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质分析和研究的不足集中体现在缺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分析。因此,紧密结合评价区域具体实际,与评价目标子集的分划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现今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严重脱离地质过程分析的局面。故而可知,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会大幅度增加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的复杂性,但是作为尝试和探索则是不无裨益的。

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易发性或危险性评价归根到底是一个地学问题,在进行区域评价时,始终都不能丢掉地质分析这一基本武器。在提出和发展一种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时,识别导致斜坡失稳、引起滑坡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确定过去导致滑坡发生的因素,方能预测未来滑坡在何时何地发生。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谨慎输入数据。

不幸的是,由于滑坡受控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果关系的确定并不那么简单。通常,要想识别与滑坡有关的所有因素是很困难的,同时大多数情况下界定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很困难。比如二元回归分析中,分开考虑两个或多个因素和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因素,由于考虑的相关过程、机制类型的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结论,所以不加地质分析,盲目运用二元回归分析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近年来开展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和危险性区划研究,普遍忽视从区域上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的地质分析和研究,因而得出的结论不仅不能很好地为管理所用,甚至从地质本身来看也是站不住脚的。地质分析和研究的不足集中体现在缺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分析

(1)由于地质灾害这一评价对象过于笼统抽象,如果在确定因素指标时没有与某种特定成因机制的滑坡相对应,自然便会引起指标体系的混乱,因素重要性排序和权重确定、数据量化赋值方案随之混乱。实践表明,对评价区域内不同类型的滑坡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是欠妥当的,更不要说试图建立全省或者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指标体系了。

(2)对各个评价因素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不足。评价模型一般都要求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独立,而现今多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斜坡结构、岩性和坡度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的,但以往的做法大都是将其视为独立,或者在进行二次(模糊)评判时,将之综合为一个指标,但是采用的方法却又往往是简单加权,而不是基于地质分析。再者,在确定因素的重要性和权重时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当论及某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着多大的贡献时,往往是依赖于其他一个或多个相关因素的状况的。换言之,因素指标对滑坡发生可能性大小或者斜坡稳定性大小的贡献大小,或者某因素处于某种状态时斜坡失稳或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小,其实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www.xing528.com)

以往的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由于一直固守地质灾害这样一个评价目标,客观上造成无法在选择评价指标、界定评价指标与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问题的地质过程实质。特别是在有了GHGIS这样的计算机评价程序之后,虽然危险性评价的过程看起来更简单了,但仍然没有理由忽视地质过程机理分析。

因此,紧密结合评价区域具体实际,与评价目标子集的分划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现今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严重脱离地质过程分析的局面。

对待一个问题,通常的解决应对之法中如果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多半都是因为苦于别无良方。故而可知,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会大幅度增加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的复杂性,但是作为尝试和探索则是不无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