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料学研究》中的《上谕》修缮方法及内容比较

《史料学研究》中的《上谕》修缮方法及内容比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前半部则不同处明显,因而《上谕》前半部分的内容,实堪注意。根据著作时间的先后,把三书七年以前的记事作一对比,将会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便利我们鉴别史料的真伪、三本书的优劣以及档案的史料价值。

《史料学研究》中的《上谕》修缮方法及内容比较

康熙十年(1671),清朝开始编写起居注,五十七年(1718),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等原因,停止它的编纂,雍正帝于元年(1723)四月下令,修复纂著,自此之后,代代兴修,直至宣统灭亡。起居注官职司记注之事,凡皇帝御门听政、经筵、临雍、大阅、耕耘、祭祀、谒陵,随侍左右,退值即行记载。记录内容丰富,包括皇帝的行动和言论,内外官员的奏议,政事的裁决。起居注官依月日时序记注,一月一结,交总办记注官逐条审核增改,再送负责起居注馆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审定。一年结一次稿,即第二年把上一年的整理完稿,写出序言和论赞,缮写正本,送内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这样的写作方法使起居注有一个成书早的特点,它记载的历史离发生的时间不过数月或一年左右。雍正朝起居注始于元年(1723)四月十八日。雍正四年(1726)以前的每月装订成一册,五年(1727)起每月二册。属于元年四月至十二月的十一册,二年(1724)全年十三册,三年(1725)全年二十三册,四年(1726)一、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二月八册。五年(1727)、七年(1729)全年各二十六册,六年(1728)全年二十四册,八年(1730)一至六月十二册。十二年(1734)缺六月,二十一册。其中有正本、誊清本和稿本。“一史馆”收藏并不完全,所遗部分,保存在台北。

《上谕内阁》汇集雍正朝经过内阁发出的谕旨。雍正帝的上谕,是由御前大臣、侍卫、奏事官、奏事太监转传的,转传人都要把上谕记录下来,制定档案,奏事处每月汇总奏呈。

他颁布的上谕,必令内阁“票签全写,或有遗漏,即令添补”。五年(1727),他下令各省督抚,将所奉谕旨全部缮写成册,除本身观览外,还要传给后任。由于这些措施,上谕档案较多。七年(1729)八月,雍正帝下令汇编他的上谕,由庄亲王允禄主持,至九年(1731)完成,梓刻发布,所载上谕起自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止于雍正七年(1729)底。乾隆继位后,认为应该把乃父上谕全部编成,命和亲王弘昼负责续编,将雍正八年(1730)至十三年(1735)八月的上谕汇成一个完本。但是它是两次编辑的,风格颇有不同。前一次的内容丰富,后续的简略,全书刻印装订成三十二册,雍正七年(1729)以前的二十四册,后六年的八册,仅为前面的三分之一,简陋得很。后半部是与《清世宗实录》同时纂修的,对照《上谕》与实录的内容,《上谕》后半部与实录差异甚微。而前半部则不同处明显,因而《上谕》前半部分的内容,实堪注意。(www.xing528.com)

雍正帝死后数月,乾隆帝就令鄂尔泰、张廷玉纂修《清世宗实录》,到乾隆六年(1741)告竣。鄂尔泰等在进呈表中讲他们编写时,“窥赤文绿字之藏,巍焕旧章,搜芸阁、兰台之秘”,即运用了包括皇帝文翰、起居注在内的各种档案文书和国史馆的秘籍。他们边写作,边进呈,取得乾隆帝的认可,始行定稿,这样纂修官就要处处揣摩御意,难得秉笔直书了。实录记载内容比起居注和《上谕》要广泛得多,举凡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事务、对外关系及自然现象,都在应写的范围里。雍正实录一百五十九卷,每月一卷,分量不算小,比康熙实录内容多,而比乾隆实录则少得太多。

雍正朝《起居注》《实录》《上谕》三书,从写作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递年完成的,不容事后多加修饰;一是雍正九年(1731)完成而记事截止在七年(1729),修改机会比前一次增多;一是乾隆六年(1741)罄工的,可以从容根据修书时需要改写历史事实。以叙事至七年(1729)来看,《起居注》是在八年(1730)以前告成的,写得最早,《上谕》次之,《实录》最晚。根据著作时间的先后,把三书七年(1729)以前的记事作一对比,将会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便利我们鉴别史料的真伪、三本书的优劣以及档案的史料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