[19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七《杂曲歌辞·乐府》,中华书局,1979,第1187页。

[192]何宁:《淮南子集释》卷十八《人间训》,中华书局,1998,第1289页。

[193]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官南方者之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525页。

[194][汉]班固撰《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3852页。

[195]广州市文化局:《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广州出版社,1999,第118页。

[196][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2,第3268页。

[197][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1670页。

[198][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1670页。

[199][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下)《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三·岭南道》,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第1087页。

[200]何宁:《淮南子集释》卷一《原道训》,中华书局,1998,第38—39页。

[201][汉]班固撰《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2778页。

[202]详见[晋]陈寿撰《三国志》卷六十《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1385页。[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83页。

[203][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83页。

[204][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30页。

[205][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导论》,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23页。

[206][美]戴尔·布朗主编《东南亚:重新找回的历史》,王同宽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94—95页;谢崇安:《雨林中的国度:追踪东南亚古代文明》,重庆出版社,2001,第145—154页;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第24页;李庆新:《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

[207]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49页。

[208][美]戴尔·布朗主编《东南亚:重新找回的历史》,王同宽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94—95页;谢崇安:《雨林中的国度:追踪东南亚古代文明》,重庆出版社,2001,第145—154页。

[209][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1页。

[21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52页。

[211][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第9页。

[212][汉]杨孚撰《异物志》卷二,《南越五主传及其它七种》,杨伟群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38页。

[213]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上),文物出版社,1981,第478页。

[214]胡肇椿、张维持:《广州出土的汉代黑奴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第2期。

[215][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28页。

[216][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5页。

[217][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1页。

[218]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47页。

[219][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1页。

[220][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28页。

[221][汉]班固撰《汉书》卷十二《平帝纪》,[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第352页。

[22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2页。

[223][北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周振甫释译,学苑出版社,2001,第102页。

[224][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85页。

[225][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0页。

[226][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0页。

[227][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18页。

[228][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19—2920页。

[229][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861页。

[230][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19页。

[231][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3页。

[232][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91页。

[233][汉]郭宪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卷二,《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王根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128页。

[234]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华书局,1990,第108、122页。

[235]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第227页。

[236]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华书局,1990,第106、107、122页。

[237][印]R. 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张荫桐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第104页。

[238]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第225页。

[239][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0页。

[240][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41页。

[241][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860页。

[24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851页。

[243][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0页。

[244][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98页。

[245][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中华书局,1973,第798页。

[246][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22页。

[247]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第109页。

[248][梁]释慧皎撰《高僧传》卷一《译经·吴建业建初寺康僧会》,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中华书局,1992,第14—15页。

[249]姜伯勤:《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伊兰人:论遂溪的考古新发现》,《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91,第24页。

[250][晋]陈寿撰《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第1192页。

[251]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55页。

[252]J.Innes Miller. The 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29B.C.to A.D.64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69,75.

[253][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1页。

[254][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1—12页。

[255][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1页。

[256][英]多比尔:《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李蔚虹、赵凤军、姜竹青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第181页。

[257][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2页。

[258]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47页。

[259]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第255页。

[260][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1页。

[261][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2页。

[26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第2919页。

[263][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50—51页。

[264][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第51页。

[265][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上),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