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塞北民居:消失的民居记忆

塞北民居:消失的民居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塞北午后阳光下,格外明显突兀,映衬建筑曾经拥有的生命结构,但一切只剩废墟,只剩这照片展示曾经存在的印记,来解构塞北民居土坯房的今生来世。图8-16 损毁的塞北民居(一)房屋内部采用格栅门结构,格栅门为一种西北及塞北常见的室内分隔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的屏风,作为房间内部分隔的隔板,但又不是砖砌的墙体,上下均为木质墙板,中间部分为窗棂,隔音保温效果虽然不佳,但却节省空间。

塞北民居:消失的民居记忆

毁坏中的美丽,从门窗上的破布纸壳,可见主人也曾尝试过保护,只是结果依然难逃坍塌命运,只剩一副属于建筑的骨架(图8-16)。在塞北午后阳光下,格外明显突兀,映衬建筑曾经拥有的生命结构,但一切只剩废墟,只剩这照片展示曾经存在的印记,来解构塞北民居土坯房的今生来世。首先是骨骼,土坯砖的山墙结构,为梁柱结构,无枋但有柱,因为土坯砖无法承重,需要依靠山墙内的柱承接檩条对屋面的负重,但山墙无枋则其端头的平衡性并不好,成为房屋不稳定的节点,室内设有大梁,梁上部与檩条下部与柱及隔栅门采用榫接方式连为一体。

978-7-111-58225-0-Chapter08-18.jpg

图8-16 损毁的塞北民居(一)

房屋内部采用格栅门结构,格栅门为一种西北及塞北常见的室内分隔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的屏风,作为房间内部分隔的隔板,但又不是砖砌的墙体,上下均为木质墙板,中间部分为窗棂,隔音保温效果虽然不佳,但却节省空间。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一种传承,古代木结构建筑考虑到承重及整体性,内部均为木质墙体及构件,故内部木质格扇的做法,在中国古建筑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到了近代之后的这种做法很多民居依然得以延续(图8-17)。即便在今天的塞北农村隔扇门依然在使用,只是木质的窗棂变成了分割的玻璃窗。

外墙采用土坯砖砌体结构,土坯砖平放和竖放进行分层放设,为土坯墙的典型砌筑方式,在窗下的部分仅采用平放层砌即可。面对着这么大的窗墙比,还是单层窗棂,即便冬季有一定的保温措施,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温度之下,可想而知有多冷。准确说,我儿时也是每晚起来都冻得头疼,但比这样的外墙保温已经好了很多,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善确实是太大,需要珍惜。

978-7-111-58225-0-Chapter08-19.jpg(www.xing528.com)

图8-17 损毁的塞北民居(二)

978-7-111-58225-0-Chapter08-20.jpg

图8-18 损毁的塞北民居(三)

后墙侧的孔型条石,是小说中常说的拴马桩,没有照完全,下端是埋在地下,上下共计七八个洞。这是车马时代深刻的印记,只是时代已逝,如今已成文物。面对荒废石头选择了坚强的屹立,土砖选择了化成土随风而去,木梁、木窗选择了沉沦于腐朽之中(图8-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