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防装备保障:灭火战术基础

消防装备保障:灭火战术基础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区经济状况、辖区情况发生变化时,消防装备的配置随之变化。根据辖区典型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配置相应装备,是装备建设的基本原则。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装备,及时予以更新,保证装备的可靠性能。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装备最低配备标准》。对现场装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排除装备故障,恢复装备性能。

消防装备保障:灭火战术基础

装备保障是指组织参战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对灭火作战装备实施的管理、调集、保养、补充和修理的活动,目的是保持装备的良好作战状态。

现代战争靠的是装备,比的是科技。灭火战斗如同战争,能否取胜,装备水平如何影响极大。装备与灭火剂是公安消防部队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武器和弹药,是构成灭火作战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2002年7月23日,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在扑救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炼化部2#乙烯装置火灾中,调集了162辆消防车,其中马基路斯、奔驰、卢森堡等大型特种消防车29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在战评总结中写道:“这些车辆连续作战30多小时,牢牢地控制火势发展,强大的水流稳稳地打击目标,作用十分明显。”

(一)装备保障的内容

消防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作战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装备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防车辆及其配备的灭火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装备及通信设施装备等。

1.装备的配置

装备的配置直接决定了公安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

(1)依据法规配置各类装备。目前我国涉及装备配备的法规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消防无线通信组网方案》《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城镇公安消防部队消防通信装备配备标准(试行)》等。

(2)根据辖区保卫对象的性质、特点配置相应装备。在按法规要求配置的基础上,消防装备配置还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辖区情况相一致。在地区经济状况、辖区情况发生变化时,消防装备的配置随之变化。在经济发达、人员集中的城市、重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化工企业较多地区,由于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几率高,损失大,应加大特勤装备的配备,以适应灭火战斗的需要。

(3)根据辖区典型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配置相应装备。根据辖区典型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配置相应装备,是装备建设的基本原则。有什么类型的事故种类,配置什么类型的装备,使装备的配置符合事故发展的需要。目前,应优先配置防护装备、救生仪器、化学和有毒物质侦检仪器、洗消设备、特种破拆装备、新型通信器材和相应的特种车辆。

(4)根据装备的使用年限更新装备配置。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装备,及时予以更新,保证装备的可靠性能。更换下来的装备根据其性能状况,可视情况用于训练用途,但不得担任战备。

(5)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装备最低配备标准》。各总队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装备最低配备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消防站、不同功能的消防车的装备配置进行规定,《装备最低配备标准》一般5年进行一次修订。

2.培训

开展装备知识培训,是发挥装备最大效能,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消防总队、支队可结合实际编写《消防装备资料汇编》,介绍装备的功能与性能常识、使用知识、维护保养常识,开展装备的技术培训。

(1)装备的功能和性能常识。包括消防装备的类型、性能、适用范围、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等。

(2)装备的使用知识。包括装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操作要求、作业环境、安全规定等。

(3)装备的维护保养常识。包括装备的检查方法、保养方法、工作原理、简单故障排除方法、维修工具的使用、简单配件的更换和维修地点等。

(4)装备的技术培训。除加强装备知识理论培训外,还可开展装备实际操作训练,使消防官兵能熟练使用装备,探索以现有装备处置事故的方法,增强对装备技术性能的掌握程度。对于数量少、价格高、容易损坏、维修不便的装备,可研制开发仿真替代品,用于日常训练。

3.日常管理

加强装备的日常管理,是保持装备良好作战性能、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1)落实装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器材装备管理制度,配备器材装备的专管人员,建立健全各种器材装备的登记账册。

(2)做好装备的存放保管。装备的存放保管应由专人负责,消防中队需设置专门存放装备的库房或场所。库存装备应分类、分级固定放置在器材架或箱柜内,并落实防潮、防晒、防雨淋、防火、防盗和防破坏等措施。各类装备的收缴、发放、送修、交接等必须履行手续,及时登记,装备的损耗应如实上报,达到“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无外流、无拆改变卖”的要求。

(3)进行装备的检查保养。执勤的装备需每日进行例行检查,每周进行综合保养,重大节日、重大保卫工作之前,应对所有装备进行彻底检查测试;库存装备要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检查、保养、擦拭、试压、晾晒。

(4)装备的开发革新。大力开发研制新型装备,改革现有装备中的缺陷,挖掘装备潜力,提高装备的技术含量和作战实效。

4.调集

在灭火救援现场需要的时候,及时调集所需装备到达现场是装备保障的中心任务。装备调集往往与力量调动共同实施。调集中,要明确所需装备的类型、规格、性能和数量,并保证使用性能完好,使装备调集做到“准确、充足、有效、安全”。需要调集的情况有:

(1)现场没有的装备。现场没有的装备应及时从配有该装备的邻近公安消防队、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等调集。现场没有的装备多为特种救援装备、特种防护装备和载有特殊灭火剂的消防车等。

(2)现场数量不足的装备。现场数量不足的装备是指现场已有但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的装备。其包含范围较广,涉及各类灭火救援装备。实战中,以大功率水罐消防车、举高消防车、防护装备、破拆装备、照明及排烟装备居多。

(3)备用的装备。备用装备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关键的装备,指在灭火救援现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装备;二是容易损坏的装备;三是不能长时间作业的装备。

(4)特种装备、机械。特种装备、机械主要指大型工程机械和特种装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牵引车、工程排烟机、送风机、特殊防化装备和专业侦检装备等。

(5)作战装备的辅助装备和设备。如空气(氧气)呼吸器充气设备、发电机、装备的易损零部件等。

5.更换与维修

更换与维修包括排除装备故障,维修损坏装备,更换无法维修的装备,保持现场装备作战功效的稳定。

(1)检查。对现场装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2)保养。对长时间工作的装备进行简单保养。(www.xing528.com)

(3)维修。排除装备故障,恢复装备性能。

(4)更换。及时更换短时间无法修复的装备。

(二)装备保障的组织实施

装备保障应立足于平常,按照“科学确定需求,划分区域配备、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储备、集中统一调度”的原则组织实施。装备保障通常应由司令部门、后勤部门协同组织。

1.科学确定需求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综合辖区经济状况、事故种类、现有装备状况等因素,确定总队、支队、大(中)队的战备配备需求。在具体选择装备时,突出装备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轻便性。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定灭火救援现场的装备需求。一般根据需要确定装备类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装备数量。

2.划分区域配备

总队、支队应将统一购置的装备,按下属大(中)队地理位置分布和现有装备情况进行划区域配备。使每个区域内的大(中)队的装备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互补性。通常,根据辖区保卫面积和辖区特点进行区域划分。大(中)队自行采购的装备也应经总队、支队统筹协调,避免出现重复配备和空白配备。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储备

装备的储备采取总队、支队集中储备与大(中)队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总队、支队的集中储备主要满足重特大事故处置对装备的超额需求。大(中)队分散储备要兼顾平时战备的需要。装备(特别是特种装备)的储备地点要符合“合理布局,供给方便,保证急需”的原则。

4.集中统一调度

所有装备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中心需建立装备资源数据库,其内容包括各单位装备配备情况、储备情况、维护保养记录和基础资料。

(1)各单位装备配备情况。包括装备配备的日期、类型、性能、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是否在位等情况。

(2)各单位装备储备情况。包括储存的装备的品种、数量、型号、购置时间以及出入库登记等。

(3)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进行维修的原因、日期、主修项目、更换的零部件型号、数量和检验检测数据等情况。

(4)装备基础资料。装备基础资料包括装备的说明书、使用手册等。

(三)装备的数字化管理

装备的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实现装备保障的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装备的数字化管理是比较先进的装备管理模式,是未来装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1.建立数据库

建立包含装备基本情况与配置情况的数据库,输入装备的购入时间、生产厂家、型号、性能参数、售后服务等内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和评定标准。

2.制作电子标签

按装备的使用年限、使用寿命、保养返修期限、更换组件、标定调整等不同情况制作电子标签,进行一体化管理。

3.实时动态监测

在录入各单位装备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装备的性能、使用、损耗、维修、更换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测,通过公共界面发布。

4.自动统计汇总

根据各类装备使用、消耗、补充和维护等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记录,做出现时的报告和调整。

5.智能操作提示

根据汇总的信息,做出维修、更换、增加、保养等工作提示。

6.智能生成保障预案

根据需求,自动生成保障预案。

在这一动态管理模式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评定标准,体现了装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实时监测和发布装备信息,保证了装备管理的准确性和动态性;根据装备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做出实时报告和调整,实现了装备管理的前瞻性和可靠性;智能提示、智能辅助决策,增强了装备管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