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晋海上丝绸之路及朝贡贸易的历史

西晋海上丝绸之路及朝贡贸易的历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可知,西晋统一南北后,国力强盛,进而恢复了传统的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海陆贸易路线,前来西晋都城洛阳从事朝贡贸易的四夷,多达23国。由于大秦远在西亚,因此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前来显然很不方便,还不如从海上丝绸之路,并经由扶南、林邑等国中转,即可顺利抵达长江下游的港口,进而前往中原向晋武帝纳贡。大秦向西晋王朝进献的贡品中,包括中国罕见的蜜香纸、火布、钩缘子等方物。

西晋海上丝绸之路及朝贡贸易的历史

武帝时期,曾有四夷二十三国入贡。据《晋书·四夷传》载:“(晋)武帝受终衰魏,廓境全吴,威略既申,招携斯广,迷乱华之议,矜来远之名,抚旧怀新,岁时无怠,凡四夷入贡者,有二十三国。既而惠皇失德,中宗迁播,凶徒分据,天邑倾沦,朝化所覃,江外而已,賝贡之礼,于兹殆绝,殊风异俗,所未能详。故采其可知者,为之传云。北狄窃号中壤,备于载记;在其诸部种类,今略书之。”[6]可知,西晋统一南北后,国力强盛,进而恢复了传统的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海陆贸易路线,前来西晋都城洛阳从事朝贡贸易的四夷(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古国),多达23国。如交州以南的林邑国就多次出现在我国史籍中。如《南齐书》载:“南夷林邑国,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北连九德,秦时故林邑县也。汉末称王。晋太康五年始贡献。”[7]

西晋武帝至东晋年间,林邑国曾多次遣使贡献方物。如《太平御览》引《交州杂记事》:“太康四年(283年),临邑王范熊献紫水晶唾壶一口,青、白水精唾壶各二口。”[8]又据《太平御览》载:“太康四年(283年),刺史陶璜表送林邑王范熊所献缥绀水精盘各一枚。”[9]又据《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先后引《交州杂事》:“太康四年(283年),刺史陶璜,表送临邑王花然(《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范熊,此讹。)所献银钵一口,水精钵一口。”[10]可知西晋武帝时期,因国力强盛,导致远在越南中部、南部一带的林邑国与西晋之间的朝贡关系极为密切。不久,因晋惠帝失德(实则因贾后乱政和诸王夺权),导致八王之乱,西晋末年,又因五胡乱华,导致永嘉之乱,从而使得林邑国等周边各国与西晋之间的朝贡关系,也因中原大乱导致贡道堵塞而被迫断绝。

西晋时期,林邑曾向晋武帝进献海枣。据《南方草木状》载:“海枣树,身无闲枝,耸三四十丈。树顶四面共生十余枝,叶如栟榈。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碗;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安邑御枣无以加也。泰康(应即太康)五年,林邑献百枚。昔李少君谓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非诞说也。”[11]

在林邑的带领下,东南亚的大国扶南也于次年即泰康六年前来进献方物。据嵇含《南方草木状》:“泰(太)康六年,扶南国贡诸蔗,一丈三节。”[12]另据《南方草木状》载:“抱香履,抱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时刳而为履,易如削瓜;既干则韧不可理也。履虽猥大,而轻者若通脱木,风至则随飘而动。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出扶南、大秦诸国。泰康六年,扶南贡百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而已。按东方朔《琐语》曰: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13]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足下”,也与海外扶南等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献方物有关。

西晋后期,又有太熙元年(290年)牟奴等国上献方物一事。据北宋《太平御览》引《晋起居注》:“太熙元年正月,牟奴等国大小口十七万九千余人,各遣正、副使诣护东夷校尉何龛。上献方物。”[14]据考证,牟奴等国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一带,故推测牟奴等国派遣使者,应由辽东或朝鲜半岛作为过道,其间也可乘船,通过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经山东半岛沿海港口登陆,然后向西,即可抵达西晋都城洛阳。(www.xing528.com)

西晋年间,扶南、林邑、大秦等国时常遣使贡献方物。据《晋书·扶南国传》:“武帝泰始初,遣使贡献。太康中,又频来。穆帝升平初,复有竺旃檀称王,遣使贡驯象。帝以殊方异兽,恐为人患,诏还之。”[15]可见,早在西晋建立之初,扶南就已遣使进献方物。至晋武帝时期,此时西晋达到鼎盛,故扶南国又慕名前来,频繁进贡。另据《晋书·武帝纪》:“泰始四年十二月,扶南、林邑各遣使来献。”[16]另据《晋书·武帝纪》:“(太康五年)十二月庚午,大赦。林邑、大秦国各遣使来献。”[17]可见,在林邑、扶南等东南亚古国的带动下,连远在西亚的大秦国也遣使来到西晋都城洛阳,进献方物,由此加强了大秦与西晋王朝之间的朝贡贸易。由于大秦远在西亚,因此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前来显然很不方便,还不如从海上丝绸之路,并经由扶南、林邑等国中转,即可顺利抵达长江下游的港口,进而前往中原向晋武帝纳贡。

大秦向西晋王朝进献的贡品中,包括中国罕见的蜜香纸、火布、钩缘子等方物。据稽含《南方草木状》:“蜜香纸,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太康五年,大秦献三万幅。帝以万幅赐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令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以进,未至而预卒,诏赐其家,令藏之。”[18]由此可见,晋武帝将大秦进献的方物派上大的用场,专门用于加强中华传统经学和文化建设,下令由儒学大师杜预编撰五经中的史学经典《春秋》之《集解》和《释例》,由此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可见早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前,聪明的大秦人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蜜香纸传入中华大地,从而极大地推动和加强了中国传统造纸术的改进和普及。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晋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以后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变革的影响可谓重大而深远。

大秦进献的方物中还有稀罕的火布,从广州进贡至洛阳。据《艺文类聚》引晋殷巨《奇布赋及序》:“太康二年,安南将军广州牧滕侯,……俄而大秦国奉献琛,来经广州,众宝既丽,火布尤奇。”[19]

大秦进献的方物中,还有中亚、西域胡人非常看重的钩缘子。钩缘子又称香橼,主要产于中缅边境等热带地区,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大秦商人或通过转口贸易,从东南亚一带的扶南、林邑等国,将这种当时中国内地还不多见的贡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转运至西晋时期东南沿海港口。据《南方草木状》载:“钩缘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重之。极芬香。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鸟,渍以蜂蜜,点燕檀,巧丽妙绝,无与为比。泰康五年,大秦贡十缶,帝以三缶赐王恺,助其珍味,夸示于石崇。”[20]可见,大秦进献的“十缶”钩缘子,居然影响到西晋后期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斗富,由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西晋历史的演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