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突破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突破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国家战略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谋划和部署,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毫无疑问,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于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45]三是必须坚持科学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加快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国家战略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谋划和部署,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其硬实力来说的,是某种文化通过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力,即通过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品行、人格、风俗习惯、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教育体育、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环境等文化元素所展现出来的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产力。[37]文化软实力,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要素: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38]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浪潮滚滚而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毫无疑问,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于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在形成思想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推动文化进步的责任与使命。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方向。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打上其所从属的意识形态的鲜明烙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39]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更是保证文化强国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制度。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40]要教育引导文化战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文化强国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到把握方向导向、创新思维思路、改革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让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同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41]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之源。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厚重的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之源、坚实根基与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且从未间断过的中华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产生了灿若繁星的大师大家,并留下大量不朽作品,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43]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铸就了我们今天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底气。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4]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45]

三是必须坚持科学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加快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外化和具体呈现,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决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46]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7]一方面,“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8];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体制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49]。贯彻落实这些要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其一,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其二,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其三,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大力提高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高国民素质。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的进步归根结底是文明的进步,要继续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比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比如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扶贫扶志扶智并举等等,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人们文明实践自觉,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50]“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繁荣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立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是人民大众共建共享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人民性,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1]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时代要求,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52]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用性,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多元投入等机制,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文化服务。[53]“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4]

五是必须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筑牢筑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基础。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筑牢筑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只有文化创新才能发展文化,只有发展文化,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高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创新文化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政府服务角色的转变,增加社会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55]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对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充分利用新时代的媒介环境和科技手段创新文化的载体表达方式,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沿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6]

2019年1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举行,广州歌舞剧院历经5年打造的舞剧《醒·狮》,作为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舞剧,获得“荷花奖”舞剧奖。《醒·狮》缘何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醒·狮》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舞狮少年阿醒和龙少的自我觉醒,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勇于抗争的故事。《醒·狮》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呈现三元里抗英的广州故事,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展现了广州故事、中国精神、东方气韵。

习近平指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57]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禀赋,文化精髓,文化价值发自内心、充满热情地尊敬、信任和坚守,并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传承、弘扬和践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之源;必须坚持科学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加快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筑牢筑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基础,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影响力。

(执笔人:胡 勇)

【注释】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4页。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 19日。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70、171页。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0页。

[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 19日。

[8]杨建营、王家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其现实价值》,《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9]迟成勇:《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国学大师张岱年的民族精神观的解读》,《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0]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1页。

[11]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63页。

[12]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0页。

[13]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57页。

[14]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44页。

[15]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1页。

[16]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67页。

[17]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页。

[18]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页。

[19]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6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6页。

[20]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4页。

[21]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12页。

[22]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4页。(www.xing528.com)

[23]张涛、袁江玉:《〈周易〉的君子观》,《理论学刊》2016年第2期。

[24]王彩云:《试析德能互补、仁智双彰的君子人格——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涵》,《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25]张涛、袁江玉:《〈周易〉的君子观》,《理论学刊》2016年第2期。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8页。

[2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8]但兴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再诠释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生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0期。

[29]钱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精神》,《学习时报》2016年10月 13日。

[30]徐嘉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浅谈爱国主义的内涵、作用和重点》,《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31]黄剑丰:《抗清英雄陈子壮铁骨铮铮,面对高官厚禄引诱未曾下跪,雕塑师唐大禧为何选择他下跪形象造像?》,搜狐网(https://www.sohu.com),2017年5月3日。

[32]徐嘉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浅谈爱国主义的内涵、作用和重点》,《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4页。

[3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3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

[36]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6页。

[37]李家祥:《国家软实力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2、33页。

[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9页。

[3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 19日。

[40]邢善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学习时报》2020年12月28日。

[41]熊若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中华魂》2021年第7期。

[42]《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

[4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4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4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2页。

[46]周东华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政论坛》2017年第 12期。

[4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3、164页。

[4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4页。

[4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5页。

[5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51]周东华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政论坛》2017年第 12期。

[5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 189页。

[53]邢善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学习时报》2020年12月28日。

[54]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20年第 12期。

[55]郭明飞、柴盈:《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重维度》,《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56]陈佳:《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建构》,《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5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