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蓬洲村:天后宫与小武当之旅

蓬洲村:天后宫与小武当之旅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后宫位于旧时蓬洲城东门楼外的角落。天后宫的建立,还与民国富商陈仁蓬家族有一段渊源。天后宫陈琳藩/摄而天后宫的精良建筑,则为蓬洲宫庙建筑的代表。当然,当日陈仁蓬所建的天后宫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蓬洲天后宫主体建筑是一落双背剑的传统民居,主殿供奉两尊妈祖的神像。这与其他天后宫略有不同,通常的天后宫都只供奉一尊妈祖。

蓬洲村:天后宫与小武当之旅

天后宫位于旧时蓬洲城东门楼外的角落。天后宫的建立,还与民国富商陈仁蓬家族有一段渊源。话说,陈仁蓬在香港发迹,回到蓬洲准备建屋安顿家人。其时,蓬洲城内的建筑用地已经非常紧张了,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看中位于城中心市肚的一块地皮,可惜该地已经有一座天后宫了。于是,他便通过杯乩的方式请示妈祖,将天后宫移至东门外,并将该地用于他的住宅建造。现在,市肚的陈仁蓬旧宅至今仍在,宽大的石体门面,还有名家唐驼、陈景仁的题字,依然焕发出独有的文艺气息。而驷马拖车的建筑格局和精美的建筑贝灰雕塑、石刻木雕,堪称为蓬洲民居建筑的代表。

天后宫 陈琳藩/摄

而天后宫的精良建筑,则为蓬洲宫庙建筑的代表。当然,当日陈仁蓬所建的天后宫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现在所见的天后宫则是以时任惠州潮人商会会长、蓬洲村人吴树海为主要出资人,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当时,对建筑质量和工艺要求较高,所以该庙的石雕、木雕,精美、雅致,在20世纪末期建成的宫庙中有一定代表性。

蓬洲天后宫主体建筑是一落双背剑的传统民居,主殿供奉两尊妈祖的神像。这与其他天后宫略有不同,通常的天后宫都只供奉一尊妈祖。传说,在民国年间,有一次台风发大水,蓬洲天后宫前的溪流冲来一座香炉,上书“放鸡山天后圣母”。于是村民便将该香炉也移入宫中崇祀,在之后的重修过程中,便增置了一尊妈祖神像。双伙巷是天后宫管理人员的用房,其中还陈设有民国期间蓬洲城模型沙盘

该庙的又一特色,就是适应当代人生活的需要,在庙前建拜亭,并将香炉移至拜亭中接受信众的崇拜。庙前的小广场,筑有天公亭、惠芳亭等设施,同时利用护城河淤塞的河段围筑成池塘,并种植有荷花,使该庙略具景区景观功能。而庙侧尚且保留的一段蓬洲城城墙和盘曲其上的古榕,又平添了古朴幽静的景致。(www.xing528.com)

武当位于蓬洲北门外霞露社,坐南朝北,直面桑浦山,庙前有联“霞连桑浦万千岫,露接江廿二村”,直道出该庙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庙是一座有道教特色的古老小型庙宇。该庙题匾“小武当”三字,以行书出之,运笔端静沉毅,而庙匾泛黄。庙侧立有残碑,虽然碑文早已脱落,但仍可依稀辨识出道光年间重修的字眼。这都是其古老的印证。庙由主殿和拜亭两部分组成,近年重修,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全新材料,使之增添华丽的色调。

该庙奉祀北极真武帝君,这是有浓厚道教色彩的神祇,但在实际运用中,真武帝君成为了霞露社的社神。这也是宗教民俗使用过程中的平民化和本土化,值得研究者注意。

小武当 陈琳藩/摄

小武当一侧的碑记,尚能辨认出道光年号 陈琳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