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获取学术发展所需资源

如何获取学术发展所需资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国际化参与离不开各种外部资源的支持或配合。(二)获得经费以外的其他资源青年教师对于经费以外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获得推进科研工作进展的学生助力,增加个人的海外交流或工作经历,以及获得一种有助于学术工作开展的、成熟和高效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在学生资源方面,通过指导留学生来获得科研助力代表了部分青年教师对于学术人力资源的需求。

如何获取学术发展所需资源

教师的国际化参与离不开各种外部资源的支持或配合。广义上的学术资源不仅包括显性的物质资助(如经费和学生资源),也包含各种形式的隐性资源(如专业学习机会、学术网络、学科信息以及人文环境等)。

(一)获得经费资助和奖励

基于经费目的的参与原因主要体现在获取外部经费资助和奖励两个方面(F01、F11、F19)。在经费资助方面,例如,对于来自生科领域、编号F01的青年教师而言,促使其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交流访学的最大“诱因”是该校提供了“非常非常高的奖金”。如该教师所述,“其实你说我为什么要出国呢,我自己感觉没有必要,但是一个原因是因为拿到了这个奖,钱真的是很多”(F01)。另一位工科学院的青年教师分享了个人申请某个校际合作的种子计划的经历,指出“申请这个计划,一个是得到经费的支持,另外就是扩展了跟国外教授的合作机会。因为你没有这个经费的资助,可能就没有机会去和国外知名教授继续深入地合作”(F11)。

在经费奖励方面,一位文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表示,由于学院对教师在SSCI和A&H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奖励,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本学院教师追求国际发表的热情和积极性。按照该教师的描述,“我们现在就是狂发文章,文章就是硬道理”(F19)。

(二)获得经费以外的其他资源

青年教师对于经费以外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获得推进科研工作进展的学生助力(F06、F09、F20),增加个人的海外交流或工作经历(F04),以及获得一种有助于学术工作开展的、成熟和高效的学术环境和氛围(F20)。

在学生资源方面,通过指导留学生来获得科研助力代表了部分青年教师对于学术人力资源的需求。在本案例中,这一情况在工科类青年教师中出现较多,原因在于相比众多理科以及人文社科类教师所从事的偏于独立性的科研工作,工科类教师在应对实验类科研工作过程中,对于作为科研助手的学生的需求更为明确和迫切。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由于学校规定“讲师一年只能招一个学生,我的那些重点研发计划很难推进”,指导留学生成为其获取学生资源的一种变通之策,因为“招收留学生不算名额(不占用正规带学生指标),可以多招一个学生,有学生总比没有强”(F06)。基于近似的原因,一些初任青年教师在尚不具备“招生吸引力”(F20)或“招生资格”(F09)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参与留学生指导工作——尽管此类工作往往始于团队领导的工作安排或任务分配。

在学术经历方面,通过中长期海外交流来增加个人的国际化经历,以便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和竞争资本,反映了一位本土毕业的、来自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重要心理动机。该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很难获得晋升名额。按照他的陈述,其本人已“百分之五百(500%)”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所有考评要求,但由于专业领域内申请者基数大、而实际晋升名额十分有限,晋升通道狭窄且充满不确定因素。在此情况下,增加海外学术经历成为其突破晋升瓶颈的关键。该教师接受访谈期间正在海外交流,当被问及出访原因时,他多次强调“要争取在国外的经历更长,拿到更多成果,然后从国外直接申请(教职)[2]”(F04)。

在学术氛围方面,希望在相对简单的人际环境中开展科研工作,反映了少数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一种内在需求。例如,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国际合作过程中相对轻松、简单的沟通方式,是吸引其投身国际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原因是“这个时候你想的事情更加单纯,不用考虑太多人际关系”(F20)。

(三)获得基于信息的智力资源

获得一种广义上的学习交流机会,以便了解本学科内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动态(F06、F25),并提升个人在学术工作方面的视野(F10),启发/拓展见识(F14)与思维(F07、F12),拓展/维护学术人脉资源(F01、F13、F15),以及巩固学科发展平台(F23),是青年教师选择投身国际化实践的一大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从了解学科前沿方向的目的来看,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国际性学术交流有助于年轻学者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发掘未来科研领域的探索空间,因为“大家(通过)跟外面的圈子去交流,能够知道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跟外面(国外学者)合作一些项目,主要就是做问题(发现学科前沿问题),做了问题,那后面就有可能变成中国的一些大的项目了”(F06)。另一位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与国外学者保持紧密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双赢互动模式,比如“他(国外同行)知道我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那他看到本国的一些相关东西就会告诉我。我虽然也会关注,但没有办法像他作为本国人那样耳濡目染,也不可能那么及时地了解这些。当然,他也会问我一些关于中国的情况,比如看到一些材料或文件不太明白,那我也会尽量给他提供信息”(F25)。

从提升学术视野和见识的目的来看,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认为“出国走一走”是个人寻求自我拓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对于个人来说,到了那么一个阶段,就是觉得应该出去看看,还是有必要的”(F10)。持类似想法的另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也表示,其选择出国交流的一大原因是“想去国外的实验室学习”(F14),以便更好地了解国际同行的研究情况和实验室运作模式。

从启发和拓展学术思维的目的来看,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认为,参与一些高质量的国际性交流或合作,比如“跟国际上的顶级的这种组(科研团队)有切实的合作,或者参加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会议”,其主要价值在于能够接触本学科领域内的顶尖学者,并从他们的报告和思想中获得灵感、资讯或启示,因为“在这种会议上,这个领域内的大佬们会做很好的报告”(F07)。另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表示,对于学院邀请的一些国外专家的讲座,他通常都会去听,理由是“我们现在做科研做了多一点之后,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感觉科研越做越窄,所以年轻人去听一些讲座还是有帮助的。它的作用不一定立竿见影……我们去听的话,主要是去了解他当时做这些科研工作时怎么会有这些想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F12),以获得思维方面而非具体研究内容上的启发。

从拓展和维护学术人脉的目的来看,保持与本学科或研究领域主流学术圈的联系,对于青年教师具有积极的内在吸引力。一位来自理学院的青年教师指出,他选择赴海外交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结识更多与其研究方向有共通之处、能够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国际同行,因为“我这个研究方向的国外同行多,但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比较少,所以出去的话氛围完全不一样……就是(跟同行在一起)共同话题会比较多,兴趣点也比较一致。”(F15)。另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表示,由于其工作内容“比较偏军工项目”,平时并不需要经常接触国际同行,但每年参加国际会议是其保持与主流学术圈接触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式,因为“即便你现在的工作(性质)是这样,你在学术上也还是需要再继续发展,所以还是需要跟国外同行有所接触,就是说你肯定要进入这个学术圈”(F13)。

从巩固学科发展平台的目的来看,个别青年教师认为其投身国际交流的重要动力源自为其专业发展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依托或支点——其本质是获得有助于教师学术发展的、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途径。以人文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为例。当前,由于该教师所在学科团队仅有两名全职教师,其学术影响力和成果均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他一直积极投身邀请和接待境外专家学者来访的相关工作。在他看来,“这是我们真的要为我们这个学科做的事,否则这个学科生长不起来。我们需要得到同行的认可,需要请一些外面的专家来,包括开一些讲座或者交流活动,去获得国外或者国际水准的同行认可”(F23)。

(四)获得立足院系的隐性资本

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原因还包括获得某种得以在院系立足的隐性学术资本,比如,通过承担特定的国际化工作和任务而成为能够胜任相关岗位职责的、在院系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甚至不可替代的存在。这一深层次的参与动机往往隐含于青年教师履行教师工作承诺的实践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具体参与理由得以体现,包括:履行必要的学术工作职能(F02、F16、F19、F23),配合机构间战略合作项目的需要(F05、F09、F11),以及服务于院系发展需求(F02、F10、F12、F16、F21、F23)。

履行学术工作职责,是多名承担国际化教学相关任务的青年教师明确自陈的、参与此类国际化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一位来自中外合作办学院系的青年教师指出,由于其所在学院的国际化属性与追求,国际化的教学工作,如“所有专业课程统一用英文授课”,对其而言是“日常学术工作中的常规任务,大家会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F16)。类似的观点也存在于一位来自外语学院的青年教师的陈述中。在她看来,“国际化教学,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都有,教学量非常大,都是学院安排的,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都可以做一些,所以尽量、尽力而为地做一些事”(F19)。另外,对于一位来自人文学院的青年教师而言,“负责国际合作交流处(提供)的留学生课程”是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该教师认为,他在此方面的积极投入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作为一名教学专任岗教师的职责所在,因为“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一来(从入职开始)就接手了留学生教学工作”(F23)。

配合学校或院系战略,将个人学术工作与机构发展规划或契机相结合,是驱动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F05、F09、F11)。从工作内容来看,这类国际化活动主要涉及科研项目合作;从工作性质来看,这类活动对于青年教师具有一定激励性,参与者通常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收益。例如,一位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教师陈述了个人参与所在院系与悉尼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的经历,认为这项工作虽是为了配合学院战略发展需求,但“没有学院牵头的话,也不知道能这么合作。而且也合作得蛮愉快的,对个人也挺有好处的”(F05)。另一位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通过参与校际战略合作的契机,其本人“去新加坡工作了一年”(F11),不仅丰富了个人国际化合作的经验,也增加了海外工作经历。不过,与上述主动或者说积极参与的个案相比,也有少数初任青年教师属于被动参与,但他们同时也承认,这对个人在S大学的学术工作发展而言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开端。例如,一位工科领域、参与了其所在课题组的某项重大国际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指出,“对我来说目前主要还是靠项目推动。因为我现在需要集中力量发论文,然后申请基金,那主要就是通过(参与)项目先带动起来”(F09)。

服务院系发展规划,服从院系部门的某些非常规性工作分工或任务安排,是多名青年教师提到的、参与部分国际化教学工作或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工作通常不被正式纳入青年教师的岗位职能范畴,但确实是其所在院系为了提升国际化形象、或应对学校任务分配所必须完成的,因此也被受访教师视为“服务院系需求”的一部分额外工作。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这类活动中属于被动式参与,即主要受到来自院系部门的外部力量推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